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唐朝末年出現牛李黨爭,有何歷史背景?反映出多種弊端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以學者為基礎的,漢代以後,文人進一步被歸為儒生一類。隋唐科舉考試後,士人逐漸由身份轉變為職業。

然而,文人有時也有政治之外的其他愛好和興趣。如果這些愛好和興趣不加以控制,就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唐朝末年出現牛李黨爭,有何歷史背景?反映出多種弊端

文人對政治不感興趣,沉迷於對政敵的互相批評,尤其是晚唐牛力黨爭和明朝黨爭,兩者產生的原因是不同的。

一、關於牛李黨爭

牛李黨鬥爭發生在唐中後期,主要表現為李德裕、鄭琴等人領導的明經學與牛僧孺、李宗民等人領導的進士派之間的鬥爭。在兩黨鬥爭中,他們的領導人輪流擔任朝廷的宰相,互相指責對方的追隨者。

當時,唐朝的政令不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是為了推翻自己的敵對勢力。結果,唐朝的政治陷入了停滯狀態。

民間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民眾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日益下降,最終只能依靠地方政府來完成執政職能。

唐朝末年出現牛李黨爭,有何歷史背景?反映出多種弊端

二、發生的原因

牛李黨鬥爭是由進士考試引起的,唐賢宗年間,有一年,長安舉行了一場選拔人才的考試。牛僧孺和李宗民在試卷上批評了政府。考官認為這兩個人很符合選拔條件,就把他們推薦給了唐顯宗。

這件事傳到了當朝宰相李吉甫的耳朵裡。李吉甫見他們批評朝廷,很不高興,就當著唐顯宗的面說,這兩個人跟主考官有關係。

唐玄宗信以為真,將他們降職。因此,他們在官職上沒有得到提升,這讓他們非常生氣,進而導致了以他們為首的一部分官員對以李德裕為首的官員產生了敵意,進而形成了兩派對峙的局面。

唐穆宗即位後,有李宗民主持舉行進士考試。結果卻被控徇私舞弊,錢徽被降職,李宗民也被牽連,被降職到別處。

李宗民認為這是李德裕的惡意攻擊,所以他恨李德玉。牛僧孺也同情李宗民,所以他們組成了一個派系,李德裕也與士組成了一個派系。兩個派系鬥爭得很激烈。

唐朝末年出現牛李黨爭,有何歷史背景?反映出多種弊端

三、對當時唐朝統治帶來了什麼樣的危害

先是社會各個階級的各種矛盾受到朝廷中央政權內部的政黨鬥爭刺激而開始顯露,並開始趨於白熱化,從而加深了晚唐的政治統治危機,導致了腐朽沒落王朝的滅亡。這也是牛力黨鬥爭的間接結果。

鬥爭不僅影響了政治模式和政治文化在唐朝中期和後期的進步,也塑在造唐朝中期和後期了詩意的風格的形成,因此,總的來說,牛力黨鬥爭對唐朝的統治和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而牛李黨爭則是唐朝末期政治階級之間為了爭奪統治權力而產生的一種鬥爭,是當時統治階級政治腐敗和統治開始衰落的表現。從表面上看,牛李黨爭似乎是出身寒族的官僚與士組官僚之間的權力鬥爭,但事實上,兩黨之間也存在著深刻的政治分歧!雙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如何選擇官僚,二是如何看待節度使的問題。牛李黨爭是唐代宦官亂政和朝廷官員開始衰落腐敗的集中表現。同時,也是導致唐朝末端政局混亂不堪的罪魁禍首。

唐朝末年出現牛李黨爭,有何歷史背景?反映出多種弊端

四、反映出了什麼樣的問題

我們再來看看牛李黨爭,它反映了許多問題,如節度使與朝臣之間的勾結,如唐朝經濟對朝臣行為準則的影響等。然而,這些都不是問題的核心。

有人認為,牛李黨鬥爭的核心是貴族與地主之間的鬥爭。這個觀點是合理的,但在實踐中卻不是那麼簡單。你知道,在唐代以前,普通地主和士紳地主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但這並沒有導致政黨鬥爭。

如果有黨內鬥爭,就必須有直接的物質力量支援,而牛李黨內鬥爭的直接物質力量就是太監。牛生如和李德玉互相攻擊的幕後主使正是這個太監。太監利用朝臣壓制朝臣,實現權力的轉移和專斷,這就是牛力黨鬥爭背後的真相。

唐朝末年出現牛李黨爭,有何歷史背景?反映出多種弊端

牛僧孺出生在平民,李德裕是出身官家。二人本可以攜手再現盛唐的輝煌,但由於李德裕和牛僧孺性格上的缺陷,無法從大局出發,使雙方無法邁出合作的第一步。

兩人受到各自集團其他成員利益的脅迫,走得越來越遠,形成了以牙還牙的勢頭。當它發展成一場黨爭之後,有些事情顯然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