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韓信一生有四位貴人,他為何後悔沒聽取第四位貴人的建議?

如果說蕭何與張良是協助劉邦出謀劃策的左膀右臂,那麼韓信就是劉邦麾下無法替代的悍將了。作為漢初三傑之一的他,為漢朝的崛起立下了不世之功。

可惜這樣功勳卓著的他還是逃不開“功高震主”的下場,最終在呂后與蕭何的聯手算計下,死於長樂宮中。

此生他有幸得遇三個貴人,才取得了前半生的成就,但他最後悔的是沒能聽第四位貴人的建議,才落得如此悲涼的下場。

韓信這四位貴人到底是誰?第四位貴人又留下了怎樣的諫言呢?

韓信一生有四位貴人,他為何後悔沒聽取第四位貴人的建議?

一、漂洗的老大娘

韓信家中一貧如洗,沒有任何的資產,他自己也是個毫無上進心的“懶漢”。

他從來不會為了生計而努力,既不勞作,也不經商,更不願意讀書,每天吃了上頓沒下頓,就連母親去世,他都沒錢辦喪事。

索性韓信生的還算高大,會一些武藝,靠著這樣具有迷惑性的外表蹭了好幾頓飯。

亭長經常邀請他來家裡吃飯,認為他是個氣度不凡的人,將來一定會有。

不得不說,亭長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只是他的妻子並不是這樣認為的,將白吃的韓信趕走了。

韓信一生有四位貴人,他為何後悔沒聽取第四位貴人的建議?

沒有了“長期飯票”,韓信只能四處晃盪,實在餓極了,便準備去河裡面釣魚充飢。

當時正巧一個老大娘正在河中漂洗著絲綿,看見韓信一副“餓死鬼投胎”的模樣,便將自己準備的飯菜給了韓信。

韓信當時根本不懂得客氣與謙讓,再加上腹中實在飢餓難忍,趕忙接過來將飯菜吃了個乾淨。在之後的幾十天內,他天天都來這裡蹭大娘的飯吃。

又過了幾天,大娘的漂洗工作完成準備離開,韓信吃完了最後一頓飯,感激涕零大娘說會報答她。

韓信一生有四位貴人,他為何後悔沒聽取第四位貴人的建議?

沒想到大娘並不高興,反而十分的氣憤說,“

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又不是為了讓你報答我。再說你一個男子漢連養活自己都難,又拿什麼報答我呢?”

大娘說完之後,就拿著漂洗好的絲綿離開了。

大娘的這番話讓韓信茅塞頓開,一改過去的頹靡,開始發憤圖強的為參軍而努力,這才成就了他後來的一番豐功偉業。雖然不知道大娘是激將法還是就是這麼想的,但她的話真的激勵感染了韓信的一生。

可以說,這位素昧平生的大娘就是韓信的第一位貴人。

韓信一生有四位貴人,他為何後悔沒聽取第四位貴人的建議?

二、夏侯嬰

在伐秦隊伍中,項梁與項羽的軍隊是威望最盛的一支,韓信自然慕名前來投奔。

他武藝不錯,又在家中讀了一段時間的兵書,對排兵佈陣頗有見解,幾次進言項羽,希望能夠建功立業。

然而項羽剛愎自用,不僅不採用韓信的諫言,還各種忽視打壓他。

時間一長,韓信覺得在這裡再無發展可言,就跳槽到了入蜀壯大的劉邦陣營之中。

韓信一生有四位貴人,他為何後悔沒聽取第四位貴人的建議?

因為沒有名氣,也沒什麼上戰場的經驗,韓信到了劉邦陣營中只獲得了一個管倉庫的小官,滿腔軍事才能依舊無處可用。

不久後,因為倉庫出現了監守自盜的案件,韓信不慎被牽涉其中,被判問斬。

其他人面對屠刀抖如篩糠,唯有他鎮定自若,行刑前反而逼問監斬官夏侯嬰,“漢王欲得天下,為何還要殺掉壯士?”

夏侯嬰見他威武不凡,氣勢驚人,覺得他必是個有用的人才,便將他釋放,還將他推薦給了劉邦。

韓信一生有四位貴人,他為何後悔沒聽取第四位貴人的建議?

雖然劉邦沒把他當回事,依舊讓他做一個小官,但夏侯嬰也為他的人生做出了巨大的幫助。如果不是夏侯嬰的保舉推薦,他不可能被劉邦得知,也不可能有接觸蕭何的機會。

可以說,夏侯嬰是他人生中的第二個大貴人。

韓信一生有四位貴人,他為何後悔沒聽取第四位貴人的建議?

三、蕭何

雖然韓信被夏侯嬰舉薦給了劉邦,但並沒有得到重視,只有蕭何每天來與他交談,與他頗為投機。

連續經歷了兩次冷落的韓信,已經心灰意冷,認為在劉邦這裡也並無出路,便與其他軍將在一天夜裡共同出逃,選擇其他出路。

蕭何聽到這個訊息後十分焦急,來不及向劉邦交代,就帶人去追韓信去了。

劉邦對蕭何的離去極為生氣,差點以為蕭何也背叛了他,直到蕭何回來說清楚了來龍去脈,他才把目光放在這個夏侯嬰推薦的韓信身上。

韓信一生有四位貴人,他為何後悔沒聽取第四位貴人的建議?

夏侯嬰的推薦,蕭何的不管不顧,讓劉邦不得不對韓信重視起來。

在蕭何的建議下,劉邦迅速將他冊封為大將,給予他統領全軍的軍職與地位。

正是蕭何的努力,才讓韓信有了“一步登天”的機會,了後來震懾天下的威名。

如此看來,韓信的第三個貴人就是蕭何。

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最後也成為了葬送他的那個人。

韓信一生有四位貴人,他為何後悔沒聽取第四位貴人的建議?

四、蒯通

韓信是天生的將才,在他的努力下,劉邦的陣營一點點壯大,不僅與征戰多年的項羽勢均力敵,甚至在後期實力遠遠在項羽之上。

劉邦是個極為多疑的人,當他發現韓信在軍中的影響力遠遠超過自己之後,便開始處處打壓他。

韓信對劉邦的想法一清二楚,但想到當初是他提攜了毫無功績的自己,就選擇了忍氣吞聲。

而項羽這邊因為韓信的攻城掠地十分恐慌,迅速派來了和平使者,要與韓信求和,讓他保持中立,三分天下。

韓信一生有四位貴人,他為何後悔沒聽取第四位貴人的建議?

韓信手下有一位名叫蒯通的謀士,對大局擁有敏銳的判斷力。他認為此番計策極好,按照韓信當時的勢力,這樣做才是保全壯大自己的最好方法。

蒯通還給韓信剖析了劉邦,表示這個人多疑毒辣,若是韓信真幫他打下了天下,他也不可能因為功績而放過韓信的。

但韓信還是堅持己見,認為劉邦人品貴重,他們又是多年的君臣情誼絕不可能如此不留情面。更何況自己如果不是劉邦的破格提拔和全身心的信任,也達不到如今的成就。

最終權衡利弊之後,他還是放棄了蒯通的建議。

韓信一生有四位貴人,他為何後悔沒聽取第四位貴人的建議?

可事實證明,蒯通的猜測是百分百正確的。

當韓信被騙到長樂宮被謀害之時,他心裡最後悔的,就是當初沒有聽這第四位貴人的話。

如果他採取了蒯通的諫言,必然不會落得這麼個“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

韓信一生有四位貴人,他為何後悔沒聽取第四位貴人的建議?

六、結語

韓信這一生跌宕起伏,當過吃不飽飯的懶漢,做過鬱郁不得志的小官,也橫刀立馬斬過敵將的首級,實在是豐富精彩至極。

如果他當初聽從了這第四位貴人蒯通的話,他必不可能落得如此淒涼的下場。

就算是最後在權力鬥爭中滿盤皆輸,也能落得一個悲壯豪邁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