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康熙與祖母孝莊濃濃的祖孫情

康熙有個好祖母,孝莊也有個好孫兒!康熙和孝莊的祖孫情!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孝莊突然病倒。此次病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嚴重,康熙皇帝萬分焦急,他親自到慈寧宮侍疾,親嘗湯藥,晝夜不離地陪伴在祖母的病榻邊。他還特地傳諭內閣:非緊要之事,不要上奏。

康熙與祖母孝莊濃濃的祖孫情

康熙帝儘管召集了天下名醫,他給刑部下諭:“朕侍奉太皇太后,朝夕承歡,謹遵慈訓,竭誠奉養。現太皇太后身體不適,朕日夜牽掛,寢食難安,默默祈禱上天保佑,延長太皇太后的壽命。上天有好生之德,朕願意以寬待世人來祈禱上天保佑太皇太后。所有內外問刑衙門,見監重人犯,除十惡不赦罪及貪官、光棍不赦外,其餘已經奉旨監候死罪重犯,概行減免發落。

在人世的一切辦法均告無效的情況下,康熙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冥冥之上天。只要能讓祖母病好,康熙願意做一切事情。為了使太皇太后康復,康熙甘願做違例之事。

不久,康熙向幾位大學士下聖旨,稱:“自太皇太后聖體違和以來,多方醫治,均為奏效,病逝漸增,甚為可慮。朕夙夜憂懼,現欲親自前往郊垣,虔誠禱告祭祀,以求上天保佑太皇太后慈躬和像,永獲康寧。可將朕的意思傳諭九卿。”

康熙與祖母孝莊濃濃的祖孫情

九卿重臣得到聖旨後,上奏到:“皇上至孝,超越萬古,太皇太后違和,皇上朝夕在慈寧宮,席地奉侍,親調藥餌,寢食俱廢。聖孝之誠,必當感格穹蒼。臣等愚見,似不必皇上親到天壇致祭,天心自為默佑。”

顯然,眾臣雖然不便違背康熙的旨意,但對皇帝親自到天壇致祭,還是覺得不大合適。因此,他們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透過大學士轉奏給康熙。

康熙決心已下,並不聽從眾臣的建議。再次發下諭旨要前往天壇祭祀,諭旨下發後,再無人出面阻攔。按照規矩,祭祀之前,必須有一段時間只食素食,以示對上天的尊敬。這一過程稱為齋戒。禮部因此上奏:“請皇上選擇齋戒、告祭日期。”

康熙馬上傳諭:“朕在宮中,每日都在齋戒,可於明朝步行,恭祭祈禱。”接著,康熙帝率諸王、貝勒、貝子、公及文武官員等,步行到天壇致祭。康熙帝親自撰寫了祝文:

康熙與祖母孝莊濃濃的祖孫情

“……值茲危殆,方寸憒迷,用敢潔蠲擇日,謹率群臣,呼籲皇穹,伏懇憫念篤誠,立垂昭鑑,俾沉痾迅起,遐算長延。若大數或窮,願減臣玄燁齡,以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為此匍伏壇下,仰祈洪佑,不勝懇禱之至。”

34歲的康熙帝對上天祈禱,願意減少自己的壽命,以延長太皇太后的在世之日。此種誠意,令在場之人無不感動。堂堂的康熙大帝,親歷過多少風雲變幻,將一個諾大的帝國帶向盛世。可是,在這個時候,他卻是一個至情的孝子孝孫,他哭喊著,痛苦著。

飽受病痛折磨的孝莊,看到自己的孫兒如此孝順,忍不住老淚縱橫。晚景如此,即便自己受再多的苦再多的難,也值了。她拉著康熙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因我老病,你日夜焦勞,竭盡心力,所有服用以及飲食之類,無所不備。我感到很滿足。你如此竭誠體貼,實天下之至孝。惟願天下後世,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

康熙與祖母孝莊濃濃的祖孫情

此時的孝莊仍在想著國家社稷,想著康熙如此孝順,可以作為“以孝治國”的典範,使大清王朝更加和諧穩固。可是康熙帝如此下去勢必要被熬倒。諸王、貝勒、貝子、大學士、尚書、侍郎、侍衛等,一同跪在慈寧宮前,請皇上回宮,稍微休息。

康熙並不答應,說:“太皇太后病勢,漸覺深篤,朕心憂慮焦灼,即便回宮,也覺不安。你們所奏,朕知道了。”他仍然守候在祖母身邊,給祖母以安慰。

孝莊自知不起,告誡孫兒凡事以大清江山為重,不要為私情所感。康熙含淚點頭。彌留之際,孝莊向孫兒交代了最後一件事:“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去,務於孝陵近地擇吉安厝,則我心無憾矣。”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子時,75歲的孝莊病逝於慈寧宮。在清廷公佈的遺囑中,孝莊簡要講述了自己再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三朝中的經歷,然後著重回顧康熙朝的經歷,表達了對孫兒康熙及太平盛世的欣慰之情。最後提出,要皇帝勉自節哀,中外文武群臣恪盡職守,共承無疆之福。

康熙與祖母孝莊濃濃的祖孫情

這位為大清江山效力近半個世紀的一代女政治家,就這樣走完了她的一生。就連她最後的遺囑,也體現了她的一貫作風:凡事均為大清社稷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