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呼和浩特市歸化城簡述(二)

明隆慶四年(157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俺達和明政府連年征戰的局事發生扭轉(俺答孫把漢納吉因婚姻問題到大同投明)並開始進行了協調。隆慶五年(1571年)五月二十一日雙方在山西大同縣得勝堡舉行了隆重的封授儀式,達成通貢互市協議,俺達接受明朝廷詔封順義王稱號。開宣化張家口堡與喀喇沁部互市、大同得勝堡、水泉營堡與土默特部互市、寧夏花馬池與鄂爾多斯部互市。從此漠南蒙古進入了和平年代。

呼和浩特市歸化城簡述(二)

明隆慶四年(157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俺達和明政府連年征戰的局事發生扭轉(俺答孫把漢納吉因婚姻問題到大同投明),並開始進行了協調。隆慶五年(1571年)五月二十一日雙方在山西大同縣得勝堡舉行了隆重的封授儀式,達成通貢互市協議,俺達接受明朝廷詔封順義王稱號。開宣化張家口堡與喀喇沁部互市、大同得勝堡、水泉營堡與土默特部互市、寧夏花馬池與鄂爾多斯部互市。從此漠南蒙古進入了和平年代。由於明蒙間來往頻繁,大板升城以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出於政治、經濟、軍事的需要,俺達就在陰山下大板升城的基礎上於隆慶六年(1572年年)修築起了一座草原王府城,萬曆三年(1575年)城築成,派使者帶禮物進京求賜城名。萬曆皇帝賜“歸化”城。在皇帝未賜城名前,這座城叫:胡胡河屯。明朝廷賜漢城名“歸化”後,棄蒙古語城名。從此,歸化城一直叫了356年,才改稱舊城。歸化城的建成為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歸化城建成後城不大,呈正方形,每週邊250米,只有南北兩門。北門內西建有順義王府。《歸綏縣誌》載“歸化城、俺達建,明萬曆年賜名,週二裡,高三丈,南北倆門,北城門樓祀菩薩象座刻九豬。”九年(1581。年)俺達和夫人三娘子擴建歸化城。並得到明朝廷張居正的支援曰“若物料,量助之,以慰其心可也”。後因俺達去世及財力原因未果,但金鐘哈屯(三娘子)久居歸化城三十多年,各族人民感念她的關愛,就把歸化城稱作三娘子城。

呼和浩特市歸化城簡述(二)

從此,歸化城四百多年來無戰事、地震、自然災害,城內外先後建起了禮拜寺、(清真大寺)太平召、(寧褀寺)城隍廟、天主教堂、基督教堂,是你念你的經、我拜我的佛。蒙、漢、回、滿、藏各民族和協團結共同生活在歸化城沒有發生過矛盾,於是歸化城老百姓就說啦:歸化、歸化、逢凶化吉,福城寶地。民族團結,和平共處,化干戈為玉帛,國家安定,有多好。最近幾年有人指出歸化城城名帶有民族岐視,並在社會中傳播,如果說歸化城是一座帶有民族岐視的城,那麼順義王,忠順夫人又該怎麼解釋。 (未完待續)

文曹建成2016年

此文已經申報著作權,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