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印度要將“象棋”申遺,申請6次皆被拒,聯合國的答覆讓他們沉默

“十橫九縱列九宮,糧草未動兵馬行。 楚漢只在單手間,笑看士卒入帳庭”,中國人談起象棋,那可都是眉飛色舞。公園裡若是有人下象棋,不多會便是鬧哄哄的場面,雖說“觀棋不語真君子”,但是為了一招棋吵得不可開交的大有人在。

印度要將“象棋”申遺,申請6次皆被拒,聯合國的答覆讓他們沉默

如今大家都知道象棋是我國國粹,但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也總有人覬覦,這不除了韓國總是想著剽竊之外,印度也已經向聯合國6次申遺中國象棋。雖然每次都被駁回,但印度人彷彿並不甘心,他們的也有著自己充足的理由。

事實上,中國為象棋的起源國的說法還是在上世紀70年代才逐漸形成,而早在300年前就已經有了象棋起源於印度的說法,首先提出這個觀點的是生活在18世紀的英國語言學家威廉·瓊斯,他的基本論據相當簡單。首先他判斷東西方的象棋大同小異,所以應該擁有同一個祖先。

印度要將“象棋”申遺,申請6次皆被拒,聯合國的答覆讓他們沉默

然後,威廉覺得中國象棋有“象”這個字,而且棋盤上還有象字棋子,那麼就象棋就已經和大象有很深的關係。但中國沒有大象,而印度卻不僅盛產大象,而且有著馴服大象來戰爭的傳統,所以象棋應該是起源於印度。

印度要將“象棋”申遺,申請6次皆被拒,聯合國的答覆讓他們沉默

當然,這種推掉相當站不住腳,也可以說是枉為語言學家這個稱號了。倒是印度自己挖出了個古籍,上面記載的一種叫“恰圖蘭閣”的棋能更加有力地證明印度曾經擁有過象棋,而印度也正是相當嘚瑟地拿著這條自以為的“鐵證”其申遺的。

印度要將“象棋”申遺,申請6次皆被拒,聯合國的答覆讓他們沉默

只是申遺也罷,他們申請“恰圖蘭閣”棋便好,為何還要以此來申請中國象棋呢?這其中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首先我們來說說中國的大象,1800年前曹衝稱象的故事我們都學過,再將時間提前一點,春秋戰國時期的南方人就擅長用象來打仗。

《呂氏春秋》記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也就是說我國至少在商朝時期就已經在馴服大象,用以征戰了。《左傳》中也說“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當時正是楚軍和吳軍交戰,楚昭王親征不敵,便用火點著了大象的尾巴,讓大象踐踏吳人。這也證明了,古中國不僅產象,也有戰象,只是可控性太差,被逐漸淘汰了。

印度要將“象棋”申遺,申請6次皆被拒,聯合國的答覆讓他們沉默

再來說說中國象棋,僅僅是“楚河漢界”這四個字就已經說明了中國象棋傳承下來的文化與其他棋種的不同,但事實上中國最初的象棋遠遠要早於秦漢時期。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宋玉就已經在《招魂》中記載了象棋的雛形:“菎蔽象棊,有六簙些”。

若是以此為準,中的象棋的至少已經有2000年的歷史。不過還有其他各類古籍記載象棋是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堯舜禹時期發明的,舜帝在年輕的時候常遭到弟弟的加害,舜上位後只是將自己的弟弟囚禁起來,又擔心弟弟覺得無聊,便發明了象棋。

印度要將“象棋”申遺,申請6次皆被拒,聯合國的答覆讓他們沉默

中國象棋也不是一開始就是現在的模樣,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的發展。最初的象棋每方只有6枚棋子,唐朝時期,象棋每方的棋子減少到了“將、馬、車、卒”四種,當今的國際象棋也和唐朝時期的象棋棋盤一樣。

北宋時期,由於火炮被髮明瞭出來,中國象棋又增加了“炮”,此外“士”和“象”也是這個時期增加進去的。也就是說“象”不僅在最開始並不存在於中國象棋的棋盤上,而中國象棋中的“象”指的是“丞相”的“相”,並不是“攻擊棋”,而屬於“防守棋”。

印度要將“象棋”申遺,申請6次皆被拒,聯合國的答覆讓他們沉默

明朝的時候,為了更好區分,其中一方的“將”又變成了“帥”,現代中國象棋才徹底定型。而反觀古印度的“恰圖蘭加”是4人遊戲,與中國“雙人對弈”、“陰陽互根”的傳統文化有著明顯的差別。

印度在第6次拿著中國象棋申遺的時候,聯合國面對他們的無賴行為還直接駁斥:“象棋上面的字都看不懂嗎!”印度這才消停沉默了。那麼,這麼濃郁的中國漢文化的棋類,並且還和“恰圖蘭卡”棋有著明顯的印度人為何還偏偏要屢次三番拿去申遺呢?

印度要將“象棋”申遺,申請6次皆被拒,聯合國的答覆讓他們沉默

我國象棋特級大師王斌對此事的思考就相當深遠。他認為印度一點也不傻,也不是瞎胡鬧,而且這是他們有預謀的行動。中國象棋上有明顯有漢字,僅這一點,印度就沒有辦法申遺,但他們就是想要鬧騰起來,向世界炒作象棋是“印度起源論”。

印度要將“象棋”申遺,申請6次皆被拒,聯合國的答覆讓他們沉默

而“恰圖蘭卡”的傳承已經斷絕,就算是他們申遺成功了,他們自己不會下,在國際上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只有將市場龐大的中國象棋拿到手,才有可能擴大印度文化的影響力。正所謂“河界三分闊,智謀萬丈深”,對手看似荒誕的行為,背後通常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心機,但是中國象棋人的智慧之深又豈是靠“碰瓷”就能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