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美國拉偏架,蘇聯惱怒,為啥說中國打贏珍寶島一戰改變世界格局?

時光回到1968年12月,鼎盛時期的蘇軍集結75名軍人和7輛裝甲車,悍然在中蘇界河烏蘇里江向我邊防軍發起進攻,我邊防軍不敵選擇撤退。

次年1月4日至23日,蘇軍又多次襲擊我軍,並強佔我固有領土珍寶島。

毫無疑問,當時的蘇聯正攜布拉格之春的餘威,妄圖以武力壓迫中國就範,一勞永逸解決自1959年中蘇交惡帶來的邊境紛爭。

美國拉偏架,蘇聯惱怒,為啥說中國打贏珍寶島一戰改變世界格局?

1969年3月2日,經中央軍委批准,瀋陽軍區具體負責,我邊防軍發起“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這是一場所有人都知道結果的衝突——中國勝,蘇聯敗。

戰役的經過有很多人做過覆盤,今天的特別篇我也就不再贅述。

不過時隔五十二年的今天,當我們再度回眸這場戰爭時,我們或許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一窺偉人的全球大智慧。

首先來看當時的局勢,當時中國的國際形勢正處於白熱化階段。

1968年,也就是珍寶島事件爆發的前一年,蘇聯為了鞏固自己在東歐的控制,對盟友捷克斯洛伐克發動了武裝突襲,強壓了當地的民主化改革。

從結果上說,蘇聯贏得了勝利,但對全球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預示著蘇聯已徹底滑向了民族沙文主義。

美國拉偏架,蘇聯惱怒,為啥說中國打贏珍寶島一戰改變世界格局?

圖源·人民網

另一方面,美國深陷越戰泥潭,大規模的空襲竟使得胡志明和越共的地盤越來越大,隨著越來越多的傷亡和無止境的軍費開支傳回國內,尼克松政府必須應對波濤洶湧的民意。

很顯然,蘇聯謀求進攻,而美國準備防守。

布拉格的前車之鑑給了中國人強烈的危機感,面對北方不斷惡化的局勢,我們必須搶在蘇聯進行下一步行動前主動做出應對。

而應對的時間點,恰恰就選在了1969年的3月2日。

為什麼早不打晚不打,偏偏選在了三月的第二天?因為根據國內情報部門得到的訊息,就在前一天,勃列日涅夫剛剛離開本土,登上了前往斯德哥爾摩的飛機,參加一年一度的世界冰球錦標賽。

而蘇聯的國家隊,又恰好對上了去年鎮壓的物件——捷克斯洛伐克國家隊。

那麼冤家路窄,好大喜功的勳章帝當然不會放棄這樣一個炫耀自己的場合。

因此,抓住了蘇聯高層空檔期的中國,一舉拿下了珍寶島。

美國拉偏架,蘇聯惱怒,為啥說中國打贏珍寶島一戰改變世界格局?

圖源·觀察者·珍寶島事件交火前

然而蘇聯終究不是印度,珍寶島雖小,卻能時刻牽扯住大國的神經,奪島戰役結束後,真正的輿論戰和戰略博弈,才剛剛開始。

訊息珊珊傳回國內,蘇聯高層集體震怒,時任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稱“這是蘇聯自蘇德戰爭結束24年來,蘇聯第一次邊境遭受侵略”,而部長助理崔可夫更是撂下狠話,說要“動用中程彈道導彈,一勞永逸消除中國威脅。”

很顯然,蘇聯去年剛掙的面子不到一年就在中國丟了個乾淨。

面對咄咄逼人的蘇聯軍隊,新中國早在數年前就做好了充足的預案:

核武器的生產加速進行,大西南的三線建設發揮威力,“十億人民十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在那個年代,中國人的武德,遠比今天想象的要發達。

美國拉偏架,蘇聯惱怒,為啥說中國打贏珍寶島一戰改變世界格局?

然而話又說回來,國內的應對只是備案,真正的殺手鐧,還在美國。

當蘇聯打算對中國動武的訊息傳到尼克松耳朵裡時,他果真按照我國預料到的那樣作出了相對反應——尼克松先讓人在某不知名小報上刊登了一則名為《蘇聯欲對中國做外科手術式核打擊》的文章,然後叫上基辛格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

“我們能毀滅世界,可他們(指蘇聯)敢於毀滅世界”,並解釋稱“如果蘇聯對中國發動核打擊,一定會遭到中國的全面報復,屆時25萬亞洲美軍的生命將危在旦夕”。擺出了一副要拆蘇聯臺的架勢。

當時的蘇聯怎麼也想不通,中國作為美蘇共同的對手,為何美國要幫中國人說話,但是在四十年後俄羅斯人自己拍攝的紀錄片《達曼斯基1969》中,他們彷彿找到了答案:

這是當時中國在全球戰略博弈中精心構建的最後一環。

美國拉偏架,蘇聯惱怒,為啥說中國打贏珍寶島一戰改變世界格局?

根據寫作前翻閱的資料還有一些猜測,我大致為大家復原一下1949至1978年中國一系列動作的關鍵因素。

首先,我國的戰略分為基本目標和最高目標,咱們一個個看:對當時的新中國而言,最基本的目標一定是活下去。

1949年的新中國國力過於羸弱,因此我們要找一棵大樹暫時作為庇護。

然而不到一年美國人的軍隊就已經開到了鴨綠江邊,他們顯然不打算讓我們活下去,所以我們在抗美援朝後一邊倒向了蘇聯。

10年中蘇蜜月,讓中國的工業化走上正軌,中國經濟初步具備造血能力,這時候我們便要追求更高目標:融入世界。

美國拉偏架,蘇聯惱怒,為啥說中國打贏珍寶島一戰改變世界格局?

閉門造車終將落後時代,所以我們開始尋求更廣泛的經濟合作,對朝鮮,對東德,對波蘭,對南斯拉夫,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59年中蘇決裂,明面上看是因為中蘇論戰,但根本原因還是在經濟。

1954年赫魯曉夫訪華,他提出讓中國加入經互會,但我國一口拒絕,因為看穿了蘇聯想讓中國做它經濟附庸的把戲。

且一旦中國加入經互會,那麼中國無疑會淪為蘇聯工業品傾銷地,無法工業化,無疑會動搖我們活下去的基本目標,因此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們經歷了困難時期,但碩果卻是保住了工業的根基。

60年代上半段,古巴導彈危機讓我國獲得了一段喘息時期,後來中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了印度,可我國現階段的追求依舊是活下去這一基本目標。

但是很快,時間來到1965年,這是中國攻守易勢的分水嶺,也是我國戰略目標轉向的核心年份。

美國拉偏架,蘇聯惱怒,為啥說中國打贏珍寶島一戰改變世界格局?

1965年3月,美國大規模介入越南戰爭,很快便陷入戰爭泥潭,此時的蘇聯洋洋得意,美國四面受敵,中國卻在一邊抗美援越的同時,一邊做出了限制北越軍隊的行動。

這是中國對美國釋放出的初步善意,除了基辛格這個老頭子看懂了之外,全美沒有任何一個人看明白,怎麼辦?

1969年,天時地利人和之下,珍寶島戰役一觸即發。

中國要發展,中國有市場,但中國缺本錢。而蘇聯人無法提供這些條件,但對美國人來說卻是難得的香餑餑。

現在中國軍隊在珍寶島直接硬剛蘇聯,說明中國不再忌憚蘇聯,相反中國有了更高層的追求——從活下去變成爭取發展,希望藉助美國的手,有限融入世界市場。

讀懂了這層含義,基辛格立馬叫醒尼克松,旋即對中國釋放出善意。用紀錄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此時的中國比蘇聯離美國更近。

美國拉偏架,蘇聯惱怒,為啥說中國打贏珍寶島一戰改變世界格局?

1969年的珍寶島戰役,勝利意義是偉大的。它是一場代價更小,但收益堪比“抗美援朝”的新轉折。

那是一場被國人長期低估了的邊境戰爭,所以我們看到了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看到了1972年尼克松訪華,看到了1974年新中國引進第二筆外匯投資“四三方案”,看到了1979年中美建交,看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

而這一切,都要追溯到前三十年我國的戰略佈局。

所以我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是當時國內上層領導為中國創造出的戰略機遇,而1969年的珍寶島,恰恰是這一變調中最為兇險的前奏曲。

美國拉偏架,蘇聯惱怒,為啥說中國打贏珍寶島一戰改變世界格局?

時至今日,蘇聯早已成為了前蘇聯,美國也在衰敗的路上一路狂奔,唯有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上奮勇向前。

時至今日,我彷彿真正讀懂了什麼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什麼叫“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

人不能永生,但思想可以永恆,相信沿著這條一脈相承的道路走下去,中國的明天會變得更好。

作者:金陵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