愛伊米

清末最後一個大太監小德張,權傾一時,富可敵國

提起清朝的太監,熟悉歷史的第一反應就是李蓮英,其次恐怕就是安德海。但有一個太監,雖然知名度不如前兩位,但權勢熏天、禍國弄權、貪汙索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好不威風,比前兩位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就是晚清大太監——小德張。

清末最後一個大太監小德張,權傾一時,富可敵國

小德張

和許多太監一樣,小德張出身貧苦。

小德張(1877年~1958年),原名張德,天津靜海呂官屯人。在宮內太監字輩為“蘭”字,官章名張蘭德,暱稱為小德張。慈禧太后賜名“張恆泰”。

幼年時家貧,靠給人搞船運、打短工為生。十五歲那年的一天,他出門幹活,看見一輛漂亮馬車停在路中間,忍不住上前去看。結果車主人大聲呵斥他,說了類似弄壞了你賠得起嗎之類的話。

小德張十分生氣,回到家問母親怎麼才能發財?張母隨口說道:“當老公能發財!”(老公是當時人對太監的一種稱呼)。沒想到小德張竟然信以為真,偷偷磨了一把刀把自己給閹了。

所以說,年輕人啊,衝動是魔鬼!

第二年(1893年),小德張被送進了宮裡當太監。

清朝入關初期,鑑於明朝宦官專權的歷史,對太監的數量和職務嚴加控制,以防重蹈覆轍。但到了清末,朝綱敗壞,祖宗的種種家法都形同虛設,所以才有了安德海、李蓮英、小德張等人的囂張跋扈。

所以說,人啊,要靠自己奮鬥,也要順應歷史發展的程序。

當時清宮裡的太監大致可分為三種:總管,首領和一般太監。

太后、皇帝、皇后身邊的都是總管和首領,妃子身邊的都是首領。而一般太監身份卑微,只能做一些隨侍左右、引路提燈之類的事,除此以外還有許多體力勞動,如搬搬抬抬、打掃衛生、餵養動物等等

剛進宮的小德張,被安排去養雞養鴨。

小德張看到許多大太監在京城有大宅子,還娶了老婆、姨太太(雖然只是擺設),有僕役傭人伺候,出入有馬車,十分羨慕。

他苦苦思索,自己怎樣才能出頭呢?

終於,他發現了一個門路。

當時是清末,娛樂業遠不如現在發達,看戲是很多人主要的娛樂方式。咸豐就非常喜歡看戲,慈禧的戲癮更大,連自己親兒子同治死了,她都不忘看戲。

當時宮裡規矩,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演一天戲,而到了節日如端午、中秋、七夕要演三天。至於新年,更是大演特演,一直從除夕演到正月十六。如果遇到太后、皇帝的生日,即“萬壽節”,也要練演好幾天。

能在宮裡演戲,自然不是一般的戲班子,而是宮裡的御用戲班,名叫:“南府”。南府始於康熙年間(道光時改為昇平署),隸屬內務府,曾收羅民間藝人,教習宮裡年輕太監和藝人子弟以為宮廷應承演出。

大概是因為小德張當時只有十幾歲,聰明伶俐眉清目秀,所以不久就被派到昇平署去學京劇武小生。

慈禧看戲的時候,戲班要提前把戲名、演員名單提前交給慈禧點戲稽核。漸漸地,小德張的名字被慈禧熟知了。

清末最後一個大太監小德張,權傾一時,富可敵國

能經常見到老佛爺,讓小德張十分興奮,覺得自己的出頭之日到了,因為無論是排練還是演戲都十分賣力,希望能得到老佛爺的注意。

他是武生,經常有多武戲。因此在和另外一個小太監排練武戲時,為了防止出錯,兩人出招時嘴裡會念叨:“該我了”、“該我了”,這樣才配合無間。

不過習慣成自然,一次二人在給慈禧表演時,嘴裡也小聲嘟囔“該我了”、“該我了”。臺下的慈禧以為是二人在唸戲詞,忙讓二人停下,說道:“你們倆在說什麼,我聽不清。”二人才發現出了漏子,急忙下跪請求恕罪。

不過幸好慈禧沒有怪罪,不過這事成了宮中的新聞,人人都知道小德張,他也算是出了頭了。

小德張精湛的演技受到了慈禧的賞識,從此開始飛黃騰達。

1898年,小德張被提升為後宮太監回事。

1900年,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慈禧等人倉皇逃亡西安。

一路上,“沒見識”的宮女太監驚慌失措,只顧著自己逃命,而有眼力勁兒的小德張則寸步不離慈禧身邊。

說來也巧,一天下大雨,道路泥濘,慈禧馬車陷入泥潭裡出不來。於是小德張揹著慈禧走了一段路。慈禧十分高興,說道:“就是我親兒子也不過如此孝順我。”小德張一聽,立即跪在地上“謝恩”。

從此以後,小德張就以慈禧乾兒子自居了。

這是小德張家鄉流傳的傳說,不一定可靠,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西逃路上小德張得到了慈禧的寵愛,成為慈禧的近侍太監。

回京後,小德張升任御膳房掌案,三品頂戴。

不過當時慈禧身邊的總管太監是李蓮英,小德張只是伺候慈禧吃吃喝喝之類的。

清末最後一個大太監小德張,權傾一時,富可敵國

據做過慈禧女官的德齡回憶,當時慈禧窮奢極欲,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每次吃飯,慈禧的餐桌上都要有一百多道用山珍海味精製而成的“正菜”。

德齡甚至說:“慈禧的一生,可說便是為著吃而生存的。”

小德張成為了慈禧身邊的大太監,成為各方巴結的人物。無論是中央官員還是封疆大吏,不論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官帽還是為了加官進爵,都要討得慈禧歡心,知道慈禧的喜好或者動向。而只有慈禧身邊的太監,才最熟悉慈禧的喜好或者動向。所以這些官員紛紛向慈禧身邊的太監如李蓮英、小德張重金賄賂。

小德張苦熬多年,終於實現了自己發財的夢想。雖然代價有點大……

他不僅在京城買了大宅子,娶了四房姨太太,還在天津老家蓋了一個佔地二十畝的大莊園,圍牆有一丈高,白天有人站崗,晚上有人巡邏。據說在張母的臥室裡,有兩座高達二尺,用金銀鑄造的金山、銀山。

為了報自己少年時受辱之恥,他讓人用純銀打造了一副馬車車套上的夾板,用的銀子足有四五百兩之多!

小德張知道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慈禧,所以對慈禧忠心耿耿。慈禧也對他信任有加,交給他一向重要任務:監視被軟禁的光緒。

不過,小德張也很有眼色,雖然負責監視,但他知道光緒仍然是皇帝,所以經常偷偷的帶給光緒送些好酒好菜。從這點看,這個大太監還算是有點人性。

慈禧在世時,身邊的總管太監是李蓮英,小德張一直沒得到這個位置。

光緒的隆裕皇后是慈禧弟弟的女兒,一直不得寵,只好每天隨侍在慈禧左右,因此小德張和她很熟。對於這個現在的皇后未來的太后,小德張也是極力討好。

1908年,慈禧和光緒先後死去,三歲的溥儀繼位,隆裕成為太后。此時的李蓮英失去了慈禧的依持,再加上年紀大了,所以就告老還鄉。按照慈禧的懿旨,小德張升為長春宮四司八處大總管,伺候隆裕太后。

熬了十五年,小德張終於爬到了太監權勢的巔峰,雖然還是個太監……

成了隆裕太后的大紅人後,小德張貪慾更盛,更加不擇手段。

清末最後一個大太監小德張,權傾一時,富可敵國

根據清朝制度,凡是親王或世子繼承大統,他的“潛邸”都要改建成佛寺,一是表示祝賀,二是這是皇帝住過的地方,不允許其他人再住,否則會有謀逆的嫌疑。

所以溥儀當了皇帝后,他家醇王府也要改建成寺院,而醇親王也要再另蓋一座王府。小德張見有利可圖,便承攬此事。

醇親王載灃認為修一座新王府只需要二百五十萬兩銀子,但小德張認為太少,於是便在隆裕面前誣告載灃,說他無視太后。

隆裕大怒,把載灃叫來大罵了三個小時。載灃退出後,面如土色,汗流浹背。不久,載灃便通電各省,要求籌款修建新王府。不到一個月,各地出款六百萬兩銀子。這些錢都落入了小德張手裡,三年來沒有修建一磚一瓦……

這是小德張貪汙的最大的一筆贓款,其餘的大大小小數目不等贓款更是數不勝數……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道:“隆裕太后的總管太監張蘭德,即綽號叫小德張的,所謂‘貴敵王侯,富埒天子’是盡人皆知的。”

除了貪汙,小德張更是權勢熏天,如果誰敢得罪他,就沒有好下場。

慈禧死後,她的葬禮十分隆重,前前後後準備了一年。而負責籌備葬禮的是當時直隸總督端方,這是個倒黴鬼,因為得罪了小德張,差點沒命。

1909年11月,隆裕讓小德張去檢視慈禧棺木所要走的靈道修建的如何了。

端方自持是直隸總督,對小德張不屑一顧,小德張對他行禮,他只揮了一下胳膊,算是回禮。

小德張十分惱火,平日裡許多達官貴人對自己百般巴結,這端方居然如此無禮的對待自己,暗暗表示一定要讓端方吃苦頭。

不久在慈禧的奉安大典中,因為出現了用冒煙的照相機拍照的情形,負責葬禮官員非常的不滿,在隆裕面前參了端方一本。

載灃認為這件事可大可小,但是小德張卻堅持認為應該嚴處端方,因為妨害了風水,破壞了靈道,還故意用照相機偷拍慈禧的儀容,大逆不道,理應處斬。

隆裕也認為這件事非常重大,同意了小德張的說法。

到最後,經過多方求情,才免去了端方的死罪。清政府以“不知大體”的名義,將端方革職。

端方在鬼門關滾了個來回……

《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九?列傳二百五十六》:宣統改元,調直隸。孝欽皇后梓宮奉安,端方輿從橫衝神路,農工商部左丞李國傑劾之,坐違制免。既而御史胡思敬又彈其貪橫凡十罪,事下張人駿,覆奏入,以不治崖檢被訶斥,因已罷官,貸勿問。

成了隆裕身邊的大紅人,小德張不僅移居以前李蓮英住的花園,而且權勢比當年李蓮英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朝中文武百官紛紛前來巴結。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就是袁世凱。

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袁世凱迫切需要知道朝廷的動向,而隆裕身邊的小德張無疑是最好的一個人選。

袁世凱大肆賄賂小德張,透過小德張知道了許多清廷內幕訊息。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袁世凱對清廷威逼利誘,要求清帝退位。滿清貴族心急如焚,只好召開“御前會議”商討對策。隆裕身邊的小德張對會議內容瞭解的一清二楚。

收了袁世凱的重金,再加上南方革命軍如火如荼,小德張知道自己的主子大勢已去,再也沒有利用價值了,便轉而投靠袁世凱。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御前會議後)王公們曾千叮萬囑不要把這件事和太監說起,可是太后(隆裕)一回宮,早被袁世凱餵飽的總管太監小德張卻開了口:‘照奴才看,共和也罷,君主也罷,老主子都是一樣。講君主,老主子管的事不過是用用寶,講共和,太后也還是太后,不過這可得答應了那‘條件’,要不答應呵,革命黨打到了北京,那就全完了。’”

在清朝的《國朝宮史》中,記載了許多清朝皇帝不許太監參與政事的諭旨,但小德張居然膽大包天,在皇帝是否退位、是否實行共和君主的國家大事上,肆無忌憚的胡說八道,大放厥詞,簡直是肆無忌憚。

李蓮英雖然當年是慈禧身邊的大紅人,但也不敢如此放肆,而小德張居然如此明目張膽的干涉國家大事,妄談國體,李蓮英恐怕也自愧不如。

1911年12月15日,隆裕被迫頒佈了退位詔書,清朝滅亡。

根據袁世凱與革命黨打成的協議,隆裕、溥儀依然可以在紫禁城中生活,民國政府每年要有專項撥款。

民國二年(1913年),隆裕鬱鬱而終,而小德張依然生活在紫禁城中。直到張勳復辟失敗後,小德張才離開紫禁城,移居天津。

當時的天津,是北中國的工業、商業、金融中心,繁華髮達程度僅次於上海。民國時期,許多清朝的遺老、失意政客、落敗軍閥都紛紛來天津的租界中生活,做寓公。

而小德張早已在天津英租界中建好了一座洋房,被稱為“張家公館”。因為有前清時期貪汙的鉅款,小德張依然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他過繼哥哥張月峰的兒子張彬如為繼子。

溥儀回憶:“我在天津時,小德張也住在天津,他在英租界有一座豪華的大樓,有幾個姨太太和一大群奴僕伺候他,威風不下與一個軍閥。”

除了在老家靜海縣置地17頃,在北京南苑置地20頃外,小德張還在北京永康衚衕還有一所宏大的宅院和兩個當鋪,另外還有綢緞莊等房產。

利用當年貪汙的錢財,小德張還開辦了許多工廠和商店,不僅在天津,連香港和廣東都有分店,獲利豐厚。

小德張到天津後,生活上雖然十分富有,但在精神上卻是十分無聊。

他每天早上都要坐著八抬大轎來到靜園,一個人進去打掃衛生,重溫舊夢,午後寫上三五幅“鵝”來消遣。

大概是受了原來宮中大總管劉多生(李蓮英的副手)的影響,小德張也崇通道教。在道家節日,他戴上道冠,穿上道服,手持寶劍,盤膝靜坐。

因為不能人道,所以很多太監的心理極為變態,而小德張更變態……

小德張有一個姨太太,她因為受不了他的虐待,就逃到英國巡捕房尋求庇護,但小德張卻花了一筆銀子,讓巡捕房把這位姨太太送了回來。

結果小德張變本加厲的折磨她。沒過多久,這個如花似玉的女子竟被小德張活活給折磨死了。但即便這樣鬧出了人命,竟然也無人追究。

他還結交當地的地痞無賴,比如青幫大頭目、人稱“天津教父”的袁文會。

1944年,天津南市群英茶園演出話劇《清宮秘史》。其中有一個情節是小德張奉李蓮英之命,將珍妃推入井內。

小德張在看戲時看到這一情節,心中十分惱火,可是他現在只是一個富翁,毫無權力,不敢公開出面加以阻攔。

他給袁文會的送了一份厚禮,請他讓戲班改戲。後來,再演這場戲的時候, 改成太監崔玉貴推珍妃下井了。

這確實冤枉小德張了。

歷史的真相是: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侵京師,慈禧帶領光緒皇帝西逃。臨行前,慈禧命崔玉貴以防止珍妃遭到洋人毒手為由把珍妃塞進井中溺死。崔玉貴令手下王傑三動手。

新中國成立以後,小德張的產業都被公私合營,自己只留下一個小房子,同時也參加了社會主義改造。他說:“新社會 ,我這個前朝的公公不能做廢人,白吃乾飯,我要自食其力,就去靜園門口賣炸果子吧。”自那以後,小德張就以賣油炸果子為生,自食其力安享晚年。

1957年4月19日,小德張病逝於天津,終年81歲,被土葬在天津城外三十多里的“義地”——北倉。

太監,這個禍國殃民的歷史丑角,終於被新時代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