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五代十國——中國最後一個大分裂時代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公認的最偉大的朝代之一,唐朝共有21帝,享國289年。但有盛世就有衰亡,904年朱全忠(朱溫)掌控朝政逼迫唐昭宗李曄遷都洛陽,同年八月弒君並立昭宗之子李柷為帝(唐哀宗)。起初朱溫是想一統全國後再行稱帝,但徵淮南失利朱溫大怒之下於907年逼迫李祝禪讓不久後又殺之,李祝死後李曄一脈盡皆被殺傳承289年的大唐宣告滅亡但同時也宣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分裂時代——五代十國登場。

五代十國——中國最後一個大分裂時代

五代十國的五代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十國是指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

這一時期雖說有十國,但全部都是地方割據政權且所佔地方狹小並不足以與五個大國抗衡,因而並不單獨解釋但可以在介紹五代的時候穿插著講解。

根據歷史發展先是後梁,後梁是朱溫建立的朝代,朱溫本人起家是參與了唐末的黃巢起義,但882年他歸附唐朝與李克用等人一起鎮壓起義軍,也因為平叛有功被賜名為朱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推異,其藩鎮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904年至907年朱溫弒殺唐昭宗與唐哀宗建立後梁,之後又想要跟以前一樣通過幾次親征一統天下,但可惜的是多次被擊敗以致性情大變,而且其本人到了晚年更是荒淫無比,多次召兒媳入宮侍寢。912年其子朱友珪與左龍虎統軍韓勍合謀叛亂,入宮後朱友珪命令自己的馬伕去殺死朱溫,馬伕連揮三刀都未擊中朱溫但他最終還是因為力竭被殺。但朱友珪稱帝后不到一年就因為荒淫無道被其弟朱友貞殺死,朱友貞上臺後接手的後梁不過是一個爛攤子,因為朱溫常年與晉(後唐)、岐、前蜀以及吳敵視,多年征戰以及耗盡了後梁的國力,最終後梁被後唐打敗,朱友貞也死於戰亂中,後梁宣佈滅亡。

五代十國——中國最後一個大分裂時代

後梁滅亡後緊接著是後唐,後唐是晉王李克用(沙陀族,鎮壓叛亂有功被賜姓李)之子李存勖於923年建立,李克用生前一直想要打敗朱溫,但他自己因為積勞成疾早在908年就已去世。李存勖923年建立後唐同年就滅梁,並自稱莊宗。消滅後梁後岐王李茂貞投降,而後又剿滅前蜀自此後唐版圖達到巔峰,但盛世之下卻是內憂積重。李存勖定都洛陽後重新召回以前的宦官任命要職,走的路線也是唐朝的老路,而且李存勖認為天下已定自己也該放鬆了,因而不務政事整日沉迷於伶戲,自封“李天下”且寵信伶人敬新磨、伶官景進等人。當時軍隊數量龐大而皇后又貪婪愛財大肆貪汙,李存勖本人也越發猜疑起軍中大將,就連忠心耿耿的李嗣源也被猜疑。混亂中後蜀又宣佈獨立,隨著天下再次混亂李存勖這才想起李嗣源,連忙派他去平定叛亂,但李嗣源到達魏州後得到叛軍擁戴反而攻入洛陽殺盡亂臣,混亂中李存勖被流矢射死,其子自盡。李嗣源繼位後稱唐明宗,在位期間誅殺宦官革除弊政成為五代十國期間僅次於周世宗的明君。李嗣源晚年病重時長子叛亂被殺,幼子繼位史稱閔帝,但女婿石敬瑭與養子李從珂叛亂,交戰中閔帝被殺,李從珂趁機稱帝史稱後唐末帝。而這時石敬瑭前往契丹借兵,並向耶律德光承諾割讓幽雲十六州並自稱兒皇帝且每年供給30萬匹帛。937年契丹出兵與在太原稱帝的後晉太祖石敬瑭一起南下,晉軍攻入洛陽後唐末帝自焚而死,後唐滅亡。

五代十國——中國最後一個大分裂時代

後晉於936年在太原建立,後晉高祖石敬瑭稱帝后本以為可以坐享榮華,但沒曾想事實十分殘酷,後晉剛立契丹索求無度,而且內部下到百姓上到王公大臣都對向異族稱臣感到十分不滿,儘管石敬瑭採取了多種措施來休養生息但幽雲十六州的官員恥於向異族稱臣拒不投降,而在江淮地區的吳國以及南唐相繼崛起,後晉的統治變得越發薄弱。石敬瑭在憂憤中去世由侄子石重貴繼位稱晉出帝,晉出帝聽從景延廣的建議放棄對契丹稱臣改稱孫,而且大肆挑釁契丹,耶律德光大怒之下親自率軍南征,儘管被劉知遠以及杜重威擊敗了兩次但後面順利的打到首都城下,晉出帝被迫投降,全家被擄到契丹,後晉滅亡,同年耶律德光稱帝建國號為遼,史稱遼太宗。

五代十國——中國最後一個大分裂時代

後晉滅亡後劉知遠在張彥威的建議下於太原稱帝建立後漢,史稱後漢高祖。而此時遼國在中原地區作惡多端且經常擄人前往契丹為奴,在掠奪政策的影響下中原地區起義頻發,耶律德光控制不住場面以天氣炎熱為由率大軍北返,遼軍離開後劉知遠這才開始收復中原,但在這時替遼軍看守開封的蕭翰得知了這個訊息後以唐室宗親李從益之名於開封稱帝,但被漢高祖打敗李從益也被殺死。隨後漢高祖又擊敗留守鄴城的杜重威以使諸鎮相繼歸附。948年劉知遠去世留楊邠、郭威、史弘肇與王章為輔國大臣,由其子劉承佑繼位史稱漢隱帝,但劉承佑長大後猜忌輔國大臣,先後殺害楊邠、史弘肇與王章,而後又殺死郭威全家。郭威反叛後以養子柴榮鎮守鄴城起兵南下,隔年擊敗慕容彥超攻入開封殺死劉承佑。起初郭威想要立劉贇為帝,但先是劉太后臨朝,後又逢遼國南下,郭威出師禦敵時行至澶州,軍士擁護郭威稱帝,大軍返回開封。

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後漢滅亡。郭威稱帝后去除若干苛政,厲行節儉,使南流的人口再度有流回中原的傾向。但在這時後漢舊部多有不服,河東軍劉崇(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得知郭威稱帝后,自立為帝,建國北漢。他依遼人為援,自稱侄皇帝,並且伺機伐周。後漢舊將徐州鞏廷美與泰寧軍慕容彥超意圖叛變,但周太祖陸續平定。954年郭威去世,養子柴榮繼位為周世宗。周世宗為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在位期間能文能武,先是親征上黨在澤州高平縣南(今山西晉城市高平南)擊潰漢遼聯軍,並斬臨陣後退的無能將領,史稱高平之戰。 此後改革軍事制度,精簡中央禁軍,補充強健之士,形成“殿前諸班”的禁軍。內政方面,他招撫流亡,減少賦稅,穩定國內經濟。整頓吏治,延聘文人,打壓武人政治,使後周政治清明。在穩定國內後即意圖統一天下,他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為目標,956年擊敗南唐使其稱臣,959年率軍北伐遼國意圖收復幽雲十六州,陸續攻陷瀛洲、莫州等地。當他準備收復幽州時,卻突然生病,被迫班師。不久去世,其幼子柴宗訓即位,即後周恭帝。960年禁軍領袖趙匡胤以鎮定二州遭北漢、遼朝入侵為由率軍北御,而後在開封的陳橋驛發生陳橋兵變,受禁軍擁護為帝。趙匡胤回師開封,廢黜後周恭帝,後周滅亡,五代結束。

總而言之一句話,五代十國作為我國曆史上一個大分裂時期,雖然當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但在民族融合方面卻有其一定的歷史意義,而且縱觀五代十國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面對皇權的考驗時,無論是親戚還是親信都是那麼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