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十三陵定陵裡的這個謎,至今無解

定陵是明十三陵中的第十座陵墓,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位皇后的陵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境內的天壽山南麓。它建於1584年,1590年正式完工。360多年後的1956年,定陵作為我國第一個也是至今為止唯一一個被政府組織的考古學家開啟的皇陵,裡面有什麼驚人的發現呢?

明十三陵定陵裡的這個謎,至今無解

20世紀50年代,我國政府有一項考古計劃,想要挖掘明十三陵,解開有關明代的一些秘密,定陵就被考古學家們選為第一個開啟的明十三陵陵墓。自1956年開始,考古學家透過一點一點挖掘,讓定陵展現在世人的面前。然而在它被開發後,我國就停止了對明十三陵的開發,所以定陵是到目前為止,我國第一座也是唯一被政府組織開發的皇陵。

在定陵寬闊的地宮裡,一共有7座4噸重,設計巧妙、開閉靈活的漢白玉石門。它們將地宮隔離開來,將其分成正殿、配殿、前殿。

考古學家透過考察定陵地宮中各殿的擺設與建築結構,以及查詢相關資料後發現,定陵地宮的佈局與地上建築完全一樣。如在剛開啟地宮時,考古學家們發現在地宮的中殿裡陳列著祭器,主要包括3個漢白玉石座,以及在座前的3套黃色琉璃五供和3個青花大瓷缸。當時,缸中裝滿了點燃長明燈用的燈油。而在地宮後殿的棺床上,則停放著萬曆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的棺木,對應於地上的建築。

明十三陵定陵裡的這個謎,至今無解

萬曆皇帝的陵寢定陵,是在他執政早期修建的,歷時6年,直到他28歲才正式完工。萬曆皇帝花費了800萬兩白銀,來修建自己的陵寢。

據說,考古學家們從定陵地宮中挖掘出了3000多件文物,其中最著名的無價之寶有4件:金冠、鳳冠、夜明珠和明三彩。除了這4件可以被稱為國寶的陪葬品外,還有哪些呢?

在定陵中有大量的陪葬品。先不說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棺槨內的隨葬品,只在棺槨附近的26個漆木箱裡,就裝滿了陪葬品。考古學家清點後發現,這26個漆木箱裡有金銀器、冠、帶、佩、飾、銅錫明器、武器、諡冊、諡寶和木俑等珍貴文物2648件,其中不少文物都是首次面世的珍品。

在這兩千多件文物中,僅金器就有數百件,而且件件都雕鑄得極為精美,其中尤以帝后的金冠、金酒注、金爵杯為最。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金冠是金絲翼善冠,之所以得此名,是因為整個皇冠都是用極細的金絲,採用多種工藝編織而成。這個金冠除了材料極為昂貴外,編織的工藝也極為精湛。工匠們用這些極細的金絲,堆壘出二龍戲珠的圖案,圖案孔眼勻稱,沒有絲毫接頭的痕跡。至於后冠,也是極為精美昂貴,像孝端皇后的后冠上有三龍兩鳳,龍是金絲製成,而鳳上佈滿翠雲。除此之外,龍口中還銜著寶珠,鳳口中則銜著珠滴。

除了孝端皇后的三龍兩鳳后冠外,還有另3頂后冠,分別是十二龍九鳳冠、九龍九鳳冠、六龍三鳳冠,其中以六龍三鳳冠最為精美、寶氣、富麗堂皇。其上有128塊紅、藍寶石,5400多顆珍珠,全重竟達2905克。

明十三陵定陵裡的這個謎,至今無解

在發掘定陵時,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極為震動考古界的驚喜,那就是朱翊鈞和他的兩位皇后的“葬式”,即屍體在棺槨內擺放的姿態特別奇怪。

開啟定陵地宮的棺槨,朱翊鈞的屍骨就放在一條兩邊上折的錦被上。他的屍體或者準確來說應該稱骸骨,正頭衝西腳衝東地仰臥著。骸骨的面向上,頭頂微微向右側偏去,同時右臂向上彎曲,右手放在頭的右側,左臂略微內彎下垂,左手拿著一串念珠,放於腹部。骸骨的右腿稍微彎曲,左腿則伸直開來,兩腳也沒有並起,而是向外撇開一些。

不僅朱翊鈞的葬式奇怪,他的兩位皇后的葬式也很奇怪。孝端皇后的屍體放在向兩側上折的織金妝花緞被上,骸骨也是頭衝西腳衝東躺著。不過,她的面部是向右側躺臥,左臂內彎下垂,左手放在腰部,右臂向下直伸。孝端皇后的足部與朱翊鈞的不同,她的足部是左足在上,右足在下,交疊在一起。

明十三陵定陵裡的這個謎,至今無解

孝靖皇后的屍體同孝端皇后一樣,壓住的被子也是兩側上折的織錦被。她的骸骨同樣也是頭衝西腳衝東放置,面部則是稍向右側,不過,她的右臂向上彎曲,右手放在頭下。而左臂內彎下垂,左手放在腰上。

之所以說朱翊鈞及其兩位皇后的葬式奇怪,是因為與資料中記載的傳統的“仰身直肢葬”完全不符,這奇怪的葬式有什麼含義嗎?是受朱翊鈞的示意,還是臣子的自作主張?是否與朱翊鈞和鄭皇貴妃悽婉的愛情有關呢?這些像迷霧一樣,隨著定陵的發掘而愈加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