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高瓊升官之路看北宋初期武將升遷及武將官職制度

高瓊歷經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朝,從普通侍衛一步步升到了禁軍司令。從他的經歷可以看出宋朝初期武將的選任標準,以及升遷之路。

高瓊的祖先本是遼國漢人,曾經出使南唐,後遭南唐國主李景殺害。高瓊父親高乾帶領全族投奔了北宋。高瓊性格沉著、勇敢,有謀略,晉王趙光義看中高瓊 武藝高強,招納高瓊為侍衛。

有一次趙光義和宋太祖在宮中吃飯,侍衛高瓊、王興、戴興、王超、李斌、桑贊跟隨。這幾個侍衛高瓊、王超、戴興、李斌《宋史》有傳,宋太宗即位後,這些人都成為他的親信將領。以高瓊最為知名。

趙光義喝醉酒不省人事,高瓊左手扣緊馬韁繩,右手扶著趙光義上馬。宋太祖稱讚了這幾個侍衛有大將之才,還賜給了他們禁軍的冠帶,賞賜了布帛。

從高瓊升官之路看北宋初期武將升遷及武將官職制度

宋太宗時期的高瓊

《烈武王瓊神道碑》記載宋太宗即位封高瓊為御馬直指揮使,遷御龍弓箭直都虞候。《宋史》的記載為“御龍直指揮使”,採用的是南宋王稱《東都事略》的記載。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曾經改過禁衛軍稱呼,將宋太祖時期“簇御馬直”,改為“簇御龍直”,宋真宗時期又改為御龍直。因此出現了史料記載差異,其實是一種職位不同叫法。

御龍直是皇帝的貼身侍衛,跟隨皇帝出行儀仗。御龍直分左直、右直,皇帝侍衛分五重,御龍直是皇帝第一重侍衛,地位最高。指揮官依官職大小分為:四御龍直都虞候、直都虞候、直指揮使、副指揮使、都頭、副都頭、十將、將虞候。御龍直指揮使屬於禁軍中級軍官,北宋時,指揮使統領五百士兵。禁軍士兵人數會出現缺額的現象。

御龍弓箭直共分五直,是手拿弓箭的侍衛,高瓊擔任的御龍弓箭直都虞候,統領御龍弓箭直。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高瓊參與了滅北漢以及北伐幽州戰役。此次北伐宋軍大敗,宋太宗逃跑。高瓊留下當疑兵,吸引遼軍。他率領士兵安全突圍與宋太宗匯合。其他衛士卻逃得不見蹤影,宋太宗氣的要處死這些衛士,高瓊又為他們講情,說這些衛士都武藝高強,攻下太原有功,卻沒有得到賞賜,處死他們沒有道理。宋太宗這才息怒,打消了處死衛士的想法。

從高瓊升官之路看北宋初期武將升遷及武將官職制度

宋太宗封高瓊為天武軍都指揮使,領西州刺史,第二年又封他為神衛左廂都指揮使,領西州團練使。天武軍是殿前司步兵的番號,為禁軍主力步兵。分左右廂。負責京城防禦,皇帝儀仗。左右廂各三軍,每軍有五個指揮使。高瓊的西州刺史職位為虛銜,不必到地方上任。天武軍都指揮使是天武軍的高階指揮官,統領2000多人。

神衛左廂都指揮使,也是上四軍之一,禁軍步兵主力之一。分左右廂,每廂四軍,每軍2600人,都指揮使是最高指揮官。高瓊殿後有功,宋太宗封他為禁軍高階軍官。統領一萬多士兵。

高瓊的忠誠勇敢贏得了宋太宗信任,他從低階軍官指揮使(按人數計算相當於營長)躍升為軍都指揮使(團長)、神衛左廂都指揮使(師長)。

後高瓊擔任京城安全警衛工作,這期間爆發趙廷美、盧多遜謀反案,高瓊工作失職貶為許州馬步軍都指揮使。職位從中央禁軍高階軍官,變為地方軍隊團級指揮官。宋朝的精銳部隊都在中央禁軍,地方上的軍隊待遇、素質都不如禁軍。

高瓊在地方上任軍官時,有盜賊想要發動叛亂。高瓊預先做了準備,有個叫“青腳狼”的盜賊頭目,想要用弓箭射高瓊,高瓊搶先一箭射死了“青腳狼”。高瓊平叛有功,受封御前忠佐馬步軍都軍頭、領薊州刺史。

御前忠佐軍頭、引見司在宋太祖時期稱呼為軍頭引見司,宋太宗改為軍頭司、引見司兩個部門。共有2000多士兵。御前忠佐軍官有6個等級,分別是馬步軍都軍頭、副都軍頭、馬軍都軍頭、副都軍頭、步軍都軍頭、副都軍頭。高瓊任職御前忠佐軍頭、引見司最高職位。

從高瓊升官之路看北宋初期武將升遷及武將官職制度

御前忠佐軍頭、引見司主要負責管理皇宮便殿,負責押送罪犯到宮殿上,掌管後殿士兵花名冊。如果遇到有人告御狀,負責上前詢問情況稟告給皇帝。如果有人對著皇帝儀仗隊鬧事,負責安全保衛工作。

高瓊也參與了雍熙北伐,擔任樓船戰棹都指揮使,率領千艘船隻到了宋遼邊境雄州城。後升為天武左右廂都指揮使,領薊富二州團練使。高瓊又成為禁軍高階將領。

不久高瓊升職為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領歸義軍節度使。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為正五品,是侍衛親軍步軍司的最高長官,負責掌管本司士兵花名冊、訓練、部下的升遷、賞罰。地位僅次於殿前副都指揮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為禁軍三衙長官之一。

高瓊的職位已經高於宋朝開國功臣潘美,原本他上朝可以在潘美前面。高瓊認為潘美戰功卓著,甘願上朝時站在潘美后面。足見高瓊為人謙虛、厚道的一面。

宋真宗時期的高瓊

宋真宗即位後高瓊受封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為從二品,高於節度使,是禁軍最高長官。高瓊做到了禁軍統帥。

高瓊在宋朝、遼國澶淵之盟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景德元年(1004年)遼國大軍壓境,宋軍援軍未到,面對強敵宋真宗想要逃到南方,寇準勸阻宋真宗:

今寇已迫近,四方危心,陛下惟可進尺,不可退寸。河北諸軍,日夜望鑾輿至,士氣當百倍。若回輦數步,則萬眾瓦解,敵乘其勢,金陵亦不可得而至矣。

河北的軍隊看見宋真宗御駕親征,士氣一定高漲。如果後退那麼就兵敗如山倒,不可收拾。遼國人一鼓作氣,那時候想逃到南京也不可能了。所以一定不能逃跑。

寇準出門碰到了高瓊,鼓勵他報國殺敵。高瓊也發誓以死報國。兩個人一起覲見宋真宗,高瓊認為:如果皇帝要去南方,士兵父母妻子都在開封,不會願意跟著皇帝逃跑到南方,他們半道肯定會逃跑。如果皇帝御駕親征澶州,願以死報國,一定能打敗敵人。宋真宗這才決心御駕親征。

從高瓊升官之路看北宋初期武將升遷及武將官職制度

宋真宗不肯到澶淵北城,又是寇準、高瓊勸說要去北城。高瓊還學文人說:陛下若不幸北城,百姓如喪考妣。一旁的文臣馮拯呵斥高瓊不要亂說話。高瓊想為武將出口氣,回答:你靠寫文章做得了宰相,現在遼國人這麼猖狂,你還要責備我無禮,你怎麼不寫詩讓遼國人後退呢?高瓊發出了武將的怒吼。高瓊命令侍衛送皇帝進北城。

城內守軍見到皇帝親臨,無不感動,山呼萬歲。正是高瓊堅定了宋真宗的信心,才有了後來的澶淵之役的勝利。

宋真宗為何聽高瓊的話呢?因為他是三朝元老,參與過宋太宗兩次北伐。性格又很沉穩,他參與過很多戰鬥,又在禁軍任職多年,最熟悉宋軍戰鬥力如何。因此宋真宗相信他的話,才能御駕親征。

戰後李繼隆、石保吉、魏咸信酒後爭功。高瓊卻說:“你們戰勝敵人,完全是因為皇帝御駕親征,你們有什麼功勞呢?”這些人聽了都很慚愧,不再爭功。高瓊不居功自傲,尤為難得。

高瓊死後宋真宗又追封他為侍中,宋哲宗時期追封他為衛王,宋神宗時期賜高瓊諡號烈武。高瓊戰功不多,然而他性格卻最符合宋太宗的選拔武將標準,性格謙虛謹慎,循規蹈矩。因此才能從小軍官升到了禁軍高階軍官。在關乎國家命運走向的危機關頭,高瓊迸發出了武將風範,協助寇準促成宋真宗御駕親征,保國安民在歷史上留下美名。

參考史料:

《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華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