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什麼寫憫農的李紳,居然是一個奢華無度的人,還讓叔叔做孫子

中國古代的才子佳人輩出,留下了大家經典的詩詞。有一首神作叫“憫農”,其中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因為通俗易懂,道出了農民勞作的辛苦和珍惜糧食的心聲,引起世人的共鳴,被稱之為千古名句。

為什麼寫憫農的李紳,居然是一個奢華無度的人,還讓叔叔做孫子

這首詩作者李紳,字公垂,亳州譙縣(今屬安徽亳州)人,生於大曆七年(公元772年),中書令李敬玄曾孫,父親李晤曾任職烏程、晉陵(江蘇常州)縣令。

李紳六歲時父親去世,與母親遷居到無錫,目睹了底層百姓終日辛苦勞作,卻依舊吃不飽穿不暖的悲慘現實。

在沒有踏入仕途之前,李紳就是很著名的詩人,曾寫過《古風》二首(一作《憫農》二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可謂世人耳熟能詳。

為什麼寫憫農的李紳,居然是一個奢華無度的人,還讓叔叔做孫子

另一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堪稱婦孺皆知。

這兩首詩語言樸素,廣為流傳,表達了作者對貧苦農夫的憐憫和同情,也表現了作者珍惜糧食,崇尚節儉的人生態度。

後來為了考取功名,多次未中,但他沒有放棄,透過不懈努力,27歲時,他終於中了進士,位居翰林學士,後從右拾遺到司馬、刺史再到節度使,直至宰相之位,在仕途上可謂平步青雲。

但李紳入仕後,性情大變,一改樸素的作風,追求奢靡生活,待人刻薄無情,留下人生汙點。

一是官味十足。

李紳還沒發達的時候,每次去族叔李元將那裡,都會恭恭敬敬稱呼李元將為叔叔。

李紳富貴之後,翻臉比翻書都快,見到李元將來求見愛搭不理,牛皮哄哄。

李元將自稱是弟弟,李紳仍不肯搭理他,李元將自稱是侄子,李紳還是用下巴看他,李元將最後自稱是孫子,李紳這才表示原諒李元將,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為什麼寫憫農的李紳,居然是一個奢華無度的人,還讓叔叔做孫子

二是六親不認。

還有一個姓崔的巡官,與李紳有同科進士之誼,有一次特地來拜訪他,剛在旅館住下,家僕與一個市民發生爭鬥。李紳問那個家僕是幹什麼的,家僕說:“是宣州館驛崔巡官的僕人。”李紳竟將那僕人和市民都處以極刑,並下令把崔巡官抓來,說:“過去我曾認識你,既然來到這裡,為何不來相見?”崔巡官連忙叩頭謝罪,可李紳還是把他綁起來,打了二十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時,嚇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聲。當時人們議論紛紛:“李紳的族叔反過來做了他的孫子,李紳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三是魚肉百姓。

李紳擔任淮南節度使的時候,因為為官暴虐,收取苛捐雜稅,對待老百姓嚴刑峻法,導致當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逃離家鄉。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渡過淮河與長江,往外地求生計,下面的官員憂心如焚,就向他彙報。但是李紳絲毫不覺得有問題,他非常淡定的跟屬下說:“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那些顆粒飽滿的就會留下來,而秕糠就會隨風飄走,以後這種事情不必來報。”

為什麼寫憫農的李紳,居然是一個奢華無度的人,還讓叔叔做孫子

四是花天酒地,一頓飯要吃三百隻雞。

李紳做官後,開始了窮奢極欲的生活,怎麼個奢靡法呢?一頓飯要糜耗百貫,唐代一百貫相當於現在人民幣三萬塊。他愛吃雞肉,確切的說,愛吃雞舌頭,其餘部分,全部扔掉。他吃一頓就需要宰殺上百隻活雞,後院時常是堆積如山的雞,可見有奢侈。

大中元年(847年),朝廷削奪了李紳的爵位,判處其子孫不得入仕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