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老人臨終前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叫醒”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捱打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的探索史。在這個年代的許多有志人士,終其一生都只想著一件事,那便是喚醒國人、救亡圖存。他們為此付出了很多,有人以筆為武器,有人棄文從武,有人創辦學校,有人興辦實業。

還有的人則投身教育,今天要說的這位老人便是投身教育的人之一,他在臨終前。還滿含熱淚地說:我是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把中國叫醒。這番話不免讓人有些心酸,聽了頗有些唏噓,那麼這位老人是誰?他又做過什麼事呢?

老人臨終前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叫醒”

說到這位老人,其實許多人或許已經看過他的照片,在中學教科書在內的大小歷史著作中。都會有這麼一張照片,上面是七個人,端坐正中的是一個盡顯德高望重之相的老人。簇擁著他的,是轟動一時的七君子事件主人公,救國會七君子: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樸,章乃器,王造時,史良和沙千里。

而這位老人名叫馬相伯,七君子入獄的時候,馬相伯曾多方營救。這才有了那張合影,沈鈞儒還親自在照片上題書:唯公馬首是瞻。今天便來說說這位民國大教育家的生平,他生於農曆1840年3月6日(陽曆1840年4月7日),江蘇丹陽人。由於父母都信奉天主教,故他尚在襁褓時便受了天主教洗禮,成為天主教徒。

老人臨終前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叫醒”

因著這層關係,他從小便就讀於各國耶穌會創辦的學校,攻讀過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哲學、神學、數理等學科。畢業後在徐匯公學擔任囂張,入了耶穌會,並在耶穌會中有兼職。不過在清光緒二年(1876年),他便退出了耶穌會,因為一件事。19世紀70年代中後期,正是丁戊奇荒發生的時間,這一場席捲中國的特大饑荒造成了至少千萬人的死亡。

看不下去的馬相伯自己籌集了白銀兩千兩,用來救濟災民,結果反遭教會幽禁“省過”。馬相伯憤而退出耶穌會,不過依然信仰天主教,開始從事外交和洋務活動。先後去過日本、朝鮮、美國鄧第,其中朝鮮與日本的對比讓他深受啟發,認為國家富強之術在於提倡科學、興辦實業。可朝廷未必會聽,他上的書皆石沉大海,1899馬相伯辭官回滬。

老人臨終前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叫醒”

從此他走上了與弟弟完全不一樣的道路,他的弟弟馬建忠是清末民初著名外交家,也是韓國國旗太極旗的設計者。回家待了一段時間,馬相伯意識到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材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設立學堂為先。

於是他毅然決然的將自己的全部家產捐獻給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為創辦中西大學堂的基金,並立下字據證明該產業為中西大學建成後的學生助學金。馬相伯的全部家產,是上海松江、青浦等地的三千畝田產,一絲未留。

老人臨終前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叫醒”

1902年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發生墨水瓶事件,大批學生退學,蔡元培介紹部分學生向馬相伯求學。於是馬相伯在第二年,租用徐家彙老天文臺餘屋,正式以中西大學堂的理念創辦了震旦大學院。震旦是梵文,中國之謂,有東方日出前途無量的意思。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社會各界都為此欣喜,而震旦大學院也培養出了許許多多的名人。

比如說于右任、邵力子、李青崖、徐朗西、竺可楨等,此前于右任曾因嘲諷清廷被緝拿,是馬相伯親自架舟將他接到校中掩護。從創辦開始,馬相伯也經歷過不少磨難。但好在有學生、張謇、嚴復等支援,總算熬了過來,因為南從周的參與震旦成了空殼。馬相伯隨之創辦了復旦,也就是現今復旦大學的前身,這名字也飽含深意。

老人臨終前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叫醒”

取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的: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思是自強不息,還有不忘震旦之舊,更含復興中華之意。震旦也好復旦也好,馬相伯都將他一生心血,投在了中國教育上。遺憾的是他沒能見到祖國解放的那一天,反而是在國家最危難的時候離世,因而他去世前才滿懷擔憂。

九一八事變時,馬相伯九十一高齡,深感國難深重。不顧高齡依然為救亡奔走呼號,親自揮毫作榜書,義賣籌集的十萬元全部給了義勇軍。先後發起組織多個愛國救亡團體,寫下恥莫大於亡國,戰雖死亦猶生。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幾個月後上海淪陷,馬相伯本來準備應于右任之邀前往滇、蜀。

老人臨終前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叫醒”

無奈因病在越南諒山停下了腳步,1939年是他的百歲誕辰,全國各地和有關團體都遙祝百齡典禮。他給上海復旦同學會回了一封信,上寫: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老朽何為,流離異域。正愧無德無功,每嫌多壽多辱!病重之時,憂國之情更深,含淚說:我只是一隻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

同年10月20日,湘北大捷的訊息傳來,馬相伯興奮得睡不著覺。病逝也就更加加重了,11月4日溘然長逝,後靈柩於1952年迎回。輾轉之下,1984年4月6日,遷葬到了宋慶齡陵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