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他,一位奇男子、偉男子,一百多年來最完美最極品的男人

他,一位奇男子、偉男子,一百多年來最完美最極品的男人

作者:宋書林

彭玉麟位列“大清三傑”、“西湖三少保”,與曾國藩、左宗棠、岳飛、于謙並稱。

從立德、立功、立言,從情商、智商、愛商,從操守、氣節、忠誠等角度評價,

這些偉丈夫中,彭玉麟綜合指標的得分應該是最高的,他是沒有瑕疵的最完美最極品男人。

《資治通鑑》的開頭,有一段著名的議論:

才德全盡謂之聖人,

才德兼亡謂之愚人,

德勝才謂之君子,

才勝德謂之小人。

意思是說,

美德和才學全都達到了滿分,那是聖人;

德性和才學全都欠費,那是愚人;

德性勝過才學,那是君子;

有才但是無德,那是小人。

作為一部影響深遠的史學鉅著,這段議論成為千百年來衡量人的一杆標尺。

平心而論,自古以來的聖人不多,而小人卻不少,特別在國事蜩螗的王朝末世。晚清更是末世中的最末世,在如此社會汙濁、小人輩出的年代裡,竟出現一位不世出的“才德全盡”的聖人,堪稱最完美、最極品的男人。

這個男人叫彭玉麟。

借他清操勵吾真

功成不受封侯券,願向君王乞此身。

好訪梅花入山去,借他清操勵吾真。

這是一個“真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傲骨丹心的奇男子,一位別樣柔情偉丈夫。

沙場鐵騎,梅花詩畫,兩袖清風,一身正氣……書寫著他的傳奇人生。

對國家的忠誠,對列強的抗爭,對貪佞的憎恨,對愛情的堅貞,對鄉土的熱愛……鑄就了他的故事。

他不求事功,而事功至。

他,一位奇男子、偉男子,一百多年來最完美最極品的男人

彭玉麟(1816年—1890年)

他的文治武功、道德文章,他的豪傑氣度,聖賢心腸,他的英雄手段,魁奇風骨……

他的完美幾乎是全方位,是一位古今罕見的極品男人,也是一位可以穿越時空,足以成聖成賢的道德完人。

作為曾國藩最好的學生,老師不吝溢美之詞,為他點贊:“查玉麟帶兵十餘年,治軍極嚴,士心畏愛,皆由於廉以率下,不名一錢。今因軍餉支絀,願將養廉銀兩悉數報捐,由各該省提交軍餉,不敢迎邀議敘,實屬淡於名利,公而忘私。”

同僚也給他打了個高分,著名學者、曾任翰林院編修的俞越,稱其為“咸豐、同治以來諸勳臣中始終饜服人心,無賢不肖交口稱之,而無毫髮遺憾者的唯一一人”。

評價之高,讚譽之隆,實乃自古罕見。

晚年的彭玉麟,也頗感自豪,理直氣壯地對自己一生作了自我評價:“臣素無聲色之好,室家之樂,慣猶不耽安逸,治軍十餘年,未嘗營一瓦之覆一畝之殖,以庇妻子”“

臣以寒士始,願以寒士歸

”。

“廉以率下,不名一錢”“淡於名利,公而忘私”“始終饜服人心,無賢不肖交口稱之”“素無聲色之好”“未嘗營一瓦之覆一畝之殖”“臣以寒士始,願以寒士歸”……幾十年位高權重,而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惑,不為色所誘,除了彭玉麟這樣最完美最極品的男人,還有多少人能做到?

“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能夠擔負起這樣溢美之辭,歷史上有資格的人為數並不多,而彭玉麟幾乎都一一做到了。

對於這樣的千古完人,我們只能把他當作一種信仰,虔誠地將他高高地舉過頭頂,或者輕輕地放在心中。

平生最薄封侯願

平生最薄封侯願,願與梅花過一生。

唯有玉人心似鐵,始終不負歲寒盟。

古代的男子,把封侯、賜爵、拜相,當作是的夢寐以求的夙願。

大詩人陸游即有“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訴衷情》)的詞句。他一生文韜武略,卻“覓封侯”而不得,最終齎志而沒。他的《訴衷情》,訴的是自身的一種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

溫庭筠則是替別人打抱不平,在詠蘇武的一首詞中說“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蘇武廟》)。武帝已死,蘇武已老,雖立功歸來,說好了的“封侯印”在哪裡,溫庭筠唱的是一曲悲天憫人的哀歌。

彭玉麟卻反其道而行之,“平生最薄封侯願”“功成不受封侯券”,他與別人不一樣?是的,他與別人不一樣。

不一樣的胸懷,這是最完美、最極品男人更高的指標。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的“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戚繼光《韜鈐深處》),最能夠表達他的志向,他胸懷的深處,與戚繼光一樣,裝著海疆的平靜。

其實,在他出生之時,大清帝國已經是內憂外患,烽煙四起了。

生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的彭玉麟,21歲時投衡州標協任書識。33歲時參加平定李元發起義,其軍事才幹和膽識初露鋒芒。如果沒有幾年後的太平軍興,他也無法大顯身手,或許像其他秀才一樣,日復一日地讀書耕田,過著庸常的生活。

眼看此生就要困守家鄉、終老田園了。

世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

咸豐三年(1853年),這一年,彭玉麟37歲。曾國藩帶著三千湘軍來到衡陽,大力擴充湘軍,籌建十營水師。有朋友向他推薦了衡山的彭玉麟。

曾國藩“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識人善任的曾國藩,具備察人本質的眼力。他力邀彭玉麟參加湘軍,彭卻因為母親新喪,要守孝三年而拒絕。

曾國藩說:“天下籍籍,父子且不相保,能長守丘墓乎。”天下這麼亂,國家不得安寧,連性命都保不住,你能安心長久地守孝嗎?

一語點醒夢中人。曾國藩的一席話,激起了彭玉麟的極大熱情。他毅然決然加入了湘軍,同意襄助曾國藩建立湘軍水師,開始了他艱苦卓絕的軍旅生涯。

在衡陽,彭玉麟與曾國藩一起建立湘軍水師,購買洋炮,製造大船,制船制營制章程,是湘軍水師的建立者,也是中國近代海軍的奠基人。

他,一位奇男子、偉男子,一百多年來最完美最極品的男人

英國明信片上的湘軍水師戰船

彭玉麟果然是雄才大略,身手非凡,湘水楊波,血戰湖北。他統帥水師作戰不下百次,或“親點大炮,立毀敵船”,或“奮不顧身、裹創陷陣”,立下了赫赫戰功,也為挽救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因而深得朝廷的格外器重,多次封官加賞。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大清三傑”,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並稱“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

無意得之,也就無所謂失之。

“淡然名利三不要,六番辭官隱梅園。”彭玉麟在名利面前,一直保持淡定的心態,不為之所動。一生六辭官職,踐行“四不”誓言,不慕名利、不避權貴、不治私產、不御姬妾,甘願清貧鄉里,真正做到了“臣以寒士始,願以寒士歸”的夙願。

一生知己是梅花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夢相依萼綠華。

別有閒情逸韻在,水窗煙月影橫斜。

彭玉麟少時長於安徽安慶府懷寧縣,與外祖父王維則一家住在一起。外祖母沈氏有養女王竹賓(又名竹仙,王闓運《湘綺樓說詩》稱之梅香,李宗鄴《彭玉麟梅花文學之研究》稱之梅仙,唐浩明《曾國藩》稱之梅姑),與彭玉麟年歲相仿,但輩分卻是彭玉麟的小姨,靈性非凡,是一位知書達理的才女。兩人青梅竹馬,情投意合,“少小相親意氣投”,私訂了白頭之約。

他,一位奇男子、偉男子,一百多年來最完美最極品的男人

彭玉麟與梅姑:一起畫梅,兩情繾綣

道光十二年(1832)春,十六歲的彭玉麟隨父母一起,回到家鄉湖南衡陽縣渣江,兩人無由見面。

白巖松說:“每一次離別,都是一次小型的死亡。”

從此,那個叫“竹賓”的小姨,那個叫“梅”的姑娘,那個魂牽夢繞的戀人,只能是彭玉麟心中的病痛和夢中的念想。

再見面時,已是十二年後。此時,彭玉麟二十八,王竹賓二十九,一個未娶,一個未嫁,這是兩人之間的默契,似乎是一種心照不宣的等待。

十二年恍若隔世。恍惚之間,竟然又站在了眼前。頓時,火焰升騰,在兩顆心之間。

可是,那是一個禮教殺人的時代。外祖母沈氏以輩分不宜,生庚八字不合,加以阻撓。攝於壓力,彭玉麟另娶新婦,王竹賓嫁與他人,一對意中人,好事成虛話,不得不斬斷了情絲,以一曲悲劇告終。

兩年後,竹賓因難產而死,彭玉麟傷心欲絕,作詩《挽竹賓姨氏》:

月冷璇閨慘俗帷,無端生死理難窺。

傷心怕讀桃花句,讖語空留梧葉詩。

恩意舊時承密勿,音容此日慟長辭。

酒漿和淚營齋奠,滴下泉臺知未知。

這樣的詩句,這樣的感情,哪裡像是姨侄之間,而更像是一對生離死別的戀人。

大義藏於胸者,必有真情在焉。

彭玉麟就是這樣集大義與真情於一身的人。他胸中既有兒女情長,也有英雄肝膽。

想當年,在小孤山之戰中,當湘軍的旗幟插上小孤山頂後,彭玉麟志得意滿,欣然賦詩《小孤山》一首:“書生笑率戰船來,江上旌旗耀日開。十萬貔貅齊拍手,彭郎奪得小姑回。”

戰場上“雪帥”(彭玉麟字雪琴,稱雪帥)高奏凱歌,所向披靡,情場上的“彭郎”(在小孤山對岸的彭浪磯,即傳說中“小姑嫁彭郎”的“彭郎”)卻鎩羽而歸,未能如願。“彭郎”沒有“奪得小姑回”,既沒有奪回她的愛情,也沒有奪回她的生命。這是彭玉麟一生最大的憾事。

紀念她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她安放在心中。身心俱裂的彭玉麟,在她的墳前發誓,要畫十萬梅花以紀念梅姑。

他在湖口的水師昭忠祠旁邊建廳,遍栽梅花,號稱“梅花塢”。他辭官歸隱期間,在家鄉築“退省庵”,在庵裡吟詩作畫,寫梅畫梅。

梅姑去世後的幾十多年裡,彭玉麟無論軍務有多繁忙,每天夜裡他都會縱情潑墨,寄情於畫,傾吐他心中悽緩哀絕的情思。“所至輒奮筆潑墨,海內傳者過萬本,藏於篋者,一牛車不能載”

(《清代名人逸事》)

他每畫成一幅,必蓋一章曰“傷心人別有懷抱”“一生知己是梅花”,一生畫了十萬幅梅花,梅花圖都題上詠梅詩,每一首都有杜鵑啼血之音。他畫的梅花,幹如鐵,枝如鋼,花如淚,被稱為“兵家梅花”,與鄭板橋的“墨竹”合稱為清代畫壇的“兩絕”。

他,一位奇男子、偉男子,一百多年來最完美最極品的男人

彭玉麟《梅花圖》

“情牽夢繞四十年,畫梅萬幅憶君顏。”如此痴情之人,難得! 也唯有如此痴情的人,才能畫出如此之梅花。

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寡居,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實他並不孤寂,因為他有梅花的陪伴。晚年,彭玉麟住在杭州西湖,他把梅姑墓遷到西湖旁邊,在周圍種了上百株梅花,每天除了巡視水師,就是寫詩,畫梅花,他將“一腔熱血託梅花”,直到去世。

痴情雪帥應何寄,共付十萬雪梅花。對於這種痴情的“大清第一情種”,王闓運對其讚歎有加,他曾為彭玉麟題圖像贊曰:“昔圖凌煙,玉貌翩翩。海波不起,壯心其已。富貴浮雲,誰能寫真?國而忘家,朝廷所嗟。何以慰之?孤山梅花。”

我似梅花梅似我

天寒歲暮客魂銷,夢繞西湖第六橋。

我似梅花梅似我,一般孤癖共無聊。

一生知己是梅花,彭玉麟總在種梅、賞梅、畫梅、思梅之中,表達他的情趣、抒發他的情懷,寄託他的情思。

久而久之,我似梅花梅似我,彭玉麟本人也就成了一枝梅。他不與俗均,不與世同,卓然獨立,具有梅的高貴,梅的風骨,以“凌寒獨自開”的姿態,綻放在汙濁的大清官場,散發著一股幽幽的暗香。

他,一位奇男子、偉男子,一百多年來最完美最極品的男人

彭玉麟“兵家梅花”:一腔心事託梅花

彭玉麟長於計謀,應變有方,作戰勇猛,善馭部眾,在湘軍中素有威望。在那場“彭郎奪得小姑回”小孤山之戰中,面對太平軍“緣岸列炮,丸發如雨”,彭玉麟不顧安危,身先士卒,親自率先“植立船頭”,抱著“今日,我死日也。義不令將士獨死,亦不令怯者獨生矣”之決心。湘軍水師受其感召,戰船勇往直前,直撲小孤山。此役死傷雖眾,但仍然“戰兩日破之”。

在給其弟玉麒的信中,他這樣寫道:“十餘年來,任知府,擢巡撫,由提督補侍郎,未尚請一日之假,終年於風濤矢石之中,未嘗移居岸上,以求一人之安”。

“十餘年來……未尚請一日之假”,工作是如此努力。“終年於風濤矢石之中,未嘗移居岸上”,作戰又是如此賣命。

為了啥?升官麼?發財麼?

清廷屢屢授官,知府,巡撫,提督,侍郎……

彭玉麟次次請辭,包括後來的漕運總督、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兵部尚書。無論是世人眼中的肥缺、權傾一方的封疆大吏,還是位高權重的朝廷重臣,均不赴官,意誠而志篤。

顢頇的清廷只會封官許願,他們以慣用的官場之道,對待官場中的異類,以為只要許以高官厚祿,權力美色,就有人捨生忘死,為其賣命。他們也許忘記了彭玉麟的“平生最薄封侯願”——彭玉麟不要官、不要錢、不要命,不慕名利、不避權貴、不治私產、不御姬妾。

晚清民間有“李鴻章拼命想做官,彭玉麟拼命想辭官”的說法。這樣一生六辭高官的“辭官專業戶”,這樣的官場奇葩,不僅是清代官場上,也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官場上絕無僅有的。

但是,一旦國家有事,彭玉麟卻召之即來。有時甚至主動請纓,披肝瀝膽,不辱使命。

早年,太平軍搗毀儒家廟宇,焚燒四書五經,大肆破壞傳統文化,在曾國藩“捍衛道統”旗幟的感召下,三十七歲的儒家弟子彭玉麟毅然投身軍旅,並且表示自己惟盡力辦事,“不求保舉、不受官職”,令曾國藩對其大為賞識。

光緒八年,彭玉麟已年近七十。朝廷下旨任命彭玉麟為兵部尚書,彭玉麟堅辭不就,朝廷未準。不久,中法戰爭爆發,在國家危難之際,彭玉麟臨危受命,以老病之軀奔赴前線。戰爭勝利結束後,彭玉麟又多次上疏請求辭職。鑑於彭玉麟執著於辭官歸隱,朝廷最終只得允許其辭官。

起步於官場時,已將近不惑之年,步入官場後,又經歷六次辭官。與那些少年得志,宦海沉浮的官場老油條相比,彭玉麟為官的時間並不算長,但在為官期間,他剛正不阿,秉公辦事,疾惡如仇。對官場的腐敗,他深惡痛絕。對腐敗的官員,他恥於為伍。

不講人情世故的他,不惜得罪對自己恩重如山的曾國藩。彭玉麟三次彈劾其弟弟曾國荃,致使曾國藩大怒。

不徇情枉法的他,也不給李鴻章的面子。李的堂侄橫行鄉里,奪人妻女,彭玉麟著人進行查實,掌握了足夠證據,李鴻章的堂弟李奎趕來求情,即使搬出李鴻章這張王牌,彭玉麟也不為所動,依法執行。

一心為國,六親不認的他,就連外甥因為貽誤軍機而被他按律處斬。當時的民間,流傳下一句佳話:“彭公一出,江湖肅然。”

在晚清的柱國重臣中,彭玉麟是曾國藩最好的學生,是左宗棠最好的朋友,是李鴻章最危險的敵人。但彭玉麟所作所為,無不令他們服膺,彭玉麟的人格品德,也讓他們肅然起敬。

他,一位奇男子、偉男子,一百多年來最完美最極品的男人

《曾國藩慶賀太平宴》,清末年畫。正中榻上坐著李鴻章(左)和曾國藩(右),左邊從左至右依次為左宗棠、駱秉章,右邊坐著彭玉麟、曾國荃等湘軍統帥。

被三次彈劾的曾國荃,為他寫下這樣的輓聯:“下為河嶽,上應日星,一旅起衡湘,志量不居三代後;身在江湖,心存魏闕,大勳垂宇宙,忠清無愧九重褒。”

李鴻章面對這個老對手,也只能搖頭苦笑道:“老彭有許多把戲。”但仍然實事求是,給予彭玉麟極高的蓋棺之論:“不榮官府,不樂室家,百戰功高,此身終以江湖老。無忝史書,無慚廟食,千秋名在,餘事猶能詩畫傳。”

曾國藩稱其為“奇男子”,世人評價或雲“清望一時無兩”,或稱“亦近代所未有也”。

太平鼓角靜無譁

太平鼓角靜無譁,直北旌霓望眼賒。

無補時艱深愧我,一腔心事託梅花。

光緒十六年,七十五歲“雪帥”的彭玉麟,以布衣之軀,病逝于衡陽城內的退省庵,走完了歷經風雨卻又波瀾壯闊的一生。

他,一位奇男子、偉男子,一百多年來最完美最極品的男人

彭玉麟故居:衡陽城的退省庵

據說(未經查實)在去世前,彭玉麟為將為官幾十年的官俸、養廉、經費等等加起來,共計上百萬兩的收入,全部捐出來做了“軍費”。

清廷對彭玉麟的身後事,做了高規格地安排。“贈太子太保,依尚書例賜卹,建專祠立功地,諡剛直。” (《清史稿列傳一百九十七》)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身前身後名,這眾多的光環,是彭玉麟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以命相搏換來的。如此褒獎,作為臣子,的確是備極哀榮。

但是,這是彭玉麟心心念念,孜孜以求的嗎?

他意不在此。他說過“臣以寒士始,願以寒士歸”。他說過“功成不受封侯券”。他還說過“平生最薄封侯願”。一次次,他將名和利,全拋卻。

這是一生的戈馬樓船,拓展出來的名將襟懷。一生的書生氣息,涵養出來的才人氣度。

顢頇的清廷不懂,只知道加官進爵,封官許願。冬烘的盛昱,也搞不明白。當彭玉麟固辭尚書之命時,即遭此人的嚴厲彈劾,他指責彭不聽詔命,自鳴清高,自圖身便,沒有大局觀念,為功臣驕蹇帶了個壞頭。

不是一個檔次,不在一個圈子,不是一個價值體系。以盛昱測玉麟,以淺陋測廣博,無異於以蠡測海,愈見其淺薄。

處於清廷廟堂之上的那些高高在上的肉食者,一個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卓異之人,別有懷抱,他追求的是“太平鼓角靜無譁”,常人、庸人、俗人豈能理解?

贈太子太保,諡剛直,六次辭官的彭玉麟,此次只能任人擺佈了。他的專祠,也如期地建在了西湖。清代大詩人、自號隨園老人的袁枚(1716年-1798)在《謁嶽王墓》中,闡述了名人對名勝的意義:“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畫圖。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如今,西湖又多了一保——贈太子太保的彭玉麟,在這塊風水寶地上,與“雙少保”岳飛、于謙結緣,不知是他為西湖增色,還是西湖為他添彩。

彭剛直公祠懸一聯, 署名“蔬筍齋”。聯雲:“千古兩梅妻,公幾為多情死;西湖三少保,此獨以功名終。”對聯膾炙人口,但上下句都有失實之嫌。著名的詩詞學家夏承燾先生認為,林逋隱居於孤山,卻並不是一個遺世絕俗之人。他有愛情、有婚姻,還有後代,“梅妻鶴子”,終身只愛草木禽羽,可能只是個傳說。“三少保”,似乎也是“雙少保”加上“一太保”之誤。彭玉麟諡剛直,在“嶢嶢者易折”的險境中,西湖三少保中的另兩人身遭橫死,而他卻“獨以功名終”,從職級上講,太保高於少保,其高就高在這裡。

將這些舛誤剝離出去,僅就彭玉麟而言,此聯中“幾為多情死”“獨以功名終”,倒是得其環中,概括得恰如其分。

彭玉麟位列“大清三傑”“西湖三少保”,與曾國藩、左宗棠、岳飛、于謙並稱。從立德、立功、立言,從情商、智商、愛商,從操守、氣節、忠誠等角度評價,這些偉丈夫中,彭玉麟綜合指標的得分應該是最高的,他是沒有瑕疵的最完美最極品男人。

他,一位奇男子、偉男子,一百多年來最完美最極品的男人

彭玉麟的對聯:造境唯美,造語出奇

而論當下的知名度,彭玉麟無疑又是最弱的那一個。生前即名聲鵲起,身後卻聲名不彰,這個擁有“鑽石”般耀眼光芒的“大清國脊樑”“國家精神造就者”,曾經感動大清的人物,卻被短短百年的時光活生生地軟埋,而不為人所廣知,實令人悵然嘆之。

臣以寒士始,願以寒士歸。

”彭玉麟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哉。

若從時代道德體系的建設和民族價值系統的弘揚等角度看,則令人憂慮了。為明星喝彩,而無人為英雄加冕,類似彭玉麟身上所蘊藏的“善”及“善的力量”,自然便行之不遠。

另外,這樣一個神壇級的人物,標高實在太高,讓人難以企及。學不來,便敬而遠之,把他從視野中剔除,在觀念中拉黑。近現代以來,獨服曾文正,不學彭剛直,恐怕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今天看彭玉麟,他無疑具有舊時代的的烙印。

拋開其它,他身上的諸多美德,仍不失為一股卓然清新的汩汩清流,可抵禦物慾橫流,可滌盪腐敗汙濁。官場的風氣,可以為之丕變。期待他身上的美德“復活”,並參與當下的民族道德與社會價值的重塑。讓他身上蘊藏的諸多向上和向善的力量發揚光大,作為我們前行的動力。

新聞學學者康拉德·芬克在《衝擊力:新聞評論寫作教程》一書中建議:“在攻擊邪惡和黑暗時不要留情,但要騰出時間為善行鼓掌,為光明喝彩。 ”

雖然說的是新聞,談的是寫作,但書中的建議卻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在我們這樣一個萎靡不振的時代,實在迫切需要彭玉麟這樣“善”的“衝擊力”。

附:

彭玉麟小傳

彭玉麟(1816年—1890年)

字雪琴,祖籍衡永郴桂道 衡州府 衡陽縣(今衡陽市衡陽縣渣江),生於安徽省安慶府(今安慶市內)。

清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書畫家,人稱“雪帥”。

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大清三傑”,

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並稱“中興四大名臣”,湘軍水師建立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

。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

去世後,被追贈“太子太保”,依尚書例賜卹,建專祠立功地,諡“剛直”。

參考文獻:

1。《清史稿》

2。《晚清三傑之彭玉麟(上、下)》

3。《黃甲山:彭玉麟回家之路》

4。《古今難見彭玉麟 鐵骨丹心傳奇一生》

5。《彭玉麟家規、家訓、家風及評述》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