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安祿山造反時有多少兵力?就能席捲了半壁江山,險些掀翻了大唐王朝

唐朝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造反。

在這次歷時八年的戰亂中,叛軍先後出現了四位首領,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所以這次叛亂也被稱為“安史之亂”。由於叛亂髮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所以也稱天寶之亂。不過,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這場叛亂雖然只持續了八年,但是讓唐朝的半壁江山都被戰火籠罩,更損失了大量人口,讓處於巔峰的大唐王朝由盛轉衰。

安祿山造反時有多少兵力?就能席捲了半壁江山,險些掀翻了大唐王朝

讓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是,自唐朝建立以來,一直在開疆拓土,先後平定了吐谷渾、突厥、高句麗等周邊政權,可謂是兵強馬壯。為何大唐王朝在面對安祿山等人的叛亂時,被打得狼狽不堪,不僅導致兩京淪喪(長安、洛陽),也被迫放棄了繼續經略西域。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當時大唐王朝軍隊與安祿山的叛軍相比,在數量上沒有壓倒性優勢,在戰鬥力方面更是相差甚遠。

唐朝初期,採用的府兵制。由於當時唐朝長期執行守內虛外的政策,所以在唐初設定的634個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中,有261個設定在關中地區,共可以選拔精兵26萬。而當時的河北地區,由於“人多壯勇,故不置府”。可以說,如果安祿山是在唐初發動叛亂,他手下根本沒有一支軍隊。想要發動叛亂,會很快就被大唐王朝的關中精銳剿滅。

安祿山造反時有多少兵力?就能席捲了半壁江山,險些掀翻了大唐王朝

此後,由於土地兼併嚴重,寓耕於農的府兵制度逐漸崩潰,於是大唐王朝開始採用了新的募兵制。雖然兵制發生了改變,但是由於唐王朝堅持守內虛外的政策,再加上長期對西域用兵。所以,大唐王朝的精兵幾乎都集中西北地區,史書記載,唐代西部河西、隴石丶朔萬丶河東兵力總數達二十六萬七千七百人,而河北地區兵力不過十二萬八幹五百人,還不到西北邊防力雖的一半,正如史家所言:“唐代以十節度為主的邊防力量,其九皆西北邊繳也,唯河東一鎮冶太原,較居內陸”。

可以說,在募兵制初期,唐王朝的大部分軍力和精銳部隊依然集中在關中、西北邊境等地區。但是隨著唐玄宗的繼位,整個形勢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位在杜甫的詩歌中被描述為“武皇開邊意未已”的皇帝,已經不滿足於對在西北方向的經略,開始了四面出擊,尤其對東北方向的契丹、奚等遊牧民族更是長期進行征伐,這種改變直接促使了唐代軍鎮兵力結構的巨大調整。

安祿山造反時有多少兵力?就能席捲了半壁江山,險些掀翻了大唐王朝

據統計,當時的十大節度使兵力如下:安西四鎮節度使,兵力24000人、戰馬2100匹;北庭節度使,兵力20000人、戰馬5000匹;河西節度使,兵力73000人,戰馬19400匹;隴右節度使,兵力75000人,戰馬10000匹;朔方節度使,兵力64700人,馬24300匹;河東節度使,兵力55000人、戰馬14000匹;范陽節度使,兵力91400人,戰馬6500匹;平盧節度使,兵力34000,戰馬5300匹;劍南節度使,兵力30900人,戰馬2000匹;嶺南五府經略使,兵力15400人。

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在大唐王朝近50萬邊軍中,河東、范陽、平盧三節度使統轄的兵力已經達到了180400,而西北安西、北庭、河西、隴右和朔方五節度的兵力則從之前的近27萬餘人下降到了256700人。在戰馬方面,西北五節度共有3600匹,河北三節度則擁有25800匹。從總兵力和戰馬兩個方面對比,此時的河北三節度與西北五節度的差距已經大大縮小。

安祿山造反時有多少兵力?就能席捲了半壁江山,險些掀翻了大唐王朝

而且,此時的河北三節度由於長期與突厥、契丹進行作戰,其戰鬥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更讓唐王朝統治者沒想到的是,此時的邊兵已經大部分由遊牧民族所組成,也就是所謂的“番兵番將”,本就與唐王朝缺乏歸屬感。再加上節度使已經掌握了地方的財權,可以隨意賞賜自己的部下,所以他們對於節度使的忠誠度,要遠遠高於對皇帝。

到了安祿山起兵造反之時,已經可以調動15萬大軍,其中的精銳更是達到了8萬左右。而唐王在關中地區的兵力看似雄厚,但是由於長期處於養尊處優,根本無法與安祿山的叛軍抗衡。而忠於唐朝統治的西北精銳,遠在千里之外,根本無法為唐朝皇帝解憂。所以,很快叛軍就席捲唐朝半壁江山,險些掀翻了李家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