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曆代貨幣命運解讀 延續流通或就地廢除

中國曆代貨幣命運解讀 延續流通或就地廢除

中統元寶交鈔,中國現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發行的紙幣實物,此枚系天津劉先生收藏曆代紙幣展原物

自南北朝末期至唐初,中國錢幣體制發生了一次重大轉變,即從原先的標明錢幣重量、以幣重定面值,改為以年號錢等為主,並不再標明幣重。對這種標明幣重的銅錢,除非如秦始皇、王莽等個別帝王,出於統一貨幣或樹立權威等目的,將前朝舊錢一概廢除換為本朝新錢外,大多數朝代會預設甚至公開允許前朝錢幣流通,比如秦代的半兩錢在漢初一直通行,直到被幣重不同的五銖錢替代,而漢代的五銖錢則歷經朝代更迭,一直用到隋代。

但國號、年號錢情況就比較複雜了:錢幣上鑄有前朝國號、年號,如今朝代改了,這些國號、年號自不免成為“政治問題”,是沿用還是廢除,各朝代的態度是不太一致的。

有些朝代因為自身錢幣缺乏,會預設甚至公開允許使用前朝貨幣,如梁靜帝蕭方智太平元年(公元556年),朝廷下詔“雜用古今錢”,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東晉等南方諸國還曾因為東吳銅錢質量較好而大量沿用,唐代的“開元通寶”也在唐朝滅亡後流通了很久。

不過也有些朝代把前朝貨幣視作“偽幣”,當作洪水猛獸般防範,比如元代滅宋後就宣佈宋代和前朝發行的銅錢、鐵錢一律廢除,此後這些錢恐怕只能當做收藏品或毽子之類的輔助材料了。

如果“除舊佈新”,那麼舊錢該如何處理?銅錢一般都會折價收兌,因為銅資源本來就很寶貴,回收舊幣再熔鑄新幣也並不困難,只消酌收一些損耗費就行了。

倘是鈔票就得看情況了。早期很多鈔票有“界”,即流通期限,過了期限就成為一張廢紙。元代滅亡金朝後,就用這一招“爛”掉不少金朝發行的鈔票。

但很多時候因為考慮到政治、社會穩定等綜合因素,新朝仍會收兌一些舊鈔。如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滅南宋,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朝宣佈在原南宋境內“行鈔法”,也就是用元朝紙幣“中統鈔”收兌南宋紙幣“會子”,當時規定的匯率是1貫中統鈔兌換50貫宋會子,為了加大匯兌力度,安撫當地人心,還特意在匯兌地區設立“平準庫”,貯存金銀絲帛,作為兌換的保證金。

由於連年戰爭,元朝當時鈔票已開始濫發,中統鈔存在通脹現象,但仍遠比早在南宋尚未亡國時就已“金融破產”,因此1:50的兌換率,政府是有些吃虧的,這當然是安定江南的“政治需要”。不過有經濟歷史學家認為,這種略有些打腫臉充胖子的“慷慨”,給後世的元朝金融、財政,留下了許多直至亡國都未能克服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