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埃姆斯電報事件,俾斯麥如何挑起普法戰爭?

在維也納會議之後,擁有了萊茵河地區豐富自然資源的普魯士迎來了經濟上的大發展。

1834年普魯士帶頭建立德意志關稅,成為關稅同盟中的領頭羊,獲得了在德意志邦國中越來越巨大的影響力。

1861年,威廉一世因為計劃增加軍隊規模而要求提高軍費預算,但普魯士議會擔心常備軍會變成國王鎮壓議會的支援,於是拒絕了國王的提議,雙方產生巨大的分歧。在民主自由思想盛行的19世紀,威廉一世很害怕激怒議會而讓自己落得和查理一世、路易十六一樣的下場,一度想過退位讓權。9月22日,普魯士陸軍大臣羅恩正式向威廉一世提出建議,任命此時仍是外交官俾斯麥擔任王國宰相,並告訴威廉一世,只有俾斯麥可以解決目前的難題。也就是在9月22日這天,威廉一世正式任命俾斯麥擔任普魯士代理宰相,而後者在30日的議會上就發表了著名的鐵血演說。

埃姆斯電報事件,俾斯麥如何挑起普法戰爭?

“普魯士在德意志中的地位將不取決於他的自由主義,而取決於自己的力量。普魯士必須聚集自己的力量並將它掌握在手裡,以待有利時機,這種時機已被錯過好幾次了。維也納條約所規定的普魯士國界是不利於健全的國家生活的,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透過演說與多數透過的決議所能解決的,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錯誤,而只能透過鐵和血來解決。”

俾斯麥是鐵桿的保王黨,也是一個深知目前局勢的高超政治家。在俾斯麥看來,想要解決普魯士的憲政危機,並趁機強大普魯士的國力使普魯士在德意志各邦中佔據領導地位,就只有一條路,那便是走小德意志路線,統一排除奧地利之外的德意志各個邦國。

因此上位之後,俾斯麥便利用“憲法漏洞理論”,繞過議會通過了羅恩伯爵提出的關於增加軍費的法案,並透過靈活的外交策略,在1864年和1867年成功取得普丹戰爭和普奧戰爭的勝利。

普魯士連續的勝利,終於讓法國國王拿破崙三世意識到了在法國的東部,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可以即將出現,毫無疑問,這會是完全不弱於英俄的巨大威脅。早在普奧戰爭時期,拿破崙三世就有意介入普魯士統一德國的步伐,在普奧戰爭中,因為覺得奧地利不會輸給普魯士,所以拿破崙三世選擇了不插手,想等到奧地利和普魯士兩敗俱傷之後,他在站出來坐收漁翁之利。

但令拿破崙三世沒有想到的事情是,普軍在老毛奇的指揮下僅七週就擊敗了奧地利軍隊的主力,兵臨維也納城下,儘管拿破崙三世這個時候宣佈進行調停,透過外部壓力讓俾斯麥做出了趁早奧地利媾和的決定。但是奧地利實際上已經被擊敗,普魯士建立了北德意志聯邦,出現一個統一的德意志看上去只是時間問題。

埃姆斯電報事件,俾斯麥如何挑起普法戰爭?

此時拿破崙三世不得不做出相應對策來遏制這種發展趨勢。

1868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二世被推翻,王位虛懸,西班牙的內閣會議便決定尋找適合的繼承者,其中與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有遠親關係的霍亨索倫家族的利奧波德親王便是候選人之。1870年2月24日,西班牙政府的代表莎拉查·馬薩里多正式邀請利奧波德親王前往西班牙繼承王位。

這個訊息不久之後便被拿破崙三世所知,從地圖上看,西班牙在法國的南方,緊挨著法國國境。如果之後普魯士和法國爆發戰爭,那麼西班牙就很有可能從南部給自己來一刀,法國就會處於極其危險的情況,於是在7月份等到法國人發現這件事情的時候,法國大使貝內蒂伯爵就直接轉告威廉一世,法國不希望德國的霍亨索倫家族的人擔任西班牙的國王。威廉一世表示了同意。

埃姆斯電報事件,俾斯麥如何挑起普法戰爭?

但是為了更進一步彰顯法國的威嚴,在拿破崙三世的授意之下,貝內蒂再次見到了威廉一世,並要求威廉一世做出公開保證,之後不會再有霍亨索倫家族的成員入選王位。

威廉一世便從他的度假地埃姆斯給俾斯麥發去了一份電報,告訴了俾斯麥這件事,並詢問俾斯麥接下來該怎麼做。之後俾斯麥便修改了威廉一世發來的電報,並將它公之於眾,這也就是著名的“埃姆斯電報事件”,成功的誘使法國向普魯士宣戰。

埃姆斯電報事件,俾斯麥如何挑起普法戰爭?

關於這封挑起普法戰爭的埃姆斯電報,因為各種翻譯版本的不同,所以很難清楚的明白俾斯麥修改國王的電報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作用。

當時威廉一世給俾斯麥發去的電報,原文大概意思是:“早晨,當我在林蔭道上散步時,貝內德蒂伯爵(法國駐普魯士大使)不知道從哪鑽出來,固執地要求我,務必答應他的要求。他要求我立即發電報宣傳,倘若霍亨索倫支系入選王位一事複議,我絕不答應。我以嚴峻的態度拒絕了他這一無理要求,因為我不可能無期限的擔保這類事。我也告訴他,我尚未收到什麼新的訊息,因為貝內德蒂從巴黎和馬德里那裡得到的訊息,肯定會比我到的要遲。他應該明白,普魯士當局並不想過分插手此事。”此時的威廉一世雖然拒絕了以後永不應允這件事,但還不想直接和法國開戰,於是他把接下來怎麼做這個問題扔給了俾斯麥。

俾斯麥在拿到電報之後,刪去了最後一句,改成了措施激勵的另一句話,使得埃姆斯電報變成了如下的意思:

“霍亨索倫家族的世襲親王已放棄登臨西班牙王位的全部要求,並將此意願經西班牙政府轉達給法蘭西政府……法蘭西大使在獲此訊息之後,仍在埃姆斯再三強求於我國國王,請他致電巴黎,讓國王本人親自擔保,倘若選擇霍亨索倫家族之人做西班牙國王之事複議,國王將永不應允……國王陛下以後拒絕接見法國大使,並命令值日副官傳喻法國大使,國王再沒有什麼話通知大使。”

只是這樣的一個小修改,在沒有改變原文意思的情況下,使得語氣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德國人視角來看,就是法國人欺人太甚,國王已經同意了不讓利奧波德親王當西班牙國王,已經做出了讓步,你們居然還這麼咄咄逼人,哪有這樣的?!太可氣了!!這是霍亨索倫家族自己的事情,想讓誰當國王都是他們自己的家裡事,你法國都不該管,怎麼著啊,還沒完沒了!你對再三糾纏我們的國王,是不是還想要我們的國王給你道歉啊!!

但從法國人視角來看,對這封電報感想卻變成了:什麼?不見我們的大使?我們法蘭西這麼厲害,我們派出去的大使豈是你一個小小的普魯士說不見就不見的!還記不記得耶拿戰役是怎麼被我們打敗了的嗎?況且電報到達巴黎的那一天剛好是法國大革命的紀念日,直接刺激了法國人最後一根神經,第二天法國議會就在沒什麼阻礙的情況下通過了對普魯士的追加戰爭撥款議案,法國正式向普魯士開戰。

埃姆斯電報事件,俾斯麥如何挑起普法戰爭?

埃姆斯電報對俾斯麥來說只是一個意外之舉,在此之前他並不想直接對法國開戰,在1869年的時候,俾斯麥曾向普魯士駐慕尼黑大使傳送了一份指示,直言“透過武力來促進德國統一的做法,我也認為並非不可行。然而另一個不同的問題卻是:應如何負起責任決定要用暴力導致一場災難,並且承擔後果來挑選行動的時間”,但德國統一的浪潮已經不可阻擋,只有煽動德國人民的愛國情緒,才能強迫南德意志邦國,包括巴伐利亞和符騰堡履行他們作為盟友的義務,實現德意志的統一。

雖然埃姆斯的電報只是俾斯麥的一個即興創作,但它還是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俾斯麥也成功的實現了統一德意志的偉大目標,從這一點而言,俾斯麥無愧19世紀最頂尖的政治家之一。

關注我,還有更多的驚喜!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