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其名鮮為人知,設計天安門時僅18歲

人們往往總是容易把目光放在稀奇古怪的事情上,對一些明面上的東西反而瞭解卻不夠,在說到中國時,我們往往會說到北京,在說到北京時,我們往往就會說到天安門。

過去的天安門,是紫禁城宮門,如今的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徵和標誌,也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其名鮮為人知,設計天安門時僅18歲

在今天,偌大的天安門廣場上日復一日遊人如織,它早已不再是平民勿近的皇家禁地,而是向國家乃至世界大眾開放的標誌性景點。

這座紅黃二色的建築被印在國徽上、出現在電視上、書本里,成為幾代人從小心中那個朦朦朧朧的象徵,但是關於它的故事,關於紫禁城的故事,關於當初它還年輕,尚未經歷幾百年風雨時的故事,又有多少人清楚,多少人探求過呢?

眾所周知,元代的統治並不長久,當徽州的猛和尚朱元璋一路由南向北打去,他麾下的名將徐達勢如破竹拿下了大都,並更名為北平,意為北方平定。

朱元璋是老南方人,他對北平絲毫不感興趣,利索地定都南京,而北平也就被冷落了幾十年,直到他死後,他那個雄心勃勃的兒子朱棣掀起了“靖難之役”的戰火。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其名鮮為人知,設計天安門時僅18歲

朱棣成功奪取了侄子的皇位,但日子卻過得仍然不快活,因為他很早就被封為燕王,領地正是北平一帶,所以他長期都是在呼嘯的寒風和軍營中度過的,南方的溫柔鄉反而讓朱棣覺得不適(小部分因素),所以他力排眾議下,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這個決定可以說完全改變了明清、近代乃至於現代的歷史——遷都。

遷都一事,無論放在什麼時候,都肯定不小,需要花費大量的準備工作,而這些工作其中之一,也是首當其衝的,便是修建皇城。

長安、洛陽這些地方,在中國千年歷史上都曾經是多朝古都,很多宮殿哪怕部分毀於戰火,也仍然是可以拿來改一改再用的,而且方便規劃,可是北京不同,在朱棣之前,從來沒人把首都定在這麼個地方,所以當時北京只是一座邊陲小城,想要修建起一大片皇家宮城,屬於平地起高樓,可是個難度很大的工程。

既然是辦大事,那麼就要找一個能耐足夠的人,於是朱棣很快想到了那個人,當自己還是皇子時,他就已經名滿大江南北了。

若是要說天安門和紫禁城的故事,那麼必然要先說一說這個人的故事。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其名鮮為人知,設計天安門時僅18歲

一、皇家建築推手

蒯祥,江蘇吳縣(蘇州)人,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木工等手藝。

古時候像工匠這樣的營生一般都是父傳子,一代接一代下來的,而且明朝又特別規定了各行各業都要嚴格自行其是,不能逾越。

蒯祥的父親叫做蒯富,他的工匠技藝十分高超,也是祖上傳下來的,到了蒯富這一輩,經過他的勤懇琢磨與鑽研,愈發的精妙。

元末明初的戰爭後,新興的朱家政權自然要在全國範圍內廣招人才,而蒯富作為江浙地區頗有名氣的工匠也就被選拔而出,調到了京城。

蒯富的能力是可見一斑的,因為他很快就被加入專為皇家服務的佇列中,開始接觸一些很大型的工程。

現在我們都知道北京的紫禁城,但其實最早朱元璋定都南京時,就修了一座紫禁城,如今被稱為南京故宮,同樣是雕樑畫棟、氣象萬千,北城的很多建築樣式等都是從南城直接拿過來用的。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其名鮮為人知,設計天安門時僅18歲

而蒯富也參加了南京紫禁城的一系列修築工作,他的很多設計和工藝都得到了皇帝和大臣們的一致讚賞,所以也愈發受到重用,不久後便得到了“木工首”的稱號。

這個職位顧名思義就是工匠的領袖,負責的可全都是皇家建築的搭建工作,在匠人當中,地位堪稱天下第一,可以說是皇家御用的建築師。

現在去到南京,可以瞻仰不少明代留存下來的古建築,其設計之巧妙、工藝之精美都讓人歎為觀止,而十分著名的“朝天宮”、“靈谷寺”等建築都出自於當初的蒯富大師之手。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蒯富的傑作越來越多,但年紀也越來越大,當然也就把一身手藝順理成章繼續往下傳給兒子蒯祥。

蒯祥原本應當穩妥繼承父親衣缽,繼續為皇室效力,但不料朱元璋去世後,其子朱棣卻忽然謀反,發動了“靖難之役”,最終成功奪權。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其名鮮為人知,設計天安門時僅18歲

二、年輕擔大任

按理來說,即便江山易主,對蒯家這些工匠也影響不大,可偏偏新皇上朱棣在即位後不久便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大舉措:遷都。

遷都就務必要先造好宮殿群,此時的北平除了他自己曾經的燕王行宮,根本沒什麼像樣的建築,對朱棣這種文治武功雙全的帝王來說,顏面是很重要的,所以他登時就想到了父親在位時天下最好的工匠——蒯富。

不過蒯富這會兒已經是個老頭了,即便心有餘力也不足,他心裡當然也明白這一工程的重要性,所以更不敢隨便託大,而蒯祥現在也基本上已經學有所成了,於是蒯富答覆朱棣:讓兒子蒯祥擔任北京紫禁城的總設計師、負責人,自己可以從旁監督、負責查驗。

這的確是個萬無一失的辦法,朱棣果斷批准,於是蒯富便帶著兒子蒯祥離開江蘇,重新回到了京城(他當時已經退休了)。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其名鮮為人知,設計天安門時僅18歲

蒯祥此時其實年紀還不大,僅在十八歲左右,但是家中手藝活是祖傳的,而且父輩三代人都是給皇室服務的,眼界、見識都極高,生在如此家庭中的蒯祥從小便沉浸在各種工匠活中,而偏偏他對這些還興趣濃厚,所以技藝精進神速。

作為工匠,蒯祥無疑是個天才,蒯家是香山建築派的代表,蒯富本人已經是名動天下的匠人了,可是蒯祥卻仍然能夠青出於藍勝於藍,並且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不受拘束。

在年不過十幾歲的時候,蒯祥就敢於提出質疑和改動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他沒有被這些東西所束縛,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加以創新和改良,每一張圖紙都呈現著他自己獨特的風格,這一點讓父親看到了都忍不住驚歎。

據說他小小年紀時,技藝已臻至爐火純青,竟可以左右雙手同時開弓作畫,但畫得卻不是兩樣東西,等到他流暢地畫完以後,將那兩幅畫一拼起來,竟然可以合二為一、嚴絲合縫。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其名鮮為人知,設計天安門時僅18歲

工匠,雖然聽起來不是什麼高貴的職業,但達到了像他這個層次的,對於美術、建築、雕刻、設計幾乎都是樣樣精通。

而此時,蒯祥正踏上前往北方的旅程,一個巨大的機會在向他招手,但那同樣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三、承天

因為父親和自身名氣的緣故,年輕的蒯祥剛到京師便被委以重任,他首先負責的工程便是承天門(今天安門),這座大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也是朝廷和皇室的顏面所在。

不過蒯祥是那種極情於藝術的人,他倒是並不擔心誤了工程而被砍頭,而是在心中細繪描摹,思考到底要怎麼完成一個宏偉完美的作品。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其名鮮為人知,設計天安門時僅18歲

在有了打算以後,蒯祥便指揮工人們開始動手,而他那離奇的天賦讓所有工人都心悅誠服,他對尺寸度量十分精通,無論是什麼工程,開始前他只要用眼看和心算就能得出結論,然後隨手畫出一張設計圖來,工人們只需要按著他的圖去建設,等到建築完工後,他們會發現,該建築和蒯祥設計圖的尺寸大小一點也不差,紛紛驚為天人。

而在基礎建設之外,蒯祥自己也希望能夠作出一些超凡的設計,還必須要符合皇家的風格與威儀,這可不是好做的,但蒯祥很快便有了主意。

承天門在蒯祥的督造下進度很快,從施工開始,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已經快要完成了,在蒯祥的傾盡所能下,雖然工期很短,但這座皇門的美觀程度、工藝質量都是絕對的一流,門牆之間都是用木製的榫卯結構搭建而成,巧奪天工。

在用料上蒯祥也是親自把關,除了手藝,他的人品也十分正派,沒有從工程中為自己謀取一絲利益,而是將錢款盡數用在了建築上。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其名鮮為人知,設計天安門時僅18歲

當承天門終於落成之時,明成祖朱棣偕同著文武百官來到大門前觀賞,看到如此恢弘壯麗的建築呈現在眼前,所有人都忍不住驚歎,但蒯祥的表演還沒有開始。

他引著眾人的目光向一處看去,那是門外臺基上近千個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龍頭,這些龍頭狀的東西不是裝飾,而是排水口。

當時正值夏日,天光大盛,沒過多久一場雷陣雨就在烏雲後襲來,驟雨落在地面後被引入排水渠中,又從龍頭吐出,再次衝擊著地面,迴圈往復之中,水霧升騰瀰漫起來,站在遠處觀之,就像是雲霧仙境之中群龍翻舞,壯觀絕倫。

連同皇帝在內的一干人等看得都出了神,而如此既宏偉又精妙的設計自然讓朱棣龍心大悅,親口稱他為“蒯魯班”,這已經是匠人能得到的最高殊榮了。

不久之後,各個外邦鄰國紛紛遣使前來恭賀大明新宮的建成,而其中緬甸使臣進貢了一塊木料,是舉世罕見的巨木,朱棣很喜歡,於是吩咐下人拿去作為宮城大殿的門檻。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其名鮮為人知,設計天安門時僅18歲

可是負責修門檻的那個木匠出了點岔子,一個失誤之下把木料多鋸掉了一尺,這下可就出大事了,是足以殺頭的過錯,但是瞞又不可能瞞得主,十萬火急之下,木匠第一時間便跑去求助於蒯祥,希望他能救自己一命。

蒯祥盯著材料思索了一會,竟然讓他把木料的另一頭也鋸短一尺,木匠摸不著頭腦,但也不敢質疑蒯祥,照做之後,便看到蒯祥親身上陣,他動手的目標居然是那兩截被鋸下來的廢料,他拿著鑿子和鐵刀穩健地不斷打磨雕刻,在木頭上畫出了栩栩如生的牡丹和龍頭,兩條龍口中甚至還各銜著一顆夜明珠。

如此一來,門檻不但被“救活了”,並且更加富麗堂皇,具備皇家氣質,兩頭截斷還能便於車馬通行時隨意拆卸,朱棣瞭解此事後,又是非常高興,不僅赦免了那個木匠的失誤,並且親自將這道門檻命名為“金剛腿”。

後來,承天門還曾毀於一場大火,工部尚書白圭奉旨重修,他都根本無法復原當初那樣恢弘的城門,只得再次把蒯祥請過來負責修築工作。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其名鮮為人知,設計天安門時僅18歲

四、工匠精神與清廉奉公

此後的蒯祥便被朱棣一直留在身邊,非常信任和器重,但凡皇家所需各類建築,均由這位大匠負責督辦,他先後建造了紫禁城內的奉天、謹身、華蓋三大殿,後來又為明宣宗修建了景陵、為明英宗修建了裕陵。《憲宗實錄》中都如此記載:

“凡百營造,祥無不與。”

作為一個底層的普通工匠,蒯祥竟然憑藉著自己在工藝方面的決定才能,得到三代皇帝的賞識,一路青雲直上,逐步晉升,最後做到了工部左侍郎,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祿。

而工部主管的就是工程修建,這可是個富庶無比的部門,裡面能撈的油水數不勝數,但作為工部的二把手,皇帝的紅人,蒯祥在京城工作了四十多年,卻從來沒有利用職務之便竊財,更不會在自己的工程上偷工減料,分外難得,令所有人由衷敬佩。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其名鮮為人知,設計天安門時僅18歲

蒯祥墓

他只醉心於工藝的極致,雖然身居高位,可是對官場上的事情並不感興趣,所以後來有人嫉妒他的地位,蒯祥正好年事漸高,便毫不猶豫地告老還鄉回到了江蘇吳縣。

此時的他何止衣錦還鄉,作為一品大員、工部侍郎、三朝御匠,蒯祥早已名動天下多年,他剛一回到鄉里,就有周邊鄰里許多人跑來迎接。

但蒯祥仍然保留著自己的初心,他為人低調、謙遜、簡樸,大概在他看來,自己自始至終都只是吳縣一個普普通通的工匠,做著所有匠人都該做的事情。

所以無論有什麼人來向他討教、求藝,他都會非常熱情有耐心地進行指導,正因如此,直到今天,在江蘇蘇州一帶,蒯祥的大名人盡皆知,並受到極高的推崇。

到了明憲宗成化十七年,享年八十四歲的一代宗師蒯祥才在家鄉安然離世,被葬於太湖之濱,憲宗皇帝在蒯祥生前就對他非常尊敬,這時還破例賜予蒯家“贈三代、蔭二子”的待遇。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其名鮮為人知,設計天安門時僅18歲

而蒯祥雖然離世,但他的技藝卻長遠地流傳了下來,逐漸發揚光大,形成了著名的“香山幫建築工匠群體”,他們秉承著祖師蒯祥的理念,將精湛獨特的工藝代代相傳,直到晚清時期,還有著“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美譽。

而蒯祥雖然離世,但他留下的天安門卻屹立了六百餘年而不倒,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徵之一,即便這座城門經歷了無數的劫難和風雨,但最終也都被不斷修繕,而這些修繕的人中,我們總能看到香山幫的身影,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妙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