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東漢發生了“通貨膨脹”,皇帝是如何應對的?

在古代,國家最重要的物資便是糧食,甚至一個王朝剛剛建立時,也是用糧食來發放俸祿。漢朝就是這樣,剛建立時就採用了發放糧食為俸祿的方式,讓天下的物資得以流通。後來,物資逐漸充沛之後,朝廷才使用五銖錢之類的貨幣。

東漢發生了“通貨膨脹”,皇帝是如何應對的?

東漢章帝時期,因為糧食價格飛漲,朝廷財政變得不容樂觀。這時候,尚書張林上書道:“谷所以貴,由錢賤故也。可盡封錢,一取布帛為租,以通天下之用。又鹽,食之急者,雖貴,人不得不須,官可自鬻。又宜因交阯、益州上計吏往來,市珍寶,收採其利,武帝時所謂均輸者也。”

張林解釋糧食價格飛漲的本質,是因為錢不值錢了。也就是說,張林認為當前發生了通貨膨脹,應該透過減少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來調節物價。這個政策,就是如今我們常聽說的“貨幣緊縮”。

除了調節市場上貨幣的供給量之外,張林還提出用布帛作租,以及官方控制販鹽。這兩個計策,都是朝廷控制物資流通,降低朝廷的財政風險。雖然這兩招可以解決朝廷資財不足的危機,但是卻無異於剝削百姓,對平民階層有害。

東漢發生了“通貨膨脹”,皇帝是如何應對的?

最後,張林還提出朝廷與交阯、益州等地進行珍寶交易,從中賺取利潤,解決自身財政問題。這個政策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對外進行貿易,將通貨膨脹的壓力向外釋放,解決錢賤糧貴的問題。

上述這三種方式,雖然第二種有些缺點,但在當時的形勢下,的確可以解決朝廷的財政危機。不過問題是,在實行這些政策的過程中,一定會順利嗎?答案是否定的。畢竟任何政策的提出,都不可能達到最完美的狀態。

對於張林提出的意見,有個叫做朱暉的人看出了其中的弊病。當時張林提出這個意見的後,朱暉就上奏阻止了。後來,不少人認為張林的建議對國家有用,就再次上奏請求實行。這次,漢章帝同意了。

朱暉眼見張林建議啟用,就和一些人再次上奏陳說其中的弊端。據朱暉描述,官方控制了販鹽等經濟行為,相當於是朝廷與民爭利,會導致百姓窮困。況且,如果實行過程中官吏貪汙,既有損於朝廷,又坑害了百姓,可謂是雙輸的局面。

東漢發生了“通貨膨脹”,皇帝是如何應對的?

不過,漢章帝認為朱暉這是在無理取鬧,盛怒之下就把朱暉等人給罵了一遍。眾人都是文人,哪能受著委屈?立馬就聯合一起,自願進入大牢,和皇帝打起了冷戰。結果,漢章帝手底下幹活的人少了一堆,讓他非常難受。

三天後,漢章帝實在扛不住了,就服了軟,好說歹說把他們勸出來了。不過,人雖然都出來了,但朱暉卻沒有忍下那口氣,直接來了句“我生病了”,待在家裡不出來了。其他人眼看著朱暉鐵了心要跟皇帝對著幹,都很害怕,就勸他說:“現在面臨責備,為什麼稱病不出,其禍不小!”朱暉回答:“年紀已八十了,蒙皇恩能在機密,應當以死相報。如果心知不可而順著旨意附和,有負臣子之義。今耳目無所聞見,等待死命好了。”

這些人眼看搞不定朱暉,就決定與他撇清關係。眾人商量後,一起上書彈劾朱暉。漢章帝見眾人這麼做,怎麼會不明白其中的門道兒。既然之前已經服過軟了,再服個軟又如何?於是,漢章帝就對此事不予追究,眾人都安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