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隋滅陳:51萬隋軍打不過長江,如果不是這兩人,陳後主不會被抓

隋滅陳:51萬隋軍打不過長江,如果不是這兩人,陳後主不會被抓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南北朝進行到隋朝和南陳,南北分裂的局面越來越難以維持,陳朝國力越來越弱,而隋朝的前身北周完成了北方統一。不論是國力、軍力還是政治局面,隋朝都遠遠強過南陳,統一之戰如箭之在弦,蓄勢待發了。

隋滅陳:51萬隋軍打不過長江,如果不是這兩人,陳後主不會被抓

588年年底,隋文帝終於決策伐陳。隋軍上至皇帝下至各路統兵將領,無不認為這是一場摧枯拉朽式的戰爭。然而戰局的程序,讓所有人的都大吃一驚。

一、隋朝花八年時間準備滅陳

隋朝自從建國伊始,就把滅亡南陳作為國家大計,雖然前幾年忙於平息叛亂、整頓內政,但相關準備工作一直沒有停歇。

重臣李德林提出過滅陳的總方略。隋朝建立之初,名臣李德林就頻頻向文帝進獻策,隋文帝對其非常看重——當然看重的只是意見,而非個人,李德林早年間因為反對屠殺北周宗室而被疏遠。李德林的方略史籍中沒有記載,但從隋文帝的重視程度看應當是一個全面的戰略計劃。開皇八年,隋文帝決定不再隱蔽滅陳的企圖時,將李德林所有的滅陳計劃統統抄錄下來,送到晉王楊廣的中軍帳,而後者已經轉任淮南行臺尚書令。這個所謂的淮南行臺,正是對針對江南的作戰指揮中心。

隋滅陳:51萬隋軍打不過長江,如果不是這兩人,陳後主不會被抓

另一位重臣高熲提出了一個相當毒辣的“消耗計劃”。相比李德林高屋建瓴的大戰略,尚書僕射高熲的策略更務實,更具操作性,對南陳的殺傷力也最強。他建議,利用長江南北莊稼成熟的時間差,在江南農忙而江北農閒時,徵發軍隊作出渡江南攻的樣子,陳朝必然會捨棄農時徵兵防備。次數多了,陳人不僅錯過農時消耗儲糧,還會因為隋軍屢屢備而不打產生鬆懈心理。日後隋軍真的徵兵南渡,便可以打個出敵不意。

同時,高熲還建議,江南百姓的房屋設施多是竹茅結構,遣小股人馬偷偷過江,順風放火,毀掉陳人財物。等他們在灰燼中重建好了,再遣人放火。如此這般,肯定能極大消耗陳人的財力。

隋文帝依法施行。這個小刀慢割長流血的辦法,既沒有使隋陳兩國關係全面破裂,也沒有令心大的陳後主引起絲毫警惕,而陳朝沿江一帶的戰爭潛力卻在一點一點耗盡。

二、雷霆萬鈞的51萬大軍

負責軍事行動的將軍們也拿出了作戰計劃。

右僕射楊素、虢州崔仲方、吳州總管賀若弼,從戰役指揮到具體行動,各自提出了滅陳軍事行動的實施計劃。其中以崔仲方的建議最具代表性。

他認為,隋軍進攻的方向應定為三道,分別是峽口(今三峽一帶)、漢口和建康,峽口和漢口是陳軍水軍聚集之地,扼守一地便可控制數百里長江江面,屆時兩地必然發生大規模戰役。隋軍必須大修戰船,投入大量水軍部隊,以牽制住長江中游的陳軍。

建康江北、江西兩面的州郡,乃至淮南淮北一帶,則應集結大量步軍,待中游戰事一起,步軍便渡江直搗陳朝首都。如果陳軍水軍沿江東下救建康,那麼隋軍水師趁虛追擊,必定大勝。如果中游大軍坐視不救,那麼建康空虛,勢必無法守備。

隋文帝對崔氏的計策也很贊成,於是任命他為基州刺史(今湖北荊門),讓他依策大建水師。

隋文帝採納多方意見,節奏分明地逐漸落實為具體行動,到開皇八年左右,隋軍主力全部調遣部署至長江沿線,以晉王楊廣領銜,高熲、楊素、虞慶則、王世積、韓擒虎、賀若弼等一流將帥全部改任長江沿線的指揮官。黑雲壓城城欲摧,全面進攻陳朝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了。

開皇七年,隋朝附庸國後梁發生了叛逃事件,梁主蕭琮的叔父蕭巖、弟弟蕭瓛率兵逃入南陳,陳後主接納了二蕭。隋文帝遂以此為藉口,展開了伐陳的實質行動。

隋軍在益州製造大量戰船,有人請示是否需要保密。隋文帝說:“吾將顯行大誅,何密之有!”不僅公開造船,還把廢棄的木料扔到長江中,故意讓陳朝人看見。

隋文帝又命人抄寫了三十萬份詔書,指斥陳後主二十大罪,散發於長江沿線,營造以有道伐無道的政治聲勢。

開皇八年十月甲子,隋文帝正式下詔出師南征。先前已部署在長江沿岸的隋軍,在西起永安東至六合的廣袤戰線上,迅速發起了全面進攻。

隋滅陳:51萬隋軍打不過長江,如果不是這兩人,陳後主不會被抓

具體的部署是,晉王楊廣為徵南總節度,率長史高熲、司馬王韶等兵出六合,直接渡江進攻建康。秦王楊俊率軍出襄陽,蘄州刺史王世積出蘄春,廬州總管韓擒虎出廬江,吳州總管賀若弼出廣陵,青州總管燕榮出東海,共有總管(一路軍隊的將官)九十位,軍隊合計五十一萬八千,聲勢相當浩大。

三、51萬大軍然並卵?

楊素率軍下三峽,數年間大造水師的效果體現出來,陳軍扼守三峽的戚昕所部被擊潰。稍後,荊門陳軍呂仲肅部攔江不成,又被楊素水陸夾擊打敗。鎮守安蜀城的信州刺史顧覺、鎮守公安的荊州刺史陳紀無心抵抗,紛紛順江東下逃竄。楊素一路高歌猛進,殺到漢口,與秦王楊俊的大軍匯合。至此,陳軍上游的軍隊宣告完蛋。

王世積則從中游進攻,他率軍進入九江。陳軍中游主力紀瑱所部扼守湓城,此地是連線長江中游、捍衛建康的門戶,故而陳朝投入較大兵力。王世積率眾苦戰,擊敗紀瑱。但因為九江以南陳軍尚多,而且贛江水道暢通,陳軍部署於江州的兵力隨時能北上增援建康,王世積便停軍於此,死死把陳軍阻擋在九江以南。這使得建康當面的隋軍主力可以放心地渡江進攻。

然而戰局進行至此,陳軍觸底反彈了。

陳朝是出了名的“坐家虎”,在江南主場作戰不怵任何人,這都是有實際戰例的。陳朝開國初年,國勢還不太穩定,北齊就三次派兵渡江南侵,其中人數最多的一次達到10萬人,步、騎、水三軍樣樣俱全。陳軍一方面派出強大水軍攔截江面,把渡江的北軍隔在江南,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另一方面,陳軍步兵很好地利用建康周圍山水相間的地形,把北軍打得團團轉,殺得北軍全軍覆沒。所以陳後主聽說隋文帝要南征時,洋洋自得地說“王氣在此”,也並非全是胡說八道。

上游陳軍雖然被打敗,但是漢口陳軍的主力尚在。陳將周羅睺坐鎮漢口,死死扼住了中游通路。

陳軍在荊漢一帶,立國20多年以來,水戰從無敗績。北周曾兩度發兵南侵,都打不下漢口、夏口、郢州諸城,原因無他,這一系列堡壘都緊靠漢江、長江而建,水路交通極其發達,北軍圍不住也打不過,只要到水面上,再勇猛的北朝鐵騎,也擋不住陳朝水軍的衝擊。

楊素滿擬一路勢如破竹打破漢口,重現300年前王濬樓船下益州、直取建康的神蹟,然而這一切都隨著漢口陳軍的頑強抵抗而泡湯了。

中游隋軍受挫,壓力就全部轉到了下游。

四、斬首行動

下游隋軍由晉王楊廣率領,分為南北兩個方向進發,北路由賀若弼率領,從六合渡江進攻京口,南路由韓擒虎率領,從採石磯渡江,以鉗擊之勢奔襲建康。

陳朝沿江諸鎮的急報雪片一樣飛送建康,後主此時正籌劃著舉辦新年元會,掌管機要的施文慶、沈客卿一心哄著後主高興,把急報全部攔下。危急關頭,陳後主又令鎮守九江的南平王陳嶷、鎮守南徐州(京口)的永嘉王陳彥率所部兵馬乘船回京師,一面要參加年會,一面誇耀軍威,以震懾叛逃而來的後梁蕭巖、蕭瓛。九江和京口本來就是隋軍攻擊的重點,這個愚蠢的決策無疑又幫了隋軍的大忙。

陳將樊毅、蕭摩訶以及尚書僕射袁憲都是久歷大事的老臣,他們感到京口和採石守備空虛不是好兆頭,商量後建議從建康派一萬精兵,各乘金翅艦加強防守。又被江總、施文慶和沈客卿否決。

陳後主也全然不把江防當回事,他愚蠢地說:“王氣在此,齊兵三來,周師再來,無不摧敗。”都官尚書孔範順竿爬地說,我孔範正擔心官小,如果隋軍敢渡江,我豈不是要靠戰功升官了。陳後主大笑,於是一頭扎進新年元會,與群奸喝酒吟詩去了,至於江防要事,全然扔到一邊。

隋滅陳:51萬隋軍打不過長江,如果不是這兩人,陳後主不會被抓

時間到了開皇九年元旦,陳後主大宴群臣,醉酒昏睡,到了下午才醒。採石磯的守軍也在歡樂的氣氛中進入新年,大部分人都喝的爛醉如泥。

隋軍賀若弼部抓住機會迅速渡過長江,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京口,生擒陳朝守將黃恪。韓擒虎也順利地渡過採石。陳後主聞報大驚,慌亂地分派諸將四出抵禦。然而為時已晚。韓擒虎過江後一路向東北方向狂奔,南豫州姑孰(今安徽當塗)守將樊巡率軍抵抗,不到半天便被擊敗。

賀若弼急進至鐘山,準備直撲建康臺城。陳後主憂懼不已,計無所出。蕭摩訶和任忠建議派水軍到六合截斷隋軍後路,將其主力與前鋒隔絕,然後堅守臺城,拖死人少勢孤的賀若弼。後主不敢派兵外出,在孔範的攛掇下,將臺城內剩下的十萬餘軍馬排成大隊,令蕭摩訶為前鋒,到鐘山與賀若弼決戰。

蕭摩訶的妻子被陳後主姦汙,本無戰心。結果大軍一交,賀若弼雖只有八千人,卻將陳軍打的大敗虧輸。蕭摩訶在陣上被生擒,只剩下將軍魯廣達還在苦戰不息。

陳後主逃回臺城,任忠謊稱出城整頓餘眾和船隻,預備逃往江州或湘州的主力軍,再圖復振。陳後主給了他兩袋金子,讓他安撫人心。不料這位老將軍一出宮門,馬上就當了二五仔。韓擒虎大軍原來已經殺到臺城二十里外的新林浦,任忠二話不上,到韓擒虎軍中投降,並把臺城情況一五一十告訴了韓擒虎。

韓擒虎於是速揀輕騎五百,狂奔至城下,順利地殺進毫無防備的臺城。陳後主無處躲避,便和張、孔兩個寵妃藏進枯井。隋軍衝進後宮,將後主父子,宗室諸王、江總、施文慶等在朝諸高官一股腦生擒。賀若弼掃除了魯廣達餘部,也與當晚殺進臺城。

佔領臺城,進行政治宣判後,陳後主及陳朝所有宗室子弟被俘入長安。隋文帝自信足以駕馭得了南朝的人心,見陳後主不過是個酒囊飯袋,大方地封他為長城公。陳後主後來安然活到仁壽四年,52歲時病逝於洛陽。

隋軍又迅速兵分數路,深入掃蕩陳朝南方的地盤,佔領了南方州郡。至此,陳朝自557年建國,歷經武帝、文帝、宣帝、後主,共三世四位皇帝,享國32年,宣告壽終正寢。隋文帝楊堅終於完成了統一事業,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270餘年的分裂局面,中華帝國走進了全新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