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官吏級別來看,林沖武松和魯達,三人當中誰的官職比較大呢?

從官吏級別來看,林沖武松和魯達,三人當中誰的官職比較大呢?

《水滸傳》雖然是一部反體制的小說,但是小說中的人物始終沒有擺脫官本位的思路,梁山好漢中,但凡與體制沾點邊兒的,在做人物介紹時,作者都要把職務介紹出來,而且還要渲染得似乎很大,比如林沖的八十萬禁軍教頭、魯達的提轄、武松的都頭。

實際上像教頭、提轄、都頭這些職位都稱不上官,只能劃入吏員。在宋代官員和吏員界限分明,而且大部分時候,一旦為吏,基本都是終生為吏。

從官吏級別來看,林沖武松和魯達,三人當中誰的官職比較大呢?

林教頭到底牛不牛?

小說在介紹林沖時,說他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武師”,聽上去確實挺牛,在八十萬禁軍當職,用柴進的話說,此人必不可小看他。

但實際上,也就是一個武學教練,那為什麼柴進說不可小看他呢?且看宋代的軍事制度。

宋代出現了專門的軍事學校,在宋仁宗、神宗、徽宗時都設有武學,學制三年,分理論和實踐兩部分,並實行嚴格的升留級制度。

宋代軍官選拔實行考試製,軍隊訓練使用統一的訓練操典,

於是就出現了專門的武技教練--教頭,林沖就屬於這樣的武學教頭。

宋仁宗、神宗時代還頒佈了教法格,對不同兵種的訓練內容、時間、方式以及器械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形成一套完整的訓練法典。

所以,在小說中介紹林沖為槍棒教頭,可以斷定這是屬於在器械上的分類。

從官吏級別來看,林沖武松和魯達,三人當中誰的官職比較大呢?

那麼八十萬禁軍教頭這個名頭到底大不大呢?我們可以看一下宋代禁軍的地位?

宋軍分為禁軍、廂軍、鄉兵(民兵),禁軍和廂軍都屬於北宋的正規軍,一旦入伍,終身服役,老疾者才可退役,但這兩個兵種差別待遇還挺大。

禁軍屬於中央軍,屬三衙;廂軍為地方兵,屬諸州。宋太祖時代選擇了一批“琵琶腿、車軸身”這樣的身體健壯的兵卒作為兵樣,“令天下長吏擇本道兵驍勇者,籍其名送都下,以補禁旅之闕”。

於是,各地的強兵銳卒便被轉充為三衙禁兵,剩下的老弱殘兵則成了專供雜役的廂兵。這樣一來,也就使得地方部隊無力與禁軍抗衡。

所以,在宋代武力的重心在禁軍,禁軍承擔著全國的安全,不論是京師還是邊防,都由禁軍把持,廂軍基本不具備對外作戰的能力。

從官吏級別來看,林沖武松和魯達,三人當中誰的官職比較大呢?

宋太祖在禁軍的駐防上,實行的是“強幹弱枝”的策略,即在京師附近駐有強兵,使各地無以敵京師;在邊防上實行更戍法,從將領到士兵都經常換防。這樣做的目的可以使禁軍與地方產生密切的關係,同時也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使士兵與將帥之間不可能產生過於密切的關係,不至於形成牙兵悍將。但弊端也是明顯的,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不便於指揮統馭。

所以,禁軍在宋代還是極其重要的,

因北有遼國,西夏強敵,都城東京又無險可守,統治者沒有安全感,因此就大量養兵,還不讓退役 。因此,宋代的養兵軍費也是一大筆開支,

禁軍的待遇也比廂軍要好很多,最起碼可以養家餬口。

所以,小說中的林沖,作為禁軍教頭,雖然在個人事業上不太如意,但小日子過得還是挺滋潤的。但“八十萬”這個數字肯定是虛的,

《宋史》有載,宋仁宗時禁軍達到了八十萬左右,王安石變法之後,軍隊人數銳減。至宋神宗時代,禁軍就只有五十多萬了。

從官吏級別來看,林沖武松和魯達,三人當中誰的官職比較大呢?

因此,林沖號稱“八十萬禁軍教頭”,其中有水分也有威嚴之處,他是正規軍禁軍的武學教練,但在大幾十萬的禁軍中,教頭可就多了去了。比如開篇有史進的師父王教頭,柴進莊上還有一個洪教頭。

但這些教頭也是有水分的,如何識別,用柴進的方法最好使,就是叫他們打一架。林沖與洪教頭一打,誰有料誰是渾水摸魚靠關係上位的,一目瞭然。

那麼教頭一職屬於什麼級別呢?宋朝武將,都指揮使職位最高,是正五品。都指揮使之下是指揮使,然後是都虞候、虞侯、都教頭、教頭。所以,教頭是從八品下,相當於連排級的幹部。

從官吏級別來看,林沖武松和魯達,三人當中誰的官職比較大呢?

如此說來,陷害林沖的陸虞侯豈不是比林沖官還大?從組織架構上來講,的確如此。

按照宋舊軍制,都虞侯是三衙及各軍的次副長官,再往下是某軍各長官,接著往下是廂、軍、指揮、都各長官,副都頭之下是十將,十將之下是虞侯。陸謙算是節級類無品的低微小軍吏,殿帥府的一個小辦事員,不過他為高俅辦事,位卑但還算要緊的辦事員。

相比之下,林沖雖為八十萬禁軍教頭,但實際上虛有其名,沒有實權,再加上也沒背景,所以,陸虞侯都沒有把他放在眼裡,都想壓他一頭,高衙內當然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從官吏級別來看,林沖武松和魯達,三人當中誰的官職比較大呢?

武都頭是個什麼“官”兒?

都頭在宋代真實存在,從上述宋代舊軍編制,可以看出,“都”屬於四級編制的最末一級,員額一百人。“都”的長官,馬軍為軍使、副兵馬使,步軍為都頭、副都頭,但此處的都頭與武松沒啥關係。

除了禁、廂軍之外,地方土兵也採用了“都”的編制,根據縣之大小所配備的弓手(警員)數量也不一樣,北宋十人到五十人不等。小說中的武松、朱仝、雷橫就都是屬於縣尉司弓手,也稱之為都頭,在地位上無法與正規軍相比。

所以,武松武都頭在縣衙就是一個類似於保安、民兵這樣的角色,頂多算是從九品,算不上正規軍。從梁山的排座次上,也可能感受到,正規軍的座次都靠前,武松固然能單挑老虎,但座次還是靠後了。

從官吏級別來看,林沖武松和魯達,三人當中誰的官職比較大呢?

魯提轄這個職位如何?

宋代也確實有提轄官,提轄就是管領的意思,宋代以文制武,一般來說,文官兼任路、州軍事長官,稱之為路總管、州鈐轄等;一路或一州置“提轄兵甲盜賊公事”,為主管本區域軍隊訓練,督捕盜賊等公務的武官。

但在宋代,“提轄兵甲”往往讓路、州兩級的文長官兼任,比如知州、知府,簡稱就是“提轄”。宋代有四提轄,分別是左藏庫(儲藏皇家金銀錢帛)、文思院(掌管制造宮廷所用的金銀器物等奢侈品)、雜買務雜賣場(掌採辦宮廷、官府雜物)、榷貨務都茶場(掌管茶、鹽、香、礬等物品的專賣)。此外,還有督催檢查綱運的提轄官。

從官吏級別來看,林沖武松和魯達,三人當中誰的官職比較大呢?

在小說中也多次提到了“提轄”一職,除了魯提轄,比如還有楊志、索超做過管軍提轄,孫立做過兵馬提轄,林沖的父親也做過提轄一職。

不過很明顯,魯達的提轄一職,最有可能負責採辦官府雜物。

因為在小說中,賣肉的鄭屠認識他,切好了肉,還說要給他府裡,這說明他平時經常採辦官府物品、食品之類的東西。

那麼,魯提轄相當於什麼品級呢

?魯達原是從軍吏轉為提轄,從理論上講也應該是平級調撥。魯達在打鎮關西時說,他做到了“關西五路廉訪使”。“廉訪使”所任者為八九品的三班使臣或內侍宦官,名義上地位低下,實有監軍之銜,非朝廷親信耳目者不經皇帝本人及樞密院不得除授,所任武官多為蔭補的功臣子弟。

魯達原在老經略處作軍官,說明在調撥前做到了“關西五路廉訪使”,之後被調撥到了小經略相公處做了提轄。從理論上,至少相當於從八品或正九品。

綜上所述,林沖、武松、魯達,三人的官吏大小排位也就一目瞭然了,林沖和魯達不相上下,相比之下,林沖更勝一籌,武松排在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