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魏延死前高喊四個字,千年來讓人恥笑,如今卻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

三國是一段精彩紛呈的歷史時期,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在這期間出現了無數著名的武將和謀士,其中的佼佼者當屬

諸葛亮

。諸葛亮的能力和功勞毋庸置疑,若沒有他的貢獻,劉備也不可能成就帝業,後主劉禪也不可能穩坐皇帝數十年。

不過後世在評價諸葛亮時,同時也列舉出他一生中所犯的五個錯誤,分別是:

錯用一人,錯殺一人,錯看一人,錯留一人,錯打一仗

。本文便聊一聊諸葛亮錯殺的一個人,此人就是蜀漢的鎮遠將軍

魏延

。他臨死前說了四個字,不僅成為現在年輕人的口頭禪,更為後人恥笑了千百年。

魏延死前高喊四個字,千年來讓人恥笑,如今卻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

與《三國演義》不同的是,真實的魏延備受劉備的信任和器重。那麼劉備為什麼如此看重魏延?因為在劉備還未成氣候的時候,魏延義無反顧地來投靠,自然會受到劉備的青睞和賞識。

其二,魏延有大將之風,更有鎮守一方的軍事能力。在《三國演義》中,魏延斬殺韓玄,獻城投降,被諸葛亮視為不忠不義之舉,對其十分厭惡。但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魏延不是長沙的守將,也沒有斬殺韓玄。

在早期的時候,魏延並沒有什麼表現的機會,因為有五虎大將在,他的風頭還略顯不足。魏延真正嶄露頭角,是隨劉備入川作戰時所展現出來的軍事能力,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屢建奇功。

魏延死前高喊四個字,千年來讓人恥笑,如今卻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

在劉備的勢力範圍中,有兩大軍事重地,一個是荊州,由關羽鎮守,另一個則是漢中。漢中作為蜀漢的邊鎮和門戶,顯得尤為重要(後來因為荊州丟失的緣故,漢中也成為諸葛亮北伐的唯一通道)。

其次,漢中是漢高祖劉邦的龍興之地,有著非常特別的精神屬性和歷史意義,因此劉備把漢中看得極為重要。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鎮守漢中的大將應當是張飛,張飛也覺得非自己莫屬。

魏延死前高喊四個字,千年來讓人恥笑,如今卻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

然而劉備卻意外的把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魏延,當在場所有人都為之震驚的時候,魏延說了這樣一句話,令眾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若曹操舉傾國之力來攻,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掉了他。

相比於關羽的高傲和自滿,魏延則顯得更加清醒和穩妥,他受到劉備的器重也就不足為奇了。這樣一個有能力的戰將,本應得到更好的施展,卻在劉備死後遭到了諸葛亮的排擠和打壓,最後成為了政治和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魏延死前高喊四個字,千年來讓人恥笑,如今卻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

首先,諸葛亮排擠魏延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魏延不太聽話,也不好控制。其實這種情況實屬正常,有能力的人都帶有驕傲的情緒,比如關羽,屬他挑諸葛亮的毛病最多,還屢次違反諸葛亮的軍令。

關於魏延的死,歷史上眾說紛紜,雖然諸葛亮不喜歡魏延,卻並沒有想殺他。即便諸葛亮在臨終之前下令,退兵時命魏延斷後,如果他不聽令的話就隨他的便。因為楊儀和魏延素來有仇,當諸葛亮病逝以後,楊儀身為他的左膀右臂便暫時接管了權力。

魏延死前高喊四個字,千年來讓人恥笑,如今卻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

兩人為了爭奪權力,誰也不服誰,矛盾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互相誣告對方謀反。事實上他們兩個人都沒有反對,劉禪對此心知肚明。諸葛亮在時,他隱忍不發,甘願做個傀儡。

然而此時諸葛亮已經死了,他還會任人擺佈嗎?劉禪不僅不能任人擺佈,而且還要把所有的權力都拿回來。於是他利用楊儀殺掉了有刺頭屬性的魏延,而後又將楊儀廢為庶人,踢出了朝堂。

魏延的死,《三國演義》描寫的十分精彩,話說諸葛亮早已料到自己死後魏延必反,於是就事先安排馬岱在魏延身邊。當魏延喊出“

誰敢殺我

”四個字的時候,再由馬岱在身後將其斬殺。其實這段情節只是杜撰,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而已。

魏延死前高喊四個字,千年來讓人恥笑,如今卻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

可無論是真是假,魏延臨死前高喊的四個字,被後人恥笑了千百年,並且被廣為流傳,成為人們的口頭禪。因為它代表著囂張和高傲,甚至是不可一世的態度,不過更多的是屬於一種諷刺的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