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松錦之戰,崇禎押上了“血本”,為何還慘敗了?原因很簡單

1640年,尚且居住在苦寒之地的皇太極對入主中原勢在必得,他發誓:一定要讓自己的後代永遠生活在溫暖的南方。於是,他率領手下的八旗軍出戰,將錦州城圍得嚴嚴實實。作為錦防線的“橋頭堡”,錦州可是先鋒地。松錦之戰,明清兩方都是有備而來,兩邊都將未來幾十年的國運作為賭注,無論哪邊勝利,都會迎來一個之前從未有過的轉折。

松錦之戰,崇禎押上了“血本”,為何還慘敗了?原因很簡單

滿清和大明的這場戰爭打了兩年多,最後明軍主帥被俘虜,吳三桂帶著殘餘的軍隊退守到寧遠。這次交鋒是明清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戰役,從此,關外的地盤全部都是滿清的,明軍再也沒有辦法踏入了。

一定有人奇怪,袁崇煥這個時候去哪裡了?其實在十年前,他就被皇帝給砍死了。如此大體量的一個帝國,此次戰爭是崇禎特別批准的,糧草、兵馬、銀兩,他們要多少給多少,既然這樣,為什麼輸的這麼慘呢?原因很簡單:不夠團結。

松錦之戰,崇禎押上了“血本”,為何還慘敗了?原因很簡單

在打仗的這兩年,明廷內部的君臣鬥爭愈演愈烈。崇禎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不懂政治的青年了,在位期間,他見過了太多的黑暗人性。戰役前期,洪承疇率領軍隊第一次出戰就勝了一局,還沒有高興幾天,朝廷就發生了尖銳的矛盾。朝廷大臣分為兩派,一派以陳新甲為首,主張速決速戰,一派以洪承疇為首,要求且戰且守。

松錦之戰,崇禎押上了“血本”,為何還慘敗了?原因很簡單

雙方沒有願意退讓的,一邊說另一邊沒有大明鐵血軍隊的風範,另一邊說一邊是不懂軍事戰爭的腐儒,最終做出決定的是皇帝崇禎。兩邊說的都有道理,但是朱由檢的選擇是陳新甲,準備馬上進軍。洪承疇一行前線人無奈之下,只得出發,前去救援錦州。

松錦之戰,崇禎押上了“血本”,為何還慘敗了?原因很簡單

其實這種東西沒人能夠說的準,只有透過具體操作和後續,我們才能夠判斷哪個方法才是正確的。是領兵大將更懂軍事,還是朝廷君臣更懂呢?我們不得而知,除非真的有那種剛從前線下來就知道敵方的實力,而且不會犯紙上談兵錯誤的人。不然,在外的將領接收不到君主的命令,軍隊極有可能會失敗。

松錦之戰,崇禎押上了“血本”,為何還慘敗了?原因很簡單

那麼明這邊,後方和前線團結嗎?答案當然是不團結,而且是一團糟,眾臣和朱由檢之所以催戰,無疑是不相信洪承疇,害怕他們會叛變,害怕他們因為戰爭太持久而發展成割據軍閥。前線人想避戰,後方人逼著應戰,這種不同心的情況下,不失敗才奇怪呢。

明朝其實有很多扭轉局面的好機會,但是都沒有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