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每天學一計——三十六計之第六計“聲東擊西”

前面已經分享了五計了,不知道大家現在能說出來幾計或者想起來幾計,如果沒有印象,就再去看看前面分享的文章,加深一下,希望各位學習先賢智慧的同時,也能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今天就分享第一套勝戰計的最後一計,也是三十六計的第六計

——

聲東擊西。

每天學一計——三十六計之第六計“聲東擊西”

此計出自杜佑(735-812)所著《通典》第一百五十三卷《兵六》一章:“聲言擊東,其實擊西”。其實,《孫子兵法》早有“攻其不備”的思想。《淮南子·兵略訓》更把“將欲西而示之以東”作為重要的“用兵之道”,《韓非子·說林上》也說:“今荊人起兵攻齊,臣恐其攻其為聲,而以襲秦為實也。不如備之,戍東邊,荊人輟行。”本計的特點是:以假象造成敵人的錯覺,採用靈活機動的軍事行動,忽東忽西,不攻而攻,似可為而不為,似不可為而為,偽裝攻擊方向,出其不意,奪取勝利。

雖然此計屬於勝戰計,但並不是運用此計,就能夠打勝仗,立於不敗之地,如:西漢末年,朱雋包圍了宛城(今河南南陽)的黃巾軍。在城外堆起一座土山,面對城內,吹響鼓角,進攻西南角,黃巾軍立即集結到西南面進行抵抗,朱雋卻親自率領五千精兵,突然從東北面進行襲擊,得以乘虛而攻入。此時敵人神志慌亂,對戰場形勢不能正確預料和判斷,結果導致大敗。

每天學一計——三十六計之第六計“聲東擊西”

當然也有運用此計取得勝利的戰例,如:西漢景帝時,七國叛亂。周亞夫固守寨堡,不向叛軍出戰。叛軍攻打東南角,亞夫識破敵人聲東擊西之計,在西北方向加強防備,不久,吳王精兵果然進攻西北面,但沒有成功。這是統帥的神志不亂,能夠自有主張的結果。所以說,聲東擊西的計策,必須看敵人是否真能被迷惑而定。敵人慌亂不能自主,就能取勝;敵人不慌亂,不上當,用此計,就可能自取滅亡。所以,這是一個有風險的計策。

每天學一計——三十六計之第六計“聲東擊西”

周亞夫

此計講的是出奇制勝,其目的在於轉移敵人的目標,使其疏於防範,然後再乘其不意,攻其不備。凡是幹任何一件事,為了消除當前人為的阻力,減少本身的損失,一定要設法分散對方的力量,或鬆懈其意志,才可以乘虛而入,達到目的。此計的用法很多,但有一個前提很重要,那就是本身的企圖和行動要絕對保密,這樣才能時刻爭取主動,否則就會處處被動,處處受牽制。

三十六計,已經分享了六計了,勝戰計已經講完,我會堅持每天分享一計,與大家一起慢慢學習,共同進步,也希望大家能喜歡,如有不當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包涵和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