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朝文官真的架空不了愛新覺羅的歷代帝王?是,清末之前的確如此

清朝末年,地方文官集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架空了清朝皇帝,如若不然是不會發生“東南互保”之事的。

太平天國運動前,清廷對地方的掌控很是牢固,中央朝廷對全國的軍事、政治、財政等均予以直接控制,地方各省督撫完全聽命於朝廷,並無獨立的軍權和財權。

可是,自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清廷對地方的掌控就逐漸削弱,傳統的中央集權框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因清廷賴以生存的八旗不堪重用,存在百年的綠營又羸弱不堪,屢戰屢敗。故而,為能迅速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從而維護自身的統治,清廷只能是將軍權下放到地方,允許在籍官員舉辦團練,訓練兵丁,對抗太平軍。

團練的出現,使存在千年的世兵制(在軍者終身為兵,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其家編入軍戶,脫離民籍,世襲為兵,清代這些軍戶由兵部統管)走向衰亡,募兵制得以走到了臺前。原本,世兵制下的軍權皆歸朝廷指揮,他們世代為兵丁,對清廷有著絕對的忠誠,地方督撫自然無法將他們收歸己用。

清朝文官真的架空不了愛新覺羅的歷代帝王?是,清末之前的確如此

然而,募兵制的出現,卻讓地方督撫有了掌控軍權的機會,因為這些兵丁都有督撫親自招募、訓練與統帥,久而久之這些兵丁就自知有督撫,而不知有朝廷,隨之而來到就是他們只聽督撫的命令,不聽朝廷的命令。

隨著湘軍、楚軍、淮軍等團練性的地方武裝佔據著清廷地方,成為清廷維護地方最為重要的軍事力量,清朝中央朝廷也就逐漸失去了地方軍權的掌控,直至在光緒末年演變成清朝皇帝調動一兵一卒都要依仗督撫。

同時,由於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時,清王朝的國庫已經是空空如也,無法再支撐起鎮壓太平軍這龐大的軍費。如此,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鎮壓太平天國,清廷在下放軍權同時,也下放了財權,允許地方督撫“就地籌餉”。

在軍權、政權、財權都被督撫所掌控時,督撫的權力被無限放大,中央與地方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權力開始失衡,直至“東南互保”事件的出現。

清朝文官真的架空不了愛新覺羅的歷代帝王?是,清末之前的確如此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6月21日,慈禧以光緒的名義,向英、美、法、德、 俄、 奧、日、意、西、荷蘭、比等十一國宣戰。然而當宣戰詔書下至各地方時,郵政大臣盛宣懷卻下令各地電信局將宣戰詔書扣押,只給各地督撫觀看,並電告各地督撫,不要服從此命令。

而後,兩廣總督李鴻章聞此訊,覆電朝廷:“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湖廣總督張之洞隨後提出“李鴻章大總統”方案,一旦北京不保,東南各省共推李鴻章為中國“總統”,以主持大局,劉坤一、閩浙總督許應騤、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和廣東巡撫德壽等東南各省督撫也宣佈加入“東南互保”聯盟。

另陝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雖沒有加入東南互保,但是亦也是支援東南互保。

6月26日,在劉坤一、張之洞等人的支援下,由盛宣懷從中牽線策劃,上海道餘聯沅邀各國駐上海領事舉行會晤,直接跳過清朝皇帝,與他們議定了“《東南保護約款》九條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十條”。

這就是“東南互保”事件!!!!

從東南互保事件,我們就可以看出清末,地方文官集團已經是架空了清朝皇帝,在地方事務上,清朝皇帝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掌控力,只能任由地方督撫“胡作非為”。

清朝文官真的架空不了愛新覺羅的歷代帝王?是,清末之前的確如此

清末之前,文官集團為何架空不了清朝皇帝?

其實,歷代除了一個王朝的末年,在歷史上就很少出現出現過文官集團架空皇帝的現象。

有人說明朝的文官集團就架空皇帝!這完全就是個錯誤的說法,直至明末,文官集團都沒能架空明朝皇帝,我們不說其他的大道理,就單憑說一個事實,如果文官真的架空了崇禎,崇禎能任意更換宰輔嗎?能隨意斬殺地方實權派袁崇煥嗎?能隨意從地方調兵去鎮壓起義嗎?

歷代皇帝對於御下之道其實都很是在行,他們會用各種的方法和制度,去防止文官集團獨霸朝堂。

好比宋朝,宋朝文官地位很高,但也未能完成架空皇帝的壯舉,這是為什麼?

首先,在中央朝廷,宋廷會同時讓朝廷存在著數位宰相或副宰相,讓他們相互牽制,相互爭鬥,同時設中書和樞密院兩個機構“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文武分權,不讓文官掌軍。

其次,在地方上,宋廷從不會讓一個人去同時掌控財權、軍權和政權等權力,當時宋廷會在府、州、軍、監等一級行政區劃設漕司、憲司、倉司等職,分掌財賦、刑獄、倉儲等事務,除此宋廷在州一級設知州外,還設通判一職,州一級發出檔案,須通判簽署,方能生效。

清朝文官真的架空不了愛新覺羅的歷代帝王?是,清末之前的確如此

歷代朝廷對文官集團都有各種防範措施,只要地方不崩潰,不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文官集團就永遠不會有架空皇帝的機會。

除此,歷代之所以很少出現文官集團架空皇帝的現象,除了歷代王朝有著各種較為完善的防範措施外,還與儒家文化有關。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權神授”等忠君思想就深入讀書人對腦中,經過百年、千年的薰陶,加之歷代皇帝刻意對忠君愛國的臣子的宣傳,讀書人早已被忠君作為自己的己任,輕易不會對皇帝的不敬,多數時候哪怕是皇帝要殺他,他也不會有任何怨言,更別說反對皇帝。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讀書人多數是很重視身後之名的,他們都是想自己能夠青史留名,而不是遺臭萬年。在古代,讀書人要想青史留名,多數只能靠忠君,就是對皇帝死忠,方才有在史書上留下濃墨的一筆。

故而,正是在這種忠君的思想,文官們是很少會做出架空皇帝這等在史書上註定會留下奸名的事情。

清朝文官真的架空不了愛新覺羅的歷代帝王?是,清末之前的確如此

清朝,作為封建制度最完善,最完美的朝代,在“控制人心”上,他可是集百家之大成者,在八股文、文字獄、毀書禁書等種種行徑下,清朝的文官早已被培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奴才,若不是後來西方列強的入侵,讓有識之士得以有了衝破清朝愚昧統治的機會,我想清朝可能還能繼續統治天下百年的時間。

由此,就是在這種口呼“奴才”,奉行“跪拜”的王朝,清末前的文官又哪敢做出架空皇帝之事呢?

當然,清末之前沒有出現文官架空皇帝的情況,除了清朝的奴才文化外,還跟清朝的一些制度有關,清朝皇帝的“勤政”是知名的,縱容是愛玩的乾隆,他也從未放棄過對於權力的掌控,事無鉅細都要過問一下,絕對不會有讓文官脫離自己掌控的事件的出現,比如軍機處的成立,就是為了將權力集中在清朝皇帝的手中。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