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代中國人嫁女真不容易,弄不好就要搭上全部家產

現代人的思想觀念開放,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男女不願受到婚姻的束縛,以至於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不婚族”。對於父母來說,這些“剩男剩女”無疑讓他們無比頭痛。 從資料上來看,宋朝人似乎面臨與現代人相同的“剩女”問題。

古代中國人嫁女真不容易,弄不好就要搭上全部家產

難道是因為宋朝的姑娘長相寒磣,沒有人喜歡?

並非如此,真正的原因是當時的宋人對嫁妝的要求過高,尋常人家根本無法負擔天價嫁妝。相比於宋朝人,現代人幸福得多。現在的絕大多數“剩女”,不出嫁的原因都不是因為家裡籌辦不起嫁妝。

古代中國人嫁女真不容易,弄不好就要搭上全部家產

那麼,宋朝人嫁女,要準備多少嫁妝呢?

我們且來舉三個直觀的例子: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的能臣,他的仕途很順利,有頗多積累。范仲淹發跡以後,不忘早年關照過自己的族人,將範氏全族都養起來,成為名副其實的範氏族長。在當時,范家不論是誰辦紅白喜事,范仲淹都會慷慨解囊,出錢資助。

由於範氏是個大家庭,府上的家庭成員非常多,為了做到不偏不倚,身為族長的范仲淹立下這樣的規矩:族裡的男丁娶妻,范仲淹會資助二十貫錢的彩禮;族裡的女子出嫁,范仲淹會資助三十貫錢的嫁妝。顯然,給女子採辦的嫁妝遠比男丁出的彩禮貴重得多。

我們知道,宋朝時期的“貫”相當於一千文錢,范仲淹立下這個規矩的時候,一貫錢能買到二十石大米。在宋朝時期,一石大米相當於現在的六十五升,跟現在市面上一百斤一袋大米的重量差不多。折算下來,當時用一文錢能買到一公斤大米,一貫錢能買一噸大米。按照當今的市價來看,一噸大米約摺合人民幣四千元。

古代中國人嫁女真不容易,弄不好就要搭上全部家產

有了現代購買力作為標準,我們也就能衡量出宋朝時期的“貫”價值約為四千元人民幣。二十貫相當於八萬人民幣,三十貫相當於十二萬人民幣。由此可見,范仲淹是非常慷慨的,每個族人結婚他都會籌備一大筆錢。透過這件事,我們也能看出宋朝嫁女絕非易事,嫁妝動輒十萬元,普通老百姓根本無力承擔。

范仲淹是高官,積累頗豐,幾十貫錢對於他來說只是九牛一毛,說起來范家的女子根本不愁嫁。相比於范仲淹,同樣是名人的蘇轍就有些慘了。按理說蘇轍官運亨通,根本沒理由缺女兒的嫁妝錢,不過為了給女兒籌措嫁妝,蘇轍仍被扒了半層皮。宋徽宗年間,蘇轍為了嫁女,賣掉了他早年在河南新鄉買的一塊田地,湊了九千四百貫,當做女兒的嫁妝。

當然,蘇轍所處的時期銅錢的購買力大不如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當時的一貫相當於現在的三百元人民幣,折算下來約合二百八十萬元人民幣。蘇轍在日記中是這樣寫的:“破家嫁女。”很難想象,官拜宰相的蘇轍,竟在嫁女問題上如此犯難,為了籌辦女兒的嫁妝,蘇轍險些破產。

古代中國人嫁女真不容易,弄不好就要搭上全部家產

同樣生活在宋朝的縣官袁採對嫁女問題同樣有發言權,袁採在職期間,處理過不少關於婚姻的民事糾紛。袁採稱,一個普通人家,如果沒有殷實的家底,必須得在女兒年幼時就開始攢錢,提前為嫁女做出準備。

換言之,當時的老百姓必須早點存錢,否則等到女兒出閣時,就會發現嫁妝不夠,置辦不起像樣的嫁妝,只能變賣家產湊錢。不過,袁採並沒有說要在兒子年幼時開始攢錢,提前給兒子準備彩禮。由此可見,與嫁女相比,兒子娶妻根本不會給家庭造成如此巨大的財務負擔。

作為一名置身事外的後來人,我們能以更客觀的角度看待宋朝的嫁女問題。范仲淹非常有錢,他給族人制定的嫁娶標準絕對比平民百姓高得多。更何況,就算范仲淹為族女準備了嫁妝,女孩的父母也會另添一筆,所以範氏女的實際嫁妝絕對比三十貫多。

古代中國人嫁女真不容易,弄不好就要搭上全部家產

相比之下,蘇轍的家底也遠非普通百姓可比,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湊出幾百萬來給女兒籌辦嫁妝。更多的老百姓,苦於天價嫁妝無法嫁女。南宋初年,四川華成縣做過統計,同年當地有幾百名適齡女子未能出嫁。

這些女孩之所以沒法嫁人,並不是因為長相問題,而是因為當地有“巴人娶婦,必責財於女氏”的規矩,普通家庭根本無法負擔得起這筆嫁妝。

參考資料:

【《宋史》、《中國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