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前言:

《洛神賦》是三國時期曹植的作品,也是一篇非常華美、非常有名的文章。其實喜歡這篇文章的網友們,也應該都知道它的內容,可能因為是太喜歡了,所以也想聽別人聊一聊。

《洛神賦》的作者曹植:

曹植,字子建,“植”和“建”都有立的意思,所以他名字同義。他是魏王曹操最有才華的一個兒子,而且他有著強烈的政治抱負,當然他的政治才華能不能像他的文學才華這麼出色,這個定當別論。後來他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就是魏文帝,對曹植的猜忌之心還是非常強的。但是曹丕和曹植是同母兄弟,所以對弟弟算是也愛也防,是一種比較矛盾的這樣的關係。

很多朋友小的時候可能就學過他的七步詩: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是《三國演義》中記載的。實際上曹丕令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出自於《世說新語》,裡面記載的七步詩是另一個版本。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其實更符合故事的設定,因為一共是六句,除去最後的收步正好是六步,一步一句,稱為七步詩。這個風格也較為符合魏晉時期的特點,而且《世說新語》的成熟時間,距離魏晉還是比較近的。

曹植得文采是當時的絕對頂級水平,什麼樣的詩都能寫:

能寫奢華瀟灑的詩:“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寶劍直千金,披服麗且鮮。”

也能寫神仙遨遊的詩:“玉尊盈桂酒,河伯獻神魚。萬里不足步,輕舉凌太虛。”

也能寫壯志豪情的詩:“丈夫至四海,萬里猶比鄰。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實打實的重量級文學家,這個沒有爭議。

歷代高度讚揚曹植才華的人,也全都是重量級的,

包括同時代的陳琳。沒錯,就是把曹操從精神上掛在吊爐裡,進行立體辱罵的那個陳琳;還有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詩品》的作者鍾嶸;南朝文壇領顏延之;《宋書》的作者沈約,後面還有房玄齡、李白、杜甫、歐陽修、王世貞等等一些大人物。

當然其中最有名的是謝靈運說的

“天下才共一代,曹子建獨得八斗”

,所以後世用八斗之才形容人的學問大。謝靈運先生最後還不忘抬自己一下,到後面還說

“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曹植的爵位遷改次數是非常多的,而且非常頻繁,他自己在《遷都賦》中有說過:“餘初封平原,轉出臨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儀,而末將適於東阿,號則六易,居實三遷。”就是在寫這篇賦的時候,他的封號已經改了六次,有的地方他都沒有實際到任,封號就改了,所以“居實三遷”

僅在曹操去世之後,他就經歷了安鄉侯、鄄城侯、鄄城王、雍丘王、浚儀王、東阿王、陳王,他最後的封爵是陳王。所以李白在《將進酒》當中說:“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這裡面的陳王就是說的曹植。

《洛神賦》是曹植的經典作品,可以說是仙氣相當足:

“洛神”就是指洛水之神。洛水是黃河的重要支流,按照我們中國王朝的五德輪轉說,漢朝是火德,水能克火,所以他把“洛”字去掉了三點水變成了“雒”。

曹魏代漢之後,自認為自己是土德,那土得水而潤,所以改回了三點水的“洛”。傳說上古時期,伏羲氏之女在此溺水,化為洛水之靈,所以稱為洛神。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關於《洛神賦》的第一種說法:

其中第一種說法是非常流行的,就是說這篇文章原來叫《感甄賦》,說是曹植寫給文昭甄皇后的,傳說甄皇后的名字叫甄宓。

唐朝的李善在《昭明文選》的註釋當中,把這個事寫得是非常生動,說是當年曹植喜歡甄皇后,但是曹操做主讓他嫁給了曹丕,於是曹植從此患上了嚴重的相思病。

黃初三年,甄皇后在與郭皇后的爭鬥中落敗,被賜死。郭皇后的名字很厲害,叫郭女王。曹植進京朝覲,聞之甄皇后的死訊非常傷感。魏文帝讓甄皇后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魏明帝曹睿陪他吃飯,並將甄皇后的遺物玉鏤金帶枕贈給了他。

曹植在返回封地的途中,抱著這個枕頭睹物思人,恍惚間看到甄皇后凌波而至,又飄然而去,所以寫了這篇《感甄賦》。後來魏明帝即位,避母親的名諱,所以將這篇賦的名字改為《洛神賦》,這個傳說是最流行的。

由於從史料中可以查閱出,曹植和甄皇后確實有獨處的機會。哎呀,這個就非常頭痛,也是被歷代的好事的人抓住的線索,其中充滿著大家感興趣的熱點元素,愛情、神話、倫理、陰謀等等。

當然這種說法總是存在問題的,首先是甄皇后嫁給曹丕的時候是23歲,她之前是袁熙的夫人,那個時候曹植才13歲,所以兩個人的年齡差距比較大。再者,甄皇后是曹植的嫂子,這個涉及非常嚴重的倫理問題。而且魏文帝把甄皇后的枕頭贈送給曹植,這種事情讓人難以置信。

魏明帝繼位之後,還饒有興趣的把這篇賦改了名,就更讓人難以置信,魏明帝對自己的母親甄皇后的尊重,懷念之情可以說是達到極致,看他怎麼優待甄家的人就知道了。所以這篇《洛神賦》原名叫《感甄賦》的說法是不太可靠的,只是這個故事性確實特別的強。

《文選》把這篇賦文列入了情類,就是把它列到了情感頻道里面,開了一個傳奇的引子。後來大唐還真的是一個開放的王朝,這編故事的腦洞都特別大,以至於李商隱都不願意放過這種題材,還為此寫過詩: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這個詩裡的宓妃就是暗指甄皇后,魏王是指魏國陳思王曹植,曹植最後的封號為陳王,諡號為思,這是傳奇的一種說法。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關於《洛神賦》的第二種說法:

另外還第二種說法,說這篇賦文原名叫《感鄄賦》,“鄄”就是指鄄城。

曹植在黃初二年的時候因為犯錯,從臨淄侯變為安鄉侯,他原來的爵位是曹操時期得到的封爵,算是頂級的爵位了。臨淄是齊國的都城,是大城,貶為安鄉侯是降了一個級別。

但是沒過幾天,魏文帝就發了個詔書,說:“曹植是我的同母弟弟,我身為天子當容四海,不至於連親弟弟也容不下。”(骨肉至親,舍而不誅)所以將曹植改為鄄城侯。

曹植進京朝覲,返回的途中路過洛水。

“鄄”和“甄”這兩個字在古代是通用的,連讀音都是差不多的。按說古人寫地名的這個賦,一般都是直接標註地名,比如說像我們常見的《二京賦》、《吳都賦》、《赤壁賦》、《阿房宮賦》等等。這篇東西如果叫《鄄城賦》,那就沒有問題了,叫《感鄄賦》多少存在那麼一點點問題。

不過這個時間點確實非常敏感,因為曹植的爵位變動是非常頻繁的,他是黃初二年七月被封為鄄城侯。黃初三年四月十四,又晉升為鄄城王。緊接著在黃初四年,他就被改封為雍丘王。也就是說他當鄄城侯和鄄城王僅僅有一年時間。

所以這篇以黃初三年為時間的《洛神賦》,別稱《感鄄賦》也不是沒有可能。

主流的這個說法就是這兩種,大家自己斟酌。歷史沒有絕對的真相,歷史只有合理的想象。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洛神賦》正文解讀:

《洛神賦》是非常有名的賦文,歷代的書法家也都非常喜歡這個作品。為了給讀者更好的效果,小編我選趙孟的《洛神賦》作為文中插圖展示給大家。趙孟一生多次寫過《洛神賦》,海內外的博物館當中現存的版本就有六、七種之多。

文中上展示的是天津博物館的藏版《洛神賦》。

正文:

“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這句算是交代了時間、地點,而且還說得非常明確,曹植說他黃初三年進京朝覲以後,返回自己的封地鄄城,就是今天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他在歸途之中路過洛水,所以說“還濟洛川”。

實際上這個時間確實是有點問題,魏文帝黃初三年,就是公元222年,這一年發生了影響三國局勢的大事件。這一年的六月發生了著名的夷陵之戰,東吳的陸遜火燒連營,把劉備擊退到白帝城。所以真正想遇到水神的其實是劉皇叔。

曹丕自然對戰士也是非常的關注,他一直都在許昌行宮,所以曹植寫的“餘朝京師”,後面還有“還濟洛川”,就是回來的時候經過洛水。很明顯他是去了洛陽,但是曹丕這個時候不在洛陽,所以他朝覲的這個事情就有疑問。

諸侯王非有詔命,是嚴禁進京的,尤其是魏文帝和魏明帝的這個時期,對這個事情是異常敏感。所以這句話,似乎不能解釋成“曹植在黃初三年至洛陽朝覲,返回鄄城途經洛水。”因為他黃初三年真的沒有在洛陽。

在魏國建立之後,曹植一生當中進京朝覲的次數非常之少,可能這有兩三次。離黃初三年最近的一次是黃初四年,他在《贈白馬王彪》裡面說得非常清楚:“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餘俱朝京師,會節氣。”這次是真的奉詔進京。

這裡說的“白馬王”是指曹植的弟弟曹彪,他的封地在河南省滑縣,古代稱為白馬縣,所以成為白馬王。“任城王”是指曹植的哥哥曹彰,就是曹操諸子當中最勇猛的一個。鬍鬚微黃號稱黃鬚兒,力格猛獸,手握重兵。(曹丕一提到他的時候,也經常心臟之突突想安個支架。)

這條記載是非常明確的,因為有具體的人。就是黃初四年五月諸王到洛陽朝覲。因為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會節氣”,就是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節氣之前,到京參加迎氣典禮。

他們這次要迎的節氣,是這一年七月的立秋節氣。所以曹植在《贈白馬王彪》這個序當中還跟了一句:“到洛陽,任城王薨,至七月與白馬王王國。”

三國志明確記載:“曹彰在黃初四年六月十七,在洛陽去世。”當然死因如何要另外分析,總之人確實是死了。

曹彰去世後的第九天,這一年的六月二十六,就是立秋節氣。曹植他們完成了迎氣的典禮,各自返回了自己的封地,至七月與白馬王王國,時間是完全對得上的。

所以曹植在開頭寫的:“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在時間上確實和史料記載有些出入,或者這個意思是他是在黃初三年年底接到進京召命的,這個也是有可能的。

又或者說這篇《洛神賦》並不是當時寫的,而是多年以後寫的。時間記憶有所偏差,總之時間有那麼一點點疑問,但是不影響故事的精彩。先要說明主角和寫作原因。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說很久以前就有傳說:洛水之中有個女神,被人們稱為宓妃。

“宓”這個字的讀音其實是密,它的本字應該是這個虙,和伏羲氏的伏是通用字,後來應該是產生了傳抄的訛誤。這個錯別字的這個資格特別老,漢朝就這樣了,所以我們也就讀為伏了。伏羲氏之女在此溺水化為洛神,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由於是水中女神的傳說,所以曹植想到了宋玉對楚襄王講的故事。他有兩篇作品《高唐賦》、《神女賦》,也就是巫山神女的故事。寫的是楚王夢到了巫山神女,發生的一系列愛情故事,導致楚襄王陷入沉迷之中。

非常奔放的這樣的文章,宋朝以後就很少有這種自由度了。所以曹植也突然來了靈感“遂作斯賦”,根據落水女神的傳說也寫了一篇賦。

“其辭曰:餘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這是他描寫了自己的歸途路線。他是從京師洛陽返回東邊的封地鄄城,所以說“餘從京域,言歸東藩”。

“藩”就是指藩王的封地。他的封地在東邊,所以是東藩。

具體都經過什麼樣的地理形式呢?“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這四個地方。

“伊闕”就是洛陽南邊的龍門。兩山巍峨聳立,伊水從中間流過,仿若渾然天成的門闕,著名的龍門石窟就在這裡。

曹植從洛陽離開,他自己向外走,那洛陽就在身後了,所以說“背伊闕”。繼續向東行走,馬車經過河南省偃師、鞏義、登封三地交界的轘轅山。這個關隘位於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十二道迴環,地勢險要,古稱“轘轅道”是洛陽通往東方各國的必經之路,所以說“越轘轅”。兩處地名也是非常明確。

後面他說到“經通谷、陵景山”,古注說洛陽城南五十里有一個大山谷稱為通谷,是進出京師的必經之路,所以說“經通谷”。

河南偃師有一條丘陵地帶稱為景山,他返回的時候要途徑這裡,所以說“陵景山”。

“陵”是登臨的意思。

也就是說曹植離開洛陽,返回東邊的封地鄄城。隨著車馬的前行,洛陽的伊闕山已經在自己的背後,又越過了轘轅關,途經通谷,登上了景山。從洛陽出來,一路顛簸,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日既西傾,車

馬煩。”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殆”和懈怠的怠是通用的,和後面的煩都是疲倦的意思。

太陽漸漸西沉,車馬勞頓,於是曹植決定停下來休息一下,當然也是找了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停下的。

“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爾乃”是個連詞。大概就是於是我就如何如何這樣的意思。

“稅駕”就是停車。

“蘅”是指杜蘅,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皋”是指河岸。

“秣駟”就是餵馬。厲兵秣馬就是這個意字。

“芝田”是長滿靈芝的田野。當然是一個比喻的說法,就是說此處草木茂盛,這是他接上一句說的。

於是我就把車馬停在長滿杜蘅的洛水岸邊,在草木茂盛的田野上餵馬。那麼車馬得到了修整,我自己也得趁機放鬆一下。

“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容與”就是悠然自得的樣子。

“流眄”就是舉目四處張望,這個“眄”是指斜視。小編曾在《滕王閣序》裡面說的,“窮睇眄於中天”。

“陽林”據說是此處的地名。

“洛川”就是洛水。

是說安排了車馬休整之後,我悠然漫步在陽林,舉目向四周眺望洛水。

“陽林”這個詞也有說是指生長在山南的樹林,比如左思的《招隱》詩裡面說到“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古代山南水北謂之陽,如果他停靠在洛水北岸,那就正好是陽林。

如果按這種說法,那就是說曹植放鬆了心情,徘徊在夕陽反照的林木之間,縱目向前方的洛水眺望。因為他離開了洛陽的緊張環境,看到眼前安逸秀美的景色,人的精神突然鬆弛下來,以至於沉思入迷。

“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末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巖之畔。”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故事從這裡開始進入了一個奇幻的世界~

““精移神駭,忽焉思散””:突然放鬆了精神,又受到美景的影響,曹植的精神進入了恍恍惚惚的境界,思維急劇渙散,再也無法集中。

“俯則末察,仰以殊觀”:他說自己低下頭的時候還沒覺得有什麼,突然抬起頭來卻發現異常的現象。

“殊觀”就是極為罕見的異象。佛家有一個詞叫殊勝,表意就是超級稀有。

那麼曹植究竟看到了什麼呢?

“睹一麗人,於巖之畔”:就是清清楚楚地看到一位絕世佳人,在山岩之上臨風玉立。

她究竟是誰呢?

必須要打聽打聽,有人知道嗎?

當然有。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援”就是牽引的意思。

“御者”就是駕車的侍從、馬車伕。

曹植扯住車伕的手問他說:“你有沒有看到對面的那位佳人?她到底是什麼人,竟然如此芳華絕代。”

曹植真的是進入幻境了,按說他的學問和車伕差距較大,他都不知道的事情,他問車伕。不過事實證明,能當高階司機的人都很伶俐,車伕很從容地給曹植介紹了這位佳人的情況,但不是直接全盤介紹的,他先鋪了個底摸了摸曹植看到的情況。

“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日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車伕首先給曹植提了個角色定位,他說我聽說過洛水之中有位叫宓妃的女神。

曹植說他自己看到了絕代佳人,(那是他自己精神恍惚了啊,別人沒有恍惚啊,別人很陽光,所以車伕自然是沒有看到,但是他沒有說我沒看到。)

車伕說:臣聽說洛水之神名叫宓妃,君王您所見到的這位莫非就是他嗎?請您描述一下她的樣貌,臣很想聽一聽,漲漲見識。

“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日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車伕沒有說曹植精神恍惚,說自己聽說過這位洛神,之後馬上請曹植先生描述洛神的樣貌。

(幸虧他(車伕)跟的不是曹操啊,不然曹操可能就會說,那你聽說過的那個洛神是什麼樣子,你先說給我聽聽。如果這樣的話那可能就麻煩了~哈哈)

曹植真的是風流倜儻的性情中人,馬上把自己在幻境中看到的這個形象,分多重角度描述了一遍。這個車伕在心曠神怡當中,也可能是暗暗舒了一口氣。

“餘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這段簡直是神一樣的描寫,寫的是洛神的舉止形態。說她站在那沒有動,但卻又像驚鴻翩然欲飛,搖曳多姿。她看起來神情挺拔,卻又像游龍曲線蜿蜒,風情無限。這句話後來被用來形容王羲之的書法,就是美到極致。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她的容顏光彩使金秋盛放的菊花都為之失色,她的體態豐盈使春意盎然的青松都自嘆不如。當然也有說是榮曜等同於秋菊,風姿比擬於春松,但考慮後面還有比擬於月光,那個更高,所以我覺得還是勝過秋菊春松,稍微穩妥一些。

接著後面又進一步昇華她的形態:

“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說她站在遠處若隱若現,仿若天上被青雲遮掩的皎皎明月。她臨風俏立,衣袂輕揚,猶如被寒風回捲的瑩瑩白雪,彷彿兮若青雲之碧月,飄搖兮若流夢之迴旋。比擬於天上輕雲背後的皎月,隨風迴旋起舞的雪花,這都是自然界中極美的事物了。

之後拉開了一個遠景的鏡頭: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說遠遠向她望去,好像東方皎白的太陽剛從朝霞中升起,只有真正的看過全過程日出的人,才能體驗到這句話的美。清晨,太陽從東方泛白,直到從朝霞中躍出照亮整個世界,那個過程充滿著鮮活的動態美,觀著為之歡呼,心情為之溫暖。

接著又推了一個近鏡頭過去: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說靠近她之後,又覺得她像清澈的水中亭亭玉立的荷花。

這是遠近交替的景別,又以朝陽,又以芙蓉,都是最高的讚美了。

“芙渠”:就是芙蓉,也就是荷花。

“淥波”:就是指水清澈的樣子。

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當中說過: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所以曹植這一段是把人的美描寫到極致了。無論我們怎麼用現代語言解釋,在美感方面都和原文有天壤之別。

接下來就進一步描寫洛神的具體美,雖然不如剛才這一段氣質頂流,但也非常華美。

“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這段是從身材、骨骼、肩頸、鬢髮、唇齒、眼神、面容等多方面進行洛神美的描寫。

(估計曹植的車伕聽到這一段的時候心跳肯定加速,幸虧自己沒有先說這個洛神的樣子,就是打死他,他也說不出這些,哈哈)

“穠纖得衷,修短合度”:先說洛神的身材豐盈苗條,身量高矮也恰到好處。

“穠”:就是指花木繁茂的豐盈美。宋徽宗有首詩:穠芳依翠萼,煥蘭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殘霞照似融。

“纖”:就是指描條輕細。

“修短”:是指高矮。

“合度”:就是正好。增值一分則太長,減至一分則太短,總之一切都剛剛好。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身材好只是美的基礎,且看她的雙肩圓潤秀窄,就像頂級工匠削成的藝術品。又看她的腰線宛如一束白絹,秀氣修長的脖頸顯露出白皙的肌膚,尖若小乘,要如約束、嚴謹,秀相好之承諾。

“腰如約素”:這個“素”就是指白絹。

“延頸秀項”:“頸”是指脖子的前方,“項”是指脖子的後方,都是指脖子。

“皓質呈露”:“皓質”就是指白皙的肌膚,這個是古文當中描寫美人的典型範例。

接著還要往氣質上升華: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說洛神這樣的絕世佳人,從來不使用潤膚脂,也不塗抹化妝粉。

“芳澤”:就是潤膚的油脂。

“鉛華”:就是化妝的色粉。

即使這樣渾然天成的素顏,也照樣風華絕代。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看她烏雲般的髮髻高高聳立,修長潤澤的眉毛微微彎挑,紅唇鮮潤清透,牙齒潔白熒光。明亮的眼神顧盼生輝,臉頰兩側的離窩伴隨著笑容時隱時現。

“修眉聯娟”:“聯娟”就是細長的眉毛微微彎曲的樣子。

“靨輔承權”:“靨”就是指臉頰兩側的梨渦,“輔”就是指臉頰,“權”就是指顴骨,所以“靨輔承權”就是顴骨下面有離渦時隱時現。

在這段描寫身材、容貌的文字之後,又接著描寫了洛神的服飾之美。

“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先說洛神風姿綽約、豔麗無方,偏又儀態安靜,素雅端莊,有著柔和大方的神態和十分得體的談吐。

“奇服曠世,骨像應圖。”:她穿著和世間普通人完全不同的綺麗服飾,整個人的風骨完全就是超塵脫俗的畫中人。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她披著璀璨高潔的綾羅衣服,帶著碧玉耳環和紋飾精美的玉佩。

“羅衣”:就是指綾羅製成的衣服,高檔面料。

“珥”:就是指耳環、耳釘等耳部的飾品。

看來愛美這個事情來源很早,神仙也愛美。

“瑤碧”:都是指美玉。大部分王字(斜玉)旁的字都和玉石有關。

“華琚”:“琚”是指佩玉,“華琚”就是精美的佩玉。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除了耳環和玉佩,洛神還佩戴著黃金翠玉的髮簪,上面垂下來的明珠輕輕晃動,使整個人的身體都熠熠生輝。

這段是靜態美的描寫,接下來他就描寫了洛神的一系列動態美。

“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採旄,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說洛神腳穿一雙繡花圖案精美的遠遊鞋,拖著輕薄如霧的綾羅裙,帶著一陣幽微如蘭的芳香,徘徊於山腳之下。

“遠遊”:是一種鞋子的名稱,古代比較時髦的一種款式。李白就喜歡穿這種鞋。

“文履”:“文”是指紋飾。

“霧綃”:是薄薄的生絲織物,“綃”就是生絲。

這是寫洛神剛剛來到山下的形態,然後就描寫了她連續的活潑秀美的動作。

“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採旄,右蔭桂旗。”:只見她輕輕跳躍著,顯得非常開心的樣子,一邊遊覽四周的景色,一邊隨意的嬉戲。左右分列的以桂木為竿的彩旗,這是一種非常高階制式的神仙棋子。

“壤皓腕於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她挽起衣袖,將白皙的手臂探入到清澈的洛水之中,就在這湍急的河流之中踩到了玄芝靈藥。

“壤皓腕”:就是挽起衣袖,伸出白皙的手腕。

“神滸”:就是神仙來到的水岸,“滸”就是水岸的意思。

“玄芝”:就是品級非常高的靈芝。

這段把前面描寫的具有清冷氣質的洛神,拉回到生動活潑的這樣的視角。這一系列的描寫,從形態、容貌、氣質、動作等等都給最佳化到極致了。面對這樣的神仙人物,曹植的心理動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託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寫完神的美麗之後,直接表白自己的想法。要麼說是謝靈運都得佩服的大才子,不裝了,直接攤牌了。

“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是說我對她的嫻熟美貌一見傾心,但是又擔心這份理想不能如願,所以到現在心緒依然震盪不已。

“無良媒以接歡兮,託微波而通辭。”:是說只可惜沒有合適的媒人,替我去傳達這份愛慕之情,只能用滿含情意的眼波傳達內心中的話語。

“微波”:應該就是指的眼波,默默含情的目光。

“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希望我這份真誠的情誼,能夠及早的傳達給她,解下自己的玉佩作為信物,向她發出邀請。

“素”:是情愫的愫的通用字。

“要”:是邀請的邀的通用字。

這段就是說:曹植沉迷於落神的風姿,想要找人傳達自己的愛慕之情。(他的車伕估計在旁邊嚇壞了啊,你眼前是洛神,我眼前可是洛水呀。)但是曹植還是沉迷在自己的幻想當中,給自己設定了很好的故事情節。

“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王弟]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王弟]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這位佳人之美好,實在是無可挑剔了,既通曉禮儀,又通曉詩歌,她舉起美玉向我揮手,答應了我的請求。又指著淵深湍急的洛水為誓言,約定了日期。借家人之信,修搶洗禮而名師。

“抗瓊[王弟]”:“抗”就是興舉。

“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曹植確實是迷糊了,越想入戲越深,說幸福來得太突然了,我本是真心實意,但是我怕這位神女是在欺騙我。

“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曹植的這種擔憂是有根據的,傳說當年鄭交甫在漢水遇到了漢水神女,聊得不錯,最後連玉佩都贈給她了,但是轉眼就人物兩空,被耍了一道~有了這位前輩的案例,今天自己遇到這種事情也不免猶豫起來。

“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這事兒實在是有點離譜了,所以趕緊冷靜下來,收起和悅的神情,施展禮法對自己進行嚴格的約束,使自己不要再胡思亂想。

“申”:就是用的意思。

“禮防”:就是禮法之防,古人說禮能防亂。當年柳下惠先生就防住過一次,很有名的。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就是說曹植突然用禮法來約束自己,洛神已經有所感應,她開始流連徘徊,縈繞在身邊的神光變得忽聚忽散、忽明忽暗。

“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她挺起修長的身軀,如白鶴般欲飛還留。

“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她穿過充滿濃香的路徑,走在芳香無盡的杜蘅叢中,悵然發出深沉清遠的傾慕之聲,聲音哀傷而悠長。

“椒塗”:是指長滿花椒的路,或者用膠泥鋪成的路,反正都比較高階。

“超長吟以永慕”:“超”是惆悵的意思。

這段是寫洛神感應到了曹植的心靈語言,發出了應和他的訊號,但是這個訊號引來了另外的一群神仙。

“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採明珠,或拾翠羽。”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各路神靈紛紛聞聲而來,而且呼朋喚友,十分熱鬧。有的嬉戲於清澈的水流之中,有的飛翔於洛水中間的小洲之上。因為洛神常常降臨在這個小洲之上,所以稱為神渚。有的潛入水底探彩明珠,有的在地上拾取翠鳥的羽毛。

這分明就是一幅眾仙圖了,其中有很多有名的神女人物。

“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遊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南湘之二妃”:就是帝舜的兩位妃子,後來的湘水神女。

“漢濱之遊女”:就是漢水神女,就是當年送給鄭交甫玉佩,然後又把玉佩變沒了的那位。

“匏瓜之無匹”:是說天上的匏瓜星,它就永遠孤懸在那,它不與任何星辰相連線。

“牽牛之獨處”:這個我們比較熟悉“天街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牽牛星與織女星處於銀河的兩旁。

這句就是說洛神挽著湘水神女和漢水神女。傷嘆著匏瓜星的孤立無偶,也感嘆著牽牛星和織女星相隔兩岸的孤獨。

說著說著,她突然情感自發,出現了一個什麼狀況呢?

“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她揚起長長的水袖,遮擋住刺眼的陽光,輕薄的綾羅上衣就在風中輕輕舞動,她就這樣眺望著遠方久久矗立。

“輕袿”:“袿”是指女士的上衣。

這句是描寫洛神的神情和心態變化,注入了一些感情因素在裡面。

後面就是她超沉脫俗的動態美了,非常有名的段落。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是說洛神飛凌在水面上做了一段舞蹈,她身體輕盈如飛燕,變換飄忽超凡塵。在水面上輕輕踏著小碎步,雙足沒有陷入到水中,但又接觸到了水面。羅襪帶起了一陣陣水沫,如同跟隨在她足下的陣陣塵埃。

“凌波微步”:這個詞兒大家應該熟吧,看過《天龍八部》的都知道,就是從曹植這裡引用過來的。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這個描寫水平確實是高的可以啊!

“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洛神不僅舞姿曼妙,而且法力高深。她的動靜變化深不可測,並沒有一定之規,看起來像是萬分危急,又像是穩如泰山,無法預知她的進退,才覺得她要離去,可是她忽然又回來了。

這個是非常高階的狀態了,而且她還有著絕世的容顏。

“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轉眄流精,光潤玉顏。”:這是寫洛神起舞時的容顏,她橫目傳情,眼波流動,美麗的容顏如玉般潤澤無暇。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都還沒有等到她開口說話,丹唇微啟就呵氣如蘭。如此絕世容顏,婀娜多姿,遂令我茶飯不思。

曹植沉醉在這個神仙幻境裡,卻不知道幻境馬上就要結束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於是屏翳收風,川后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風神屏翳停止了晚風的吹拂,河神川后平息了水面的波濤,水神馮夷敲擊著神鼓,女媧娘娘奏響了管絃清歌。飛騰的文魚作為警衛,天地間響起玉鸞鈴的聲音,洛神與眾神一起漸漸離去。

她們是怎麼離去的呢?

“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六條巨龍拉著洛神乘坐的雲車,儀態從容,齊手並進。水裡的鯨魚踴躍在雲車的兩側,無數的水鳥飛翔在雲車的上空,共同護衛著眾神的車架,越過北面的江州,南面的山岡。洛神不斷地迴轉白皙的頸項,回首眺望,又收回目光。

“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洛神輕啟朱唇,緩緩敘說了兩個人結交往來的綱常規範。動朱唇,以徐言陳交界之大綱。

因為人神不同道,所以年華雖勝,卻無法達成願望。說著說著抬起長袖掩面輕輕哭泣,綿綿不斷的淚水沾溼了衣襟。

“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如此絕美的相會就此結束了,從此二人天各一方,永不相見。

“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雖潛處於太陽,長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名璫。雖潛處於太陽,長寄心於君王。”:從此,再也無法用細膩的柔情來表達愛慕之心,便贈你一副江南名璫作為紀念。雖然我久居於悠遠的神仙之所,但我心中常念君王。

“名璫”:是一種耳飾,就是我們今天的耳釘。《孔雀東南飛》裡面“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就這東西。

“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洛神交代完這些話之後,就忽然消失在天地之間。於是曹植便像失了魂一樣惆悵很久。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督。”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曹植仍然是不死心,所以他從低處登上了高嶺,四處尋找洛神的身影。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腳步登上了高山,但心神滯留在洛水邊上,久久不能離去,仍然在心中回想著洛水邊這次神奇的相,回想著洛神的絕世芳華,回首眺望更是千愁萬許湧上心頭。

“背下陵高”:就是舍低登高,有爬坡上坎的意思。

“足往神留”:軀體隨著腳步去了,心神還留在這,就是魂不守舍。

“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還是希望落神的身影能夠再次出現,我願意駕一葉扁舟逆流而上。

“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督。”:孤舟漂泊在洛水之上,流連忘返,思慕之情綿綿不絕,又越來越盛。

這個是曹植內心當中最後的掙扎了,已經知道與洛神相會的這件事情結束了,但是還殘存著那麼一絲絲的希望。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僕伕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洛神賦》曹植:解析密集的知識與典故!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因為思念過度導致心情十分激動而失眠,住宿在外面身染濃霜都沒有發現。不知不覺間就已經到了天亮時分,葉梗梗而不媚,戰煩霜而治暑。

東方破曉,少陽初生,打破了一切幻象,終於回到了現實中來。

“命僕伕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於是曹植命車伕整理馬車,踏上了返回東方鄄城的路途。

他終於安心了,車伕也終於安心了~

“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但是曹植終究是入戲太深,人已經上了馬,攬住韁繩揚起馬鞭的那一刻,彷彿突然被什麼東西擊中了內心,保持了這個攬轡揚鞭的動作,定格了好一陣子。悵然徘徊在原地很久,還是捨不得離去。

點評:

以上就是曹植《洛神賦》的大概內容,由於這是魏晉時期的文章,他的用詞都是非常華美精緻的,做一下現代語言的解釋,是為了讓更多的朋友瞭解其中的大意。

其實無論小編我如何安排詞句,美感都跟原作是完全沒有辦法比的。這算是我們的文字具有的一種美,甚至有一些詞句,你都不必知道它具體是什麼意思,但你讀起來就是會感覺非常美,就非常神奇。

《洛神賦》裡面描寫的故事引人入勝,可能讀著讀著就彷彿來到了洛水之濱,我們把重點放在這裡其實就好了。

又或者也有很多朋友喜歡趙孟的這個書法,大家各自有不同的生活,不管從哪個角度進行關注,我覺得都挺好。

瞭解了故事裡面的內容,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象空間,自己心中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這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