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唐伯虎科場舞弊案:涉案人員其實都很冤,皇帝的處理結果別有深意

(說歷史的女人——第47期)

有關唐伯虎,拜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所賜,已經廣為人知。

但是,周星馳塑造的那個唐伯虎,風流倜儻,才華橫溢,而且還會武功,一杆無敵霸王槍使得出神入化。但這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周星馳塑造的唐伯虎最終還抱得美人歸,那就是秋香姐。

唐伯虎科場舞弊案:涉案人員其實都很冤,皇帝的處理結果別有深意

唐伯虎耍霸王槍劇照

要錢,有錢;要才,有才;要武,會武;要媳婦,妻妾一大堆,還有一個美若天仙心地善良的秋香姐。真是羨煞人也!

唐伯虎科場舞弊案:涉案人員其實都很冤,皇帝的處理結果別有深意

唐伯虎與秋香劇照

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真的如此爽歪歪嗎?

非也!非也!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

唐伯虎,姓唐,名寅,字伯虎。

其家住江蘇蘇州,雖然不是豪門望族,但也算是地方殷實之家,衣食倒也無憂。就算唐伯虎不參加科考,吃吃喝喝寫寫畫畫,小康生活過到老,也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後來唐伯虎連這樣的生活也沒能保住,反而非常悲慘,受盡生活的磨難和命運的捉弄。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這件事,就是科考。

對於中國古代的讀書人而言,想謀求好未來,基本上只有一條獨木橋,那就是做官。

而做官的途徑,則是參加科考。

因此,古代的科考比今天的高考競爭更為殘酷和激烈,難度也更大。

明代科舉考試一般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童子試、鄉試、會試、殿試。

唐伯虎是少年天才,在16歲的時候,就考中蘇州府秀才,而且是第一名。但是,在這裡要多說兩句,唐伯虎這個第一名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原因是那時候的江南,真的是人才濟濟。在這個方面,北方跟江南沒法比。也正因此,才子林立,競爭激烈,唐伯虎卻脫穎而出,所以他的朋友祝枝山對唐伯虎中秀才第一名用了五個字來評價,即:“四海驚稱之。”

按照正常的程式,中了秀才之後,便要去參加鄉試。但是唐伯虎卻非常有耐心,竟然在中秀才之後沉寂了下來,沒有去參加鄉試。而且,一沉便是13年。十三年之後,29歲的唐伯虎才重新出來到南京參加鄉試。有人常猜,在這13年中,唐伯虎到底在忙什麼呢?此是後話,按下不表。且說唐伯虎參加鄉試的結果如何?

毫不誇張地說,唐伯虎再次一鳴驚人。真的是不服不行,要相信“天才”這個概念的。唐伯虎參加鄉試這年,江南鄉試的主考官叫梁儲。

唐伯虎科場舞弊案:涉案人員其實都很冤,皇帝的處理結果別有深意

梁儲像

梁儲的官名叫洗馬,或太子洗馬。

可不要小看這個官,歷史上的名臣魏徵(太子李建成麾下掌管圖籍的洗馬官)、張之洞(光緒帝司經局的洗馬)都曾擔任過洗馬之職。

一般認為,洗馬為太子屬官,用今天的官職匹配,大約相當於太子府的辦公室主任。跟著太子混的,只要太子不翻船,他自己也不會翻船,基本上都能平步青雲。

梁儲在閱卷的時候,看到唐伯虎的考卷後,大為驚歎,誇讚不已,不由對著眾人說道:

“士固有若是棋者耶?解元在是矣。”(見《吳郡二科志·唐寅》)

這個評價高,還非常直白,意思就是這麼傑出的人才,解元必然是他的了。

結果,當年唐伯虎果然高中解元。

後來,唐伯虎也因此多了一個別稱,即唐解元。

唐伯虎科場舞弊案:涉案人員其實都很冤,皇帝的處理結果別有深意

唐解元像

有才名,還有兩次第一的科考成績,唐伯虎早已名聲在外。所以,等1499年,也就是明朝弘治十二年,唐伯虎來參加朝廷舉行的會試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唐伯虎極有可能再拿第一,中得會元。

會試,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試,被錄取的考生,稱之為貢士。會試第一名,則為會元。

根據明清史料來看,一旦考取貢士,多半都會被皇帝錄為進士。因此,這基本是決定個人名義的重要時刻。

唐伯虎心裡自然非常清楚,深知這是決定命運的重要時刻,躊躇滿志來到了北京城。

因為會試很重要,是為王朝選拔傑出人才,所以當時的皇帝明孝宗對正副主考官,都是欽點的。

明孝宗欽點的主考官叫李東陽。

李東陽,湖廣茶陵人,生於北京。此人小時候,也是個神童,4歲能寫大字,16歲就中了順天府鄉試的舉人,18歲考中進士。後被皇帝封為禮部尚書、大學士。

唐伯虎科場舞弊案:涉案人員其實都很冤,皇帝的處理結果別有深意

李東陽像

明孝宗欽點的副主考官叫程敏政。此人也不簡單,他是明成化二年殿試榜眼。明孝宗還是太子的時候,程敏政還做過明孝宗的老師。當時,程敏政擔任的官職是禮部右侍郎、翰林院學士。

讓禮部的一正一副兩位部級高官擔任正、副主考官,可見皇帝對本次鄉試的重視。

再看一下唐伯虎所參加的這屆會試的考生情況,如果與明朝的歷屆考生數量規模相比,該次考試的考生規模算是中下等,考生共計才3500多名。考生少,但是皇帝下旨錄取的比例還蠻高的,皇帝計劃錄取300名。

有著這樣好的歷史條件,以唐伯虎的才華,位列皇帝錄取之列,原本不算難事,但是後來的情況,卻發生了驚天逆轉,充滿了巨大的戲劇性。

前文已說,唐伯虎在高中解元的時候,那次主考官叫梁儲。

考試工作結束後,梁儲回到京城,對才華橫溢的唐伯虎念念不忘。最重要的是,梁儲總是擔心這麼一個傑出的人才,應該為國所用,故而總是在同僚面前不斷說起,似乎生怕唐伯虎被遺忘或埋沒了一樣。這個事呢,也足見梁儲的一片愛才之心。

恰好,被欽點為該次副主考官的程敏政也挺梁儲多次說過這個唐伯虎,梁儲是這樣對程敏政說的:

“僕在南都得唐生,天下才也,請君物色之。”

因為梁儲說得多了,程敏政也就記住了唐伯虎的名字。

後來唐伯虎入京,還專門去拜訪過程敏政。

唐伯虎科場舞弊案:涉案人員其實都很冤,皇帝的處理結果別有深意

程敏政像

在這裡,有必要說道一下,唐伯虎去拜訪程敏政的時候,程敏政還沒有被欽點為副主考官。當時兩人相談不錯,程敏政也挺喜歡唐伯虎,還專門就今年的考試情況,尤其是考題,給唐伯虎進行了一定的推測。

結果,唐伯虎前腳走,程敏政就被欽點為副主考官了。

這事,一下就變得耐人尋味起來。

考試剛結束,成績尚未公佈的時候,流傳起一個輿論:那就是有人發現唐伯虎在考前寫著玩的八股文的標題(當時因唐伯虎才名大,很多人來求畫求文求字,唐伯虎腦子一熱,就把程敏政給他推測的考試題當做練筆寫著玩,送給大家),給剛結束的會試考試題極其接近。

此事,讓一些愛琢磨的人盯上了,他們聯想到唐伯虎在考前拜訪過副主考官程敏政,因此說不定程敏政把題賣給了唐伯虎。

唐伯虎科場舞弊案:涉案人員其實都很冤,皇帝的處理結果別有深意

唐伯虎劇照

這種事在肚子裡想想,也沒什麼,可是一旦一個人說出來,就立即會被更多人傳出去。結果,這訊息爆炸了,成了當時的京城頭條新聞。

若此事屬實,那麼就是舞弊案。舞弊,可是重罪。

後來,這事就被一個人先盯上了,他叫華昶。

華昶官不大,就是一個七品給事中。

明朝時,各部都設有給事中一職。

此職,官不大,卻是監督官員的,而且有權舉報、上奏。

所以說,華昶聽到副主考官賣考題這個爆炸新聞後,那頭腦就不由發熱,趕緊寫了一份奏摺,呈到了皇帝那裡。

明孝宗一看,這還了得。但是,以明孝宗對程敏政的瞭解,他認為程敏政不會做此等事。可是,自己相信沒有用,自己的信任也堵不住天下眾人之口。那麼怎麼辦呢?查,拿出證據來說話吧。

華昶在寫奏摺的時候,還給皇帝提了建議,若程敏政想證明清白,那就讓正主考官李東陽再次審查一下程敏政批過的考卷,看程敏政是否錄取了唐伯虎。若錄了,就說明這個舞弊案確實有問題,反之亦然。

皇帝下詔書,李東陽就按照要求去辦理,而且是非常認真、慎重,不敢有一絲馬虎,因為龍顏一怒,輕則烏紗不保,重則腦袋搬家。所以李東陽是把程敏政批閱的考卷再三審查,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李東陽審查了很多遍,也沒有發現唐伯虎的考卷被錄取。李東陽趕緊把這個情況給明孝宗進行了彙報。

按說,這個調查結果對於程敏政和唐伯虎,都是有利的,但是這個有利,卻有點不太明確。因為程敏政的不錄取唐伯虎並不能絕對證明舞弊案沒有發生。

這就要說到一個東西,那就是清白,清白這個東西,不是那麼容易被證明的,因為清白是一種說不清的東西,即便被證明了,也總是有著說不清的痕跡。

總之,事情發展至此,該舞弊案又牽引出了另外一個問題——舉報者華昶的舉報不實!

為了查實,明孝宗下旨把華昶和唐伯虎、徐經一塊抓起來,審。

在這裡對徐經,略作交代。為何要抓徐經呢?

徐經是誰?說徐經,各位可能不知道,但是說另外一個歷史人物,大家一定有印象,那就是徐霞客。對,這個徐霞客是徐經的曾孫。

當時,徐經與唐伯虎是至交好友,也是案中要人之一。後來有人曾經在細看此案的時候,認為在這次科考案中,唐伯虎之命運改變與徐經也是有著直接的關係的。

徐經家住江陰,家產萬貫,是當地的首富。但這個徐經跟別的富家子弟不同,一般富家子弟多半都喜歡逗狗玩樂,不務正業,可這徐經不同,偏偏沒有紈絝子弟的不良作風,反而十分熱愛學習(考中舉人),不僅願意在學習上投資,而且還喜歡在結交讀書人上投資。比如徐經聽聞唐伯虎才名遠播,很想結交,在第一次去拜訪唐伯虎的時候,他帶的見面禮是100兩銀子。這個出手,可是相當闊綽了。有人根據當時的物價計量單位,進行了一個換算,摺合成今天的人民幣,大約相當於25萬。

唐伯虎科場舞弊案:涉案人員其實都很冤,皇帝的處理結果別有深意

唐伯虎之劇照

於是,一個最有財,一個最有才,一拍即合,兩人成了好朋友。

唐伯虎要進京參加會試的時候,徐經便也跟唐伯虎一塊進京來了。

來到京城,吃住同一客棧,估計費用都是徐經出的。後來去拜訪程敏政,帶的見面禮是一塊金子。這個見面禮如此之貴,以唐伯虎的經濟情況,大概是拿不出來的,估計也是徐經的。

因此,後來有人說,如果沒有徐經和徐經的經濟支援,唐伯虎買題這個事,大概是無法成立的,因為唐伯虎根本沒有行賄買題的經濟能力。

當然,這也不過是假設,此乃閒話,暫且不說。我們還是回到歷史現場,依照史料往下看。

一開始,唐伯虎等三人被抓進大牢,尚沒進行審訊,還處於等待審訊的情況。如果不是出了另外一個人,這個案子可能會有轉機,比如這三人被釋放等。

但是這個人,身份特殊,真是夠討厭的。

他叫林廷玉。

他的身份是同考官。

所謂同考官,又叫同考試官,是主考官的助手。

他在奏摺中說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他反映朝廷決定延期公佈錄取名單的時候,程敏政顯得非常緊張不安。

第二件事是,程敏政對考官們說,有關洩題,極有可能是自己的隨從所為。

第三件事是,程敏政知道朝廷讓李東陽複查他審閱的考卷時,他把答出他出考題的考生全落榜了,因為他出那道考題很難。

總之,林廷玉說了一大堆,就是想證實程敏政賣題。

這事弄大了,因為林廷玉的舉報很有說服力。

明孝宗思量再三,只得下旨把程敏政抓起來,進行審問。

可是程敏政雖然是文官,但是卻是硬骨頭,認為自己沒有做過賣題這事,所以堅決不承認。並且提出請求讓該次會試的同考官一同“出庭”,與林廷玉當面對質。

但是明孝宗沒有滿足程敏政這個要求,不過在明孝宗心裡,他大概也是不相信程敏政會賣題的,可是舞弊案已經鬧到這個程度,不審個明白,或者說不給大家一個交代,這事是沒法收場的。那麼怎麼辦呢?

明孝宗的意思是,程敏政這邊的情況,就先這樣吧,嚴審唐伯虎和徐經就行了。

負責審理的官員,心裡自然是懂得皇帝這話裡的分寸的。所以,便放開手腳對唐伯虎和徐經加大審訊力度,大刑伺候。可是,唐伯虎和徐經都是文弱書生,哪裡能夠架得住這酷刑招待。結果,他們便被屈打成招了。

唐伯虎科場舞弊案:涉案人員其實都很冤,皇帝的處理結果別有深意

唐伯虎劇照圖片

根據唐伯虎和徐經的招供,事情是這樣的:來到京城之後,因為仰慕程敏政之為人和才學,所以就主動去拜見;去見人,當然不能空著手,所以就給程敏政帶了點見面禮——一塊金子。程敏政因之前早已在梁儲那裡聽聞唐伯虎之名,所以也很客氣和熱情地接待了兩位年輕人。尤其是在交流後,對唐伯虎頗為讚賞。後來談起會試,尚未被任命為副主考官的程敏政出於愛才之心,就給他們分析會試的出題方向等。

其實,這也不過是人之常情,但是不巧的是,不久程敏政就被任命為副主考官了。更糟糕的是,後來在會試命題的時候,程敏政還真按照自己給唐伯虎談話時的那個思路出了考題。

於是,問題就嚴重了:因為唐伯虎在聽了程敏政的點撥後,回去做的試題,結果跟考題極為相近。

其實,唐伯虎和程敏政,都挺冤!

但,有的冤是無法講清的。

總之,他們的嫌疑是無法去掉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處理呢?

明孝宗對涉案有關人員,都有一個處理,此一節載於《明孝宗實錄·卷一五一》,如下:

“命敏政致仕,昶調南京太僕寺主簿;經、寅贖罪畢,送禮部奏處,皆黜充吏役。”

這個處理,看著簡單,實際對每個人都挺狠。

先看程敏政,言語上是令其提前退休,但實際就是罷官了。

可是,程敏政的罪名是什麼呢?《明孝宗實錄》記載為:

“臨財苟得,不避嫌疑,有沾文衡,遍招物議。”

這話的意思就是程敏政見錢眼開,而且毫不避嫌,給科考造成了不公的壞輿論,影響極其不好。但是卻沒有說程敏政賣題,也就是說華昶的指控沒有得到皇帝的認可。那麼皇帝如何處理華昶?

再說華昶,根據處理的條文,華昶是進行了工作調動,從給事中調任南京太僕寺主簿。兩個官職的級別,都是七品。也就是說華昶被平調了,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道,這其實是皇帝對他的一個處罰。罪名是“言事不察。”意思就是不經查實就舉報。

說到了華昶,就不得不提一下林廷玉。同是舉報,林廷玉的處理算是最輕的,只被皇帝訓斥了一頓,原因也舉報不實。但是,明孝宗沒有對他進行實質性的懲罰。

該案中被處理最慘的自然是唐伯虎和徐經,但以唐伯虎為最。

唐伯虎和徐經,不僅被革除舉人資格,而且讓他們去衙門當衙役。

在明代,衙役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是賤民。不僅沒有社會地位,而且其子孫後代都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

但是,他們倆被這樣懲罰的罪名,卻也不是買題,而是因為——“夤緣求進”。

所謂“夤緣求進”,就是為求科舉成功而不惜送禮走後門達成目的,破壞了科舉考試的公正性。

唐伯虎科場舞弊案:涉案人員其實都很冤,皇帝的處理結果別有深意

明孝宗像

至此,有關唐伯虎科場舞弊案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但是在回看案件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涉案人員其實都很冤,無論是程敏政,還是唐伯虎、徐經等。前者確實沒有賣題,後者也確實沒有買題,但是陰差陽錯卻搞出了一個科場舞弊案。

但是,最後皇帝明孝宗的處理結果卻是別有深意,這就要說到皇帝必須要站到的是一個超出眾人的高度,那就是個人的冤枉與否,在該案中,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透過對該案的處理,達到還原或者堅守科舉考試的公正性。這關係到的是帝國王朝的發展,而非個人的得與失!所以,即便他知道程敏政是冤枉的,也要罷官以示懲罰;即便他聽聞唐伯虎確實才華橫溢,但是相比起帝國的大業,一個學富五車的才子,又算得了什麼呢?

不過,從唐伯虎個人而言,雖然失掉了仕途的機遇,但是卻成就了一代“藝術家”——唐伯虎在抑鬱中創造了傑出的藝術成就,留名青史。

唐伯虎科場舞弊案:涉案人員其實都很冤,皇帝的處理結果別有深意

唐伯虎畫作

(文/說歷史的女人·綠火)

參考資料:《明孝宗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