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孫權比曹操劉備多活了三十年,為何沒能統一三國?諸葛亮一語道破

事實上,雖然孫權曾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在夷陵之戰中擊敗劉備,

但魏、蜀、吳三國中,最沒有機會統一三國的一方,恰恰是東吳!

也就是說,孫權雖然比曹操劉備多活了三十年,但他並沒有能力統一天下,關於這一點,諸葛亮在《絕盟好議》中說得明明白白!

孫權比曹操劉備多活了三十年,為何沒能統一三國?諸葛亮一語道破

孫權

相比於曹操和劉備,孫權的命非常好!他的起家過程並不坎坷,沒有劉備的顛沛流離,沒有曹操的屢戰屢敗,因為東吳的創始人,其實是孫策!曹操和劉備前期吃的那種苦,都是孫策幫孫權吃了,

等到孫權接管權力時,江東的核心版圖,都已經被打下來了

,所以說孫權繼位之時就已經有了不小的資本,比曹操和劉備前期好多了!而且在孫權的執政生涯中,東吳其實還打了不少漂亮仗!

赤壁之戰,曹操率領數十萬大軍

,準備一舉渡過長江,拿下江東,嚇得江東人心惶惶,危難之際,孫權寧死不降,命周瑜率軍硬抗曹操,最終大敗曹軍,解除了外患,並趁機統一了江東內部!

襄樊之戰,孫權命呂蒙偷襲荊州

,大敗關羽,雖然手段令人不齒,但也確實為東吳開疆拓土了,增加了不少的實力,而且還打斷了蜀漢的上升之路,算是解除了蜀漢對自己的威脅,非常漂亮!

夷陵之戰,劉備以傾國之兵伐吳

,孫權先是示好曹丕,然後命陸遜出擊,最終擊敗劉備,打得蜀漢損兵折將,徹底失去一統天下的希望。之後,孫權立馬撤軍回援,又抗住了曹丕的進攻,成功地穩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其操作令人驚掉了下巴。任誰都想不出,孫權的操作竟然會玩得這麼溜!

孫權比曹操劉備多活了三十年,為何沒能統一三國?諸葛亮一語道破

夷陵之戰沒多久,劉備去世,自此,孫權算是

熬死了他最大的兩個競爭對手!

按理說,孫權都已經把曹操和劉備給熬死了,且比他們還多活了三十年,他應該是能夠統一天下的,可接下來的天下格局,卻變得非常穩固,孫權既沒有趁蜀漢虛弱西取蜀漢,也沒有趁諸葛亮北伐大舉討伐曹魏,這是怎麼回事呢?

為何孫權不積極進取,去統一天下,開創自己的帝業呢?

關於這個問題,作為同時代的精英,諸葛亮是非常明白的,他也曾在《絕盟好議》中直接講明瞭孫權未能統一天下的原因!

諸葛亮的點評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掌握了蜀漢大權,當時許多人都想繼續伐吳,為劉備報仇,為蜀漢死去的將士報仇,但諸葛亮攔住了這些人!諸葛亮知道,蜀漢在三個國家中,是最為弱小的,

蜀漢要想擊敗曹魏、匡扶漢室,只能和東吳聯合

,如果和東吳交惡,蜀漢勢必需要抽出一部分兵力來提防東吳,這樣的話北伐軍隊的實力就會被減弱,所以在諸葛亮的運籌之下,蜀漢和東吳實現了邦交正常化,雙方都暫時放下了成見,共同抵抗曹魏!

然而到了黃龍元年(229年)這一年,局勢又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孫權稱帝了

!在此之前,蜀漢一直視自己為天下正統,自己才是劉家人建立的漢朝,而曹魏,只不過是篡漢建立的偽政權,至於東吳,只能算是一個諸侯國,並不能和曹魏、蜀漢並列!然而現在孫權竟然稱帝了,這無疑於

動搖了蜀漢政權的合法性

,所以蜀漢眾臣建議,和東吳絕交,出兵討伐東吳!而就在群情洶湧之際,諸葛亮說出了這麼一番話!

孫權比曹操劉備多活了三十年,為何沒能統一三國?諸葛亮一語道破

《絕盟好議》:權,有僭逆之心久矣!國家所以略其釁情者,求犄角之援也。……今議者鹹以權利在鼎足,不能併力,且志望以滿,無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權之不能越江,猶魏賊之不能渡漢,非力有餘而利不取也……

諸葛亮此文,丟擲了兩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是蜀漢為何要交好東吳?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利用東吳來對抗曹魏,即便東吳在北伐這件事情上不賣力,但只要兩國交好,東吳就不會對蜀漢動兵,那麼蜀漢就不需要分兵防備東吳,能夠全力北伐進攻曹魏!

另一個觀點是孫權並非不想統一天下!

當時的蜀漢眾臣,其實和我們現代人一樣,都沒看懂孫權的操作。當年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把曹操打得那麼慘,差點遷都了,孫權完全可以從合肥進兵,配合關羽的北伐,結果孫權卻出兵偷襲了荊州,斬殺了關羽。

此舉無異於自毀前程!

於是蜀漢眾臣都認為孫權這個人的志向就是三國鼎立,他並沒有一統天下的志向!這個看法其實到了現在仍然比較流行,眾人都覺得孫權只想偏安一隅,不想一統天下。不過諸葛亮卻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注意諸葛亮的那句

“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權之不能越江,猶魏賊之不能渡漢,非力有餘而利不取也”

,這句話其實就說明,孫權並不是目光短淺之輩,他並不是那種只想三足鼎立之人,他是有大志向,想要一統天下的人,

只不過他的實力不允許而已

!就像曹魏一樣,他難道想三國鼎立嗎?怎麼可能!只不過是實力不足而已!也就是說,孫權比曹操劉備多活了三十年,之所以沒能統一三國,

並非因為他無此志向,而是因為他的實力不足以統一天下!

而孫權的實力不足,則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孫權比曹操劉備多活了三十年,為何沒能統一三國?諸葛亮一語道破

一、打不過蜀漢和魏國

雖然孫權在赤壁之戰中曾擊敗曹操,在夷陵之戰中曾擊敗劉備,

但這都是佔了地理的優勢,是小機率事件

,真要讓孫權去進攻蜀漢和曹魏,其實他並沒有那個能力!

西取益州,其實從周瑜開始就有這個打算,但這個想法很好,操作起來的難度非常大!

益州這個地方多山,易守難攻,若強行進攻,必定損兵折將

,要想攻下益州,只能等當地的政權自行腐化,否則絕難成功!孫權也不是沒想過西取益州,可打了好幾次都沒能佔得便宜,所以只能灰溜溜地撤退!直到蜀漢滅亡時,其實東吳仍然有西取益州的想法,不過羅憲僅憑孤城便牢牢地擋住了吳軍六個多月,挫敗了吳軍的戰略!

東吳連蜀漢都拿不下,更不要提魏國了,魏軍比蜀軍還要更為厲害,吳軍怎麼可能是他們的對手?事實上,在魏蜀吳三國中,

吳軍的陸戰能力應該是最差的

,而魏軍的陸戰能力應該是最強的,所以若是堂堂正正硬拼,吳軍是根本不可能打贏魏軍和蜀軍的,吳國根本不可能一統三國!

二、吳國世家大族並不願意北伐

雖說吳軍的陸戰能力比不上蜀軍和魏軍,但是吳國的名將還是非常厲害的,周瑜、呂蒙、陸遜、陸抗,隨便拉出來一個,都足以吊打一方!其中的陸遜父子,更是三國最為出名的名將父子,陸遜不僅擊敗劉備、關羽,而且擊敗曹休等一眾魏國名將,軍事能力非常出色,然而在北伐曹魏這件事情上,陸遜的表現卻非常拉胯!

偷襲荊州,擊敗關羽,陸遜表現得多麼的厲害?夷陵之戰,火燒劉備,陸遜表現得多麼睿智?

可為何在對陣魏軍的時候,陸遜的表現就差了許多呢?

雖然陸遜統兵北伐,很少有大敗,但他也很少有大勝啊!連諸葛亮這種做後勤的人,透過學習鍛鍊,都可以北伐曹魏,力壓司馬懿,把魏軍打得狼狽不堪,為何陸遜做不到呢?

孫權比曹操劉備多活了三十年,為何沒能統一三國?諸葛亮一語道破

事實上,這並非陸遜做不到,而且他不願意而已!陸遜是江東陸家的代言人,而陸家乃是江東世家大族的翹楚,這些世家大族在江東過得好好的,有吃有喝,非常富足,

他們根本不想北伐,不想去和曹魏拼命

,因為最終都是他們在出錢啊!所以說,他們雖然表面支援孫權北伐,但一直在消極行動,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陸遜、陸抗父子雖有出色的軍事才能,但始終沒能北伐成功!

三、孫權自身軍事能力不足

吳國的世家大族不想北伐,這一點我們知道,孫權更加知道,不過他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很多人會說,既然世家大族不支援,那孫權自己領兵督戰不就可以了嗎?劉備親征、曹操親征,帶來的壓迫感可是非常強的!這個說法本身沒有錯,但問題是

孫權的軍事能力太差,比不上劉備和曹操

,這一點可以看看孫策的評價!

《三國志》: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至夜卒,時年二十六。

孫策認為,自己不如孫權會治國,而孫權也不如自己會打仗,總體意思就是說

孫權這個人的才能是在治國上,而不是在打仗上

!這個評價還是非常到位的,不過孫權顯然是不願意承認的,於是他效仿孫策,多次統兵作戰,結果都被敵人吊打!自此以後,孫權也徹底認清了現實,不再親自統兵作戰了。而孫權無法親自統兵,便只能將軍隊交給那些名將,

可名將們都不是真心北伐

,孫權一統天下的希望,自然也就沒了!

孫權比曹操劉備多活了三十年,為何沒能統一三國?諸葛亮一語道破

結語

孫權熬死了曹操、劉備,為什麼不趁機統一三國?你看諸葛亮說了啥!在《絕盟好議》中,諸葛亮認為,劉備曹操去世後,孫權之所以不趁機西取蜀漢、北伐魏國、統一天下,並非因為他沒有統一天下之志,而是因為他實力不行!而孫權的實力不足,則具體體現在軍隊實力比不上蜀漢和曹魏,吳國世家大族不支援北伐,孫權自身軍事實力差這三個方面!也就是說,孫權比曹操劉備多活了三十年,之所以沒能統一三國,

不是不想,而是沒那個能力!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絕盟好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