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太平天國的奇才“馮雲山”,若不是早死,太平天國的命運能大變

任何“事業”能做到一定的高度,絕非一人之力可以托起,都得有幾個志同道合的人合力開拓,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而關於太平天國運動,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洪秀全、楊秀清等,這自然和後期內部的某些“混亂”有關。但事實上,太平天國能於短時內就攻陷了南京,還真離不了一個人。

那就是:馮雲山。

太平天國的奇才“馮雲山”,若不是早死,太平天國的命運能大變

那時的文人出路很窄,能考中就此步入仕途,考不中的人,若是小有聲名的,也許還能當個幕僚,差的就成了教書先生。洪秀全突然“轉性”,就是因為屢考屢敗,結果大病了一場。一番“聯想”後,他就認定自己就是上帝,不久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開始了。

馮雲山是廣東省禾樂鄉人和洪秀全老家緊挨著。他同樣喜歡讀書,讀書時和洪秀全是同學,據說,兩人還有某種沾親帶故的關係。馮雲山喜歡讀史書,而且很有研究,他也參加過幾次考試。不過,馮雲山不如洪秀全那般“執著”,幾次不中後就放棄了,回家做了私塾老師。

太平天國的奇才“馮雲山”,若不是早死,太平天國的命運能大變

據記載,馮雲山一直都看不慣清政府的腐敗作為,後來就徹底失望了。但是,他非常同情生活於底層的老百姓,願意和他們打交道。

於是,當洪秀全開始宣傳他的拜上帝會時,馮雲山就跟著洪秀全到處宣傳,這也為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積蓄了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而幽謐山谷就是馮雲山在一次宣傳結束的回家途中發現的,正是這處地方讓太平天國運動的前期有了活動根據地。

可以說,若沒有這一根據地,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這樣的起義運動早就被清政府給剷除了。

太平天國的奇才“馮雲山”,若不是早死,太平天國的命運能大變

馮雲山自從跟著洪秀全起義後,就一心撲在了事業上。

雖然馮雲山自幼家境尚可,但是看著如此多的百姓掙扎於生活之中,他就決心要做點什麼,他要推翻這舊有的一切。更重要的是,馮雲山除了對事業的忠誠外,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久之後,馮雲山的身份就從最初的追隨者,變成了可以獨擋一面的領導者。

看後來太平天國內部的鬥爭,其實就是江湖爭鬥的翻版,不少人參與“革命”不是因為真的想建立一個新世界,而是作為一種“政治投資”,一旦風向有所不利時馬上就各種小心思氾濫。看看洪秀全封了一大堆的王,有幾個是正經做過事的?不多。但馮雲山卻是全身心的投入。

太平天國的結局很不好,在洪秀全去世後沒多久,天京就被攻陷了,即使還有一小部分力量在頑強抵抗,但卻缺乏了統一的指揮,只是在做最後的負隅抗爭罷了。對於馮雲山的死,史料記載是在壬子二年四月,當時的太平軍從桂林北出,馮雲山在經過全州城時中炮犧牲了。

太平天國的奇才“馮雲山”,若不是早死,太平天國的命運能大變

後人總喜歡將歷史拿出來評述,太平天國運動及領導人已經被無數人點評過,正反說法都有,惟有馮雲山,大家似乎很是喜歡他。

在大家的眼中,馮雲山似乎就沒有什麼缺點,甚至,連脾氣都非常好。因為,馮雲山不在乎那些名利,始終都站在洪秀全一邊,全心全力輔佐,心中只有那份革命的念想。

以至於,有學者指出:“若不是馮雲山早死,或許太平天國內部就不會那麼早的出現裂隙,沒準會扭轉太平天國的命運走向。”

這種觀點可能有點誇張,但卻道出了馮雲山在太平天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太平天國的奇才“馮雲山”,若不是早死,太平天國的命運能大變

其實,太平天國後來的混亂,實質上,就是革命方向不明所導致的。他們以為將清政府推翻就完事了,若是真的如此,那革命實在太簡單了。要知道,革命能真正成功主要在於這場革命想要開創一個什麼樣的局面,而當時的太平天國正是缺少這一點。

據記載,太平天國在永安州封五王,封馮雲山為南王, 所有官制、禮制都由馮雲山制定。也許是受制於當時的大環境,馮雲山到底是如何去世的,只能在野史傳說中找到一些資訊。史籍中描述了馮雲山最後的一段經歷,他帶兵在全州戰勝清兵後又於路途遭遇清兵。

之後,一番激戰,馮雲山所乘坐的船隻被炮擊了,他只得棄船,最終,被堵在了水塘灣。據說,在水塘灣一戰中,馮雲山犯了輕敵大忌,正面和清兵交戰,結果,戰敗後只能逃亡蓑衣渡,而這時的馮雲山已經重傷了。最終,馮雲山被葬在了蓑衣渡。

就這樣,一位曾讓清兵異常忌憚的太平天國領導人與他的革命夢想靜靜地待在了蓑衣渡。

太平天國的奇才“馮雲山”,若不是早死,太平天國的命運能大變

現代史學家羅爾綱就對馮雲山評價道:

“馮雲山由於從小奮志學習,對政治、軍事、典章制度,以至天文、曆法無不精通。他尤善於觀察當前形勢,進行了解和研究,隨機應變,從而把那些死的知識變為活的東西,來給革命服務。群眾對他的驚人功績,嘆為:‘如此奇才,向非天生,何以至此’!”

其實,縱觀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農民運動,但凡失敗的案例,大多都是內部矛盾出現後的必然結果,這可能就是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可是,不管結局如何,只要發生過的都將成為歷史中的一抹翠綠,最終凝聚成了中國歷史的輝煌。

參考資料:

【《清史稿·卷四百七十五·列傳二百六十二》、《太平天國史·卷四十三·傳第二·馮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