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曹參接任蕭何的丞相之職,三年時間沒有辦成一件事,為何還被傳誦

在《史記》中,司馬遷對曹參有一個評價,是這麼說的:

《史記 曹相國列傳》: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

這話的意思是說:曹參作為漢朝相國,極力主張清淨無為,這完全合於道家的學說。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統治以後,曹參給予他們休養生息的時機,所以天下的人都稱頌他的美德。

那麼曹參有什麼美德?

按照司馬遷的說法,漢朝百姓曾經歌頌曹參的事蹟,是這麼歌頌的:

蕭何制定法令,明確劃一;曹參接替蕭何為相,遵守蕭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變。曹參施行他那清淨無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寧不亂

曹參接任蕭何的丞相之職,三年時間沒有辦成一件事,為何還被傳誦

曹參

從這一點來看,曹參啥也沒做,也就是繼承並執行了蕭何當年制度的法令,曹參的這一行為在歷史上有一個很有名的典故,叫做“蕭規曹隨”,意思就是蕭何制定的法規,曹參繼承並執行,這話說得好聽就是蕭規曹隨,說得不好聽其實是啥也沒做。

公元前193年,蕭何去世,曹參被呂后任命為丞相,呂后之所以這麼做 ,是因為她在劉邦臨死前問過一個問題,如果蕭何去世,誰來當丞相,劉邦說曹參可以,於是呂后照做了,從後來的情況看,劉邦的眼光沒錯,呂后的作法也沒錯。

曹參接任蕭何的丞相之職,三年時間沒有辦成一件事,為何還被傳誦

蕭何

曹參接替蕭何當了三年丞相,三年中,曹參啥也沒做,更離譜的是曹參當丞相啥正事不幹,就是天天喝酒,曹參的行為讓年輕的漢惠帝劉盈感到不滿,於是讓曹參的兒子從側面詢問曹參為何如此?後來曹參向漢惠帝解釋:蕭何比我曹參英明,漢高帝比您英明,他們制定下來的法規我們只需要遵守各自職責就行了,無需更改,不就行了嗎?

曹參的意思很明確,漢朝開國後的各項規章制度已經由蕭何、劉邦這些老一輩的領導人制定好了,我們不需要更改法規,只需要遵守就能很好地治理國家了,但是實際上曹參被千古傳誦的原因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曹參有很多話沒有說明白,除了上面講到的原因之外,還有以下原因:

曹參接任蕭何的丞相之職,三年時間沒有辦成一件事,為何還被傳誦

蕭規曹隨

一、無為而治

從某種意義上說,

曹參能與蕭何並列為名將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採取了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

什麼叫無為而治?

簡單地說就是政府不過多幹涉民眾的生活,這是黃老道學的一種治國思想,是黃帝學說與老子學說的一種糅合

,這種思想在秦末漢初非常流行,成為統治階層的治國思想,這種治國思想對於穩定漢朝的作用非常強。

說到漢朝,就一定要說秦朝,秦國統一天下後,僅僅15年的時間天下就大亂,隨著陳勝、吳廣的起義,整個天下掀起了反秦起義的高潮,最終導致秦朝的滅亡,秦朝滅亡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過多幹涉了民眾的生活。

曹參接任蕭何的丞相之職,三年時間沒有辦成一件事,為何還被傳誦

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

秦朝時期有很多大工程在建設,比如秦直通、秦始皇陵墓、阿房宮、長城,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的大戰,比如北擊匈奴與南征百越,這些工程和戰爭都需要大量透支民力與資財,引發了農民大起義,最終讓秦朝淹沒在農民大起義的浪潮中。

秦朝滅亡後,劉邦用了四年時間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漢承秦制,漢朝建立之初,基本上照搬了秦朝的法規與制度,既然漢朝與秦朝法規完全一樣,

為什麼秦朝會滅亡,漢朝不會滅亡呢?根本的原因就是漢朝採取了無為而治的做法

漢朝不過多幹涉民眾的生活,不讓民眾參與繁重的徭役與戰爭,讓民眾休養生息,民眾的生活狀態遠遠高於秦朝,所以就沒有民眾起來造反,漢朝就這樣穩定下來,劉邦、蕭何等人在世時,採取的是無為而治,輪到曹參執政時,仍然採取的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

曹參接任蕭何的丞相之職,三年時間沒有辦成一件事,為何還被傳誦

黃老之學

司馬遷說曹參“清靜極言合道”,指的就是無為而治,曹參能夠成為明相,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繼承這種治國思想,如果他要改變什麼,以他丞相的身份也是做得到的,但是曹參很明智地選擇了無為而治,這是他成為名相的原因之一。

二、執行法規

看事情不要看表面,別看曹參三年時間沒有辦到一件事,但是曹參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態度是司馬遷沒有說的,這就是嚴格執行蕭何制定的法規。

任何法規只有得到了嚴格的執行,才能成為法規,不然就是一紙空文,曹參雖然不需要更改什麼,但是執行法規是曹參的根本職責,這一點就跟現代管理學中的執行是一樣的道理,有戰略有規劃,沒有執行,那是空中樓閣。

曹參接任蕭何的丞相之職,三年時間沒有辦成一件事,為何還被傳誦

蕭何與曹參

曹參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此,他表面上看起來啥也沒做,但是實際上他至少做了一件事,就是維護法規並執行,如果他不執行法規,那一定會有權貴來破壞法規,如此以往,法規成為一紙空文,曹參的執政也是失敗的,但事實上,曹參的執政得到史官與百姓的認可,關鍵原因就在於曹參嚴格執行了法規。

三、抓大放小

《史記 曹相國列傳》: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這話的意思是說:曹參見別人有細小的過失,總是隱瞞遮蓋,因此相府中平安無事。這與執法嚴格是否有衝突呢?

並沒有衝突。曹參是漢朝的丞相,是百官之首,他要處理的國家大事,對於一些細小的過失,曹參並不追究,並且還幫人隱瞞,其根本原因是這些細小的過失大多是一些無關緊要的錯誤,並沒有上升到原則的高度上來。

曹參接任蕭何的丞相之職,三年時間沒有辦成一件事,為何還被傳誦

曹參與蕭何

舉個例子,曹參手下官員在記錄政事時,有些不重要的事情忘記記載了,曹參就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這就相當於寬宏處理別人的小錯誤,對於犯了錯的官員來說,是非常感激曹參的,但是這種事的確是錯了,但錯的又不嚴重,也沒有違背原則,所以可以容忍。

如果有人違背了漢朝的法規,比如官員有貪汙、受賄行為,這就屬於違背原則問題,而且也觸犯了法規,這種事情曹參是絕對不可能容忍,一定會追究到底,這就是執法嚴格,對於大事以及觸犯原則與法規的事要嚴格執法,對於小事及不觸犯原則與法規的事要寬宏處理。

曹參接任蕭何的丞相之職,三年時間沒有辦成一件事,為何還被傳誦

曹參寬宏大量

曹參用人喜歡用那些老實忠厚的人,不喜歡那些挑刺圓滑的人,一旦遇到有些官吏對言語文字要求苛刻,追究細微末節的人,曹參就會免了他們的官,曹參的這一行為是非常正確的管理行為,是抓大放小,抓住原則免除不重要的細小過失,從而營造出一種寬鬆的政治環境。

曹參之所以如此,是為了配合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不僅僅不干涉民眾的生活,對於官員的一些細小過失也不干涉,從而在整個天下都營造出一種無為而治的環境,這種作法穩定了漢朝的統治,是漢朝區別於秦朝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曹參能夠與蕭何一起千古留名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