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揭秘春秋小國的生存之道,彈丸小國是如何在霸主手裡存活下來的?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差別,地位的高低,能力的強弱。同樣,國與國之間也存在著各種差別,國土面積的大小,人口數量的多少。因國力的不同,有稱霸一方的大國,也有委曲求存的小國。國力不同,生存的方式自然也不同,強國有強國的方式,弱國有弱國的手段。本就處於弱勢地位的小國在採取國家行動時尤其需要符合實際。小國的試錯成本太高,一旦決策失誤,輕則損傷元氣,重則身死國滅。

揭秘春秋小國的生存之道,彈丸小國是如何在霸主手裡存活下來的?

春秋時期的宋國相對來說還是個小國,在國力上與齊、楚、晉等大國不可相提並論。宋襄公時期,宋國國力有所提高,宋襄公的野心也隨之逐漸膨脹。其時春秋首霸齊桓公剛去世不久,宋襄公意圖仿效齊桓公會盟諸侯,接替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宋襄公派遣使者前往楚國,希望楚國能夠參加宋襄公組織的會盟,承認其霸主地位。楚國是當時的大國,雄居南方,國富兵強。對於宋襄公邀請,楚王允諾參加會盟。會盟之日,宋襄公期待著楚國能在其成為新霸主的道路上助其一臂之力。

事與願違,宋襄公沒有等來楚國的支援,等到的卻是楚國的羞辱。“於是楚執宋襄公以伐宋。冬,會於亳,以釋宋公。”宋襄公的這番遭遇在其決定會盟稱霸時就已經註定了。弱國想要稱霸,自取其辱甚至自取滅亡是唯一的結局。在宋襄公有此想法的時候,公子目夷就曾勸其打消這個念頭:“小國爭盟,禍也。”可惜宋襄公對這一良言忠諫置若罔聞。

揭秘春秋小國的生存之道,彈丸小國是如何在霸主手裡存活下來的?

同樣是小國,戰國時期的東周在處理一次棘手的外交問題上則顯得手段十分高明。當時,秦國想要借道東周攻打韓國。夾在中間的東周進退兩難,無論是秦國還是韓國,東周都得罪不起。

正當東周左右為難之時,一個名叫史厭的人給東周提供了一個一石三鳥的妙計。“何不令人謂韓公叔曰:秦之敢絕周而伐韓者,信東周也。公何不與周地,髮質使之楚?秦必疑楚不信周,是韓不伐也。又謂秦曰:韓強與周地,將以疑周與秦也,周不敢不受。秦必無辭而令周不受,是受地於韓而聽於秦。”史厭建議東周勸說韓國給東周一塊土地,並且派使者出使楚國,另外東周再向秦國解釋自己受地於韓是迫不得已。

如此以來製造出韓國和楚國聯合的假象,以此迫使秦國忌憚於韓楚聯合而不得不放棄攻韓的計劃。經過這番操作,韓國可以解除秦國對自己的威脅,東周既沒有得罪秦、韓兩國,而且還無償得到了一塊土地,此舉可謂化兇為吉。

揭秘春秋小國的生存之道,彈丸小國是如何在霸主手裡存活下來的?

透過以上宋襄公和東周的例子來看,小國限於國力的弱小,切忌出頭爭強,另外在處理兩難問題時應以智取而非力勝,無論進取還是自保,都要立足於小國的實際。對於國家來說如此,對於集體、個人來說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