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國周瑜與魯肅政見不同,為何在臨終之際,推薦魯肅接替自己

想必熟悉歷史的朋友,都會發現一個道理,那就是越是亂世中能夠撐下去的政權,就越有著治國理政能力出眾的文臣武將。三國時期的東吳,雖然看上去比較不受人關注,但事實上孫權能夠高枕無憂,主要還是仰仗那些江東才俊,其中最出名的自然就是“四大都督”。

三國周瑜與魯肅政見不同,為何在臨終之際,推薦魯肅接替自己

三國周瑜與魯肅政見不同,為何在臨終之際,推薦魯肅接替自己

在演義中對此也有很生動的描寫,魯肅為了能夠和劉備聯合,多次在中間奔走斡旋,可以說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相反的是周瑜的態度,卻是與劉備陣營針鋒相對,其實他對於諸葛亮並沒有什麼成見,只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說白了,這兩位一個是親劉派,一個則是反劉派。

三國周瑜與魯肅政見不同,為何在臨終之際,推薦魯肅接替自己

然而讓人感到詭異的是,周瑜在知道大限將至時,向孫權極力推薦接替自己位置的,卻是與自己政見不同的魯肅,這究竟是所為何故呢?其實這裡面的原因並不複雜。首要的因素,就是周瑜對魯肅知根知底,兩個人的私交很是不錯。雖然魯肅年長三歲,但他能夠到孫權身邊效力,還是周瑜給引見的。

三國周瑜與魯肅政見不同,為何在臨終之際,推薦魯肅接替自己

雖然兩個人的觀點各不相同,但他們的初衷都是為了鞏固孫權的政權,在這一點上,雙方的意見是一致的。這也是兩個人得以保持良好的親密關係的重要基礎。也是周瑜臨終之際,願意把手中的大權交給魯肅的關鍵因素,因為他相信對方的能力。

三國周瑜與魯肅政見不同,為何在臨終之際,推薦魯肅接替自己

其次,就是周瑜考慮到了孫權的利益需求。雖然孫權在當地頗有勢力,但並不代表東吳就是鐵板一塊。相反,那裡的水也很深。如同劉備經營蜀地一樣的錯綜複雜。對於周瑜來說,他是南遷士族的代表。除此之外,孫權的政權中,還需要安撫江東本土士族,以及孫氏宗親的勢力。

三國周瑜與魯肅政見不同,為何在臨終之際,推薦魯肅接替自己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魯肅除去才幹出眾以外,他的良好社交關係,正是孫權穩定政權所亟需的。因為無論是南遷士族,還是本土士族,甚至於孫氏宗親,以及軍中的那些將領,都與魯肅有著融洽的關係。由他出面協調,非常符合孫權的戰略構想。也正是看出孫權的心意,周瑜才會做出這樣的安排。事實上即使他臨終不這樣交待,孫權也會對魯肅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