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鮮卑族的後代都去哪裡了?有的融入了漢族,有的還繼續稱雄大漠

在中國歷史上,有鮮卑族、沙陀族(突厥)、女真族(包括滿族)、蒙古族四支少數民族曾經成功入主了中原了,而之前的匈奴、羯族、氐族都稱霸中原,但是都十分短暫,很快就滅亡了。因此,我認為鮮卑族是歷史上第一支成功入主中原的王朝。

鮮卑族兩晉時期建立了代國、前燕、後燕、南燕、北燕、西燕、南涼、西秦等政權,後來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在439年統一了北方。北魏滅亡之後,又出現了高氏(東魏—北齊)和宇文氏(西魏—北周)兩大王朝。鮮卑族在北方的統治大約有150年。不過,目前中國的56個民族中卻沒有鮮卑族,那麼鮮卑族都去哪裡了呢?

鮮卑族的後代都去哪裡了?有的融入了漢族,有的還繼續稱雄大漠

首先人們想到的就是融入了漢族。在兩晉時期,鮮卑族就開始進入中原,他們不斷和漢族接觸,學習了漢族的文化,逐漸融入到了漢族之中。十六國之中比較有明顯漢化傾向的就是慕容氏。

北魏建立後,不斷推行漢化改革,更是加劇了鮮卑族的漢化。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北魏的鮮卑官僚基本都遷徙到了中原。在孝文帝全面漢化改革的推動下,這些內遷中原的鮮卑族都漢化了。根據史料記載,當時有一百十八氏改為了漢姓,主要有拓跋氏改為了元姓或長孫、步六孤改為陸姓、獨孤改為劉姓……

鮮卑族的後代都去哪裡了?有的融入了漢族,有的還繼續稱雄大漠

鮮卑改姓對照表

不過,孝文帝的改革只是針對遷徙到中原的鮮卑族,還未進入中原的鮮卑族又去哪裡了呢?我們可以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六鎮鮮卑、漠北鮮卑和鮮卑本部。

首先從漠北說起。在東漢時期,鮮卑佔據了漠北,於是“匈奴餘種留者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也就是漠北的許多鮮卑族就是過去的匈奴族演變而來,後來遷徙到中原的宇文鮮卑就是從匈奴演變而來。當鮮卑族大量進入中原後,漠北地區的柔然部落強盛,於是漠北的鮮卑族就演變為柔然了,後來繼續演變為了突厥。《魏書·蠕蠕傳》說柔然為“東胡之苗裔”、“匈奴之裔”、“先世源由,出於大魏”,看起來十分矛盾,但是仔細端詳就能夠發現其中端倪。不過,漠北鮮卑也只是被同化的鮮卑,也無關緊要。

鮮卑族的後代都去哪裡了?有的融入了漢族,有的還繼續稱雄大漠

六鎮是北魏設定在漠南地區的軍事重鎮,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付柔然南下。孝文帝改革並未波及六鎮,使得六鎮的鮮卑習俗十分頑固,例如高歡祖上本來是漢族的,但是去了六鎮也被同化成為了鮮卑族了,難怪後來侯景稱呼高澄為“鮮卑小兒”。六鎮鮮卑族在北魏末年發動了著名的六鎮起義,直接導致了北魏的滅亡。後來,六鎮鮮卑族的高氏建立了北齊、宇文氏建立了北周。北齊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銳,民族融合失敗。而宇文泰則和關隴漢族結合,融合形成了關隴集團。577年,北齊被消滅,北方再一次統一,六鎮鮮卑也逐漸融合在了漢族之中。後來的隋唐都是鮮卑和漢族融合形成的關隴集團建立的。

鮮卑族的後代都去哪裡了?有的融入了漢族,有的還繼續稱雄大漠

鮮卑族的起源位於大興安嶺—西遼河一帶,戰國到秦漢稱為“東胡”,漢朝稱為“鮮卑”、“烏桓”。鮮卑族南下中原後,還有大量的鮮卑族生活在本部,只是後來名字發生了改變,我們姑且稱為“遼西鮮卑”或者“本部鮮卑”吧。大約在北周和北齊對峙的時期,進入中原的鮮卑族已經將本部的鮮卑族稱為“契丹”“奚”,並且發生了戰爭,例如高洋就曾經擊敗了契丹、庫莫奚、山胡等。當時宇文氏的一支。

契丹的歷史大家就比較清楚了,實際上契丹就是原本生活在西遼河一帶的鮮卑族。契丹族後來建立了強大的遼朝和西遼,稱霸一時。在遼朝時期,許多契丹族就開始融入了漢族。後來遼國滅亡後,大量的契丹族就實際上成為了漢族。遼國滅亡之際,耶律大石帶領一部分契丹族到達了西域,建立了西遼帝國。西遼滅亡後,這些契丹族就散落在西域各地,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

鮮卑族的後代都去哪裡了?有的融入了漢族,有的還繼續稱雄大漠

另外一支生活在大興安嶺一帶的鮮卑族在北朝和隋唐時代被稱為“室韋”。史書記載為“契丹之類”《魏書》記載其語言與庫莫奚、契丹類同。唐朝末期,室韋被契丹攻破,許多室韋也就是加入了契丹族之內。還有大量的室韋選擇了西遷,到達了漠北,其中一支名為“蒙兀室韋”,後來征服了漠北各部,融合而形成了蒙古族。

鮮卑族的後代都去哪裡了?有的融入了漢族,有的還繼續稱雄大漠

綜上所述,鮮卑族作為一個民族在隋唐已經消失在了歷史上,但是他們的後代還活躍在歷史上舞臺之後,形成了契丹、室韋、蒙古等民族,並且不斷融合漢族之中。鮮卑族在中國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是無法忽視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