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朝軍向彭總要人,女護士含情,挖不走金剛川幕後英雄,授上將

朝軍向彭總要人,女護士含情,挖不走金剛川幕後英雄,授上將

浴血三八線163: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趙南起

作者:相忘於江湖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電影《金剛川》體現的是一座血肉之“橋”。

與三年前相比,志願軍後勤運轉高效,武器彈藥、糧食、架橋器材保障已沒那麼被動。

1953年7月21日,談判雙方終於就停戰達成一致。可是在一片狼藉的板門店,到哪裡去找一個容納幾百人的建築舉行簽字儀式?建一座500平米木板房,美方要3個月,中方7天就夠了。

7月26日最後一次談判結束,施工現場還是人聲鼎沸,美方代表和一些記者搖頭離開了。

一、簽約大廳一夜拔地而起

戰後的半島滿目瘡痍,不要說找一塊木板,就是在山上找幾棵大樹都很困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自稱建造效率世界第一的美方完成一座500平方的木板房,也要3個月。

1953年7月27日,談判各方代表、200多位記者、保障和警衛人員,再次回到談判現場,眼前已經矗立起一座當民風格的木板建築,大廳就有1000多平米。

美方代表一臉詫異,200多名記者嘖嘖稱奇,他們哪裡知道,建造木板房只有一天一夜,可是木料從我國東北用汽車接力,運到板門店花了志願軍6天時間,幕後英雄叫趙南起。

朝軍向彭總要人,女護士含情,挖不走金剛川幕後英雄,授上將

二、祖父一句話和父親的選擇

趙南起,1927年出生於半島的忠清北道(今屬韓國)清源郡。

祖父趙東植,是1919年“三一運動”組織者之一,長期被日本人關押。父親趙龍九是一個普通農民,讀過一些書。趙南起少年就表現出對日本侵略者的叛逆,在學校不唱日本國歌。

1939年冬,12歲的趙南起隨全家四處流浪。1940年春,在吉林永吉岔路河落佛堂村定居下來。不到半年,年過七旬的祖父趙東植想家,父親讓趙南起和弟弟趙南元護送祖父回去,趙東植說:“趙南起大了,還是留下和全家在一起吧。”岔路河有不少半逃難的朝族人,趙南起一家很快融入了當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許多流浪的人紛紛回國,但是趙龍九留了下來。

祖父一句話和父親的選擇,徹底改變了趙南起的人生。

朝軍向彭總要人,女護士含情,挖不走金剛川幕後英雄,授上將

三、人生引路人周保中

1945年9月,趙南起步行100多里山路到永吉縣,強烈要求加入解放同盟。返回岔路河後,很快拉起一支八九十人的自衛隊。11月,在蔣軍大舉進攻下,東北民主聯軍撤出長春到了岔路河地區,由於人生地不熟,部隊吃飯都成問題。負責籌糧的區長高山四處張羅,但收效甚微。

18歲的趙南起主動找到高山,要求帶自衛隊,動員岔路河聚居的200多戶群眾捐糧,每家1000斤就能籌集20萬斤大米。高山半信半疑,但只能死馬當做活馬醫讓他試一試。

2個多月後,趙南起給高山運來25萬斤大米,比約定多了5萬斤。

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周保中得知,一定要見見這個不滿20歲的娃娃。問起趙南起的打算,趙南起只有一個要求當兵,而且帶著自衛隊一起參軍。自衛隊編到吉林軍區警衛團,可趙南起沒參加。周保中給東北軍政大學東滿分校朱仕煥政委寫了介紹信,讓趙南起騎著自己的馬去軍校深造。

1947年畢業後,趙南起在延邊地委書記孔原手下工作3年,從此與延邊結下了不解之緣。

朝軍向彭總要人,女護士含情,挖不走金剛川幕後英雄,授上將

四、兩次拒絕“迴歸”

1950年10月10日深夜,睡夢中的趙南起被一位參謀叫醒,通知他到瀋陽車站報到,火車在夜色中開往安東(今丹東),趙南起作為志司作戰科聯絡員(作戰處參謀),跟隨彭總開赴戰場。

在一次中朝高階幹部聯席會議上,朝方副首相樸憲永聽到趙南起一口地道的朝語,就問是不是朝族人。趙南起回答:自己是中國吉林的朝族人。樸憲永非常喜歡這個23歲的團級幹部,請求把這個青年留在朝軍,希望彭總不要反對。彭總說,一要看工作需要,二要看他自己意願。

趙南起表示,自己對志願軍工作很滿意。如果去人民軍,情況不熟,困難反而很多。

1951年春,宋時輪9兵團糧食供應困難,洪學智派作戰參謀趙南起去了解情況。完成任務連夜返回途中,吉普車與一輛卡車相撞,趙南起受傷,被一個過路的人民軍女護士送到了醫院。

趙南起脫離了危險,女護士對他含情脈脈,挽留他留在人民軍,被他婉言謝絕了。

朝軍向彭總要人,女護士含情,挖不走金剛川幕後英雄,授上將

五、抗美援朝汽車運輸“總排程”

1951年6月,志願軍後勤司令部成立,趙南起被作戰處副處長楊迪推薦到後勤部參謀處,任戰勤科運輸組組長,實質是汽車運輸總排程,這是一個“瓷器活”。由於沒有制空權,開始運送3天就損失了400輛汽車。美韓軍“天上點燈、路上撒釘、地下炸坑”和“絞殺戰”戰術,阻止志願軍運輸。

趙南起經常深入前線協調倒運、接運,臨走會留給同事一封信,還有一張便條:如果我回來了,這封信還我。如果我沒有回來,麻煩諸位把這封信幫我寄走,給我父母報個信。

趙南起的組織才華在反“絞殺戰”體現得淋漓盡致,他自評“盡心盡職,如履薄冰”。

1952年10月,美軍發起“金化戰役”,志願軍15軍奮勇抵抗,但陣地戰彈藥消耗驚人。趙南起接到任務,一天半為上甘嶺運送2萬枚手榴彈。可倉庫儲備所剩無幾,8萬手榴彈還在丹東,最塊也要3天。經過周密籌劃,汽車分段接力,15個小時後,15輛軍車將3萬枚手榴彈送到了15軍。

1953年7月金城反擊戰,開戰半個小時,志願軍1094門大炮就發射了1900噸炮彈,砸暈了韓軍4個師,後勤和組織運輸的趙南起,為“以戰促和”立下了第一功。

朝軍向彭總要人,女護士含情,挖不走金剛川幕後英雄,授上將

【1958年10月,趙南起(左三)等在烈士墓前】

六、少小離家老大回

1955年授銜,趙南起被授予少校(1958年中校,1962年上校)。

1958年10月,剛剛回國的志願軍代表團受到主席接見。趙南起非常激動:一個普通農家子弟能夠與主席握手會面,這是多麼高的榮譽。那一刻,我非常幸福。

1985年,洪學智推薦,趙南起從吉林省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兩年後接替洪學智任部長。

1988年,恢復軍銜制,17人被授予上將,趙南起是其中唯一的少數民族將領。

2000年4月,趙南起時隔60年,第一次回到出生地——現在的韓國忠清北道。或許這一刻,他也會想起唐代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而當年挽留他的樸憲永44年前已被處決。

趙南起的根紮在吉林和延邊,在延邊先後工作16年,感情很深。他多次說,自己有一子三女,不當官不做生意,心裡踏實,對得起人民。

朝軍向彭總要人,女護士含情,挖不走金剛川幕後英雄,授上將

2018年6月17日,趙南起將軍病逝,享年9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