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當莫斯科會戰進入關鍵時刻,希特勒為什麼不增加對莫斯科的投入?

希特勒當時已經熬不出幾鍋湯了,他拿什麼增加對莫斯科的投入?

這個莫斯科戰役其實是巴巴羅薩行動的尾聲,德軍一定程度上放棄了對佔領帶的擴張,集結了重兵想要攻克莫斯科,畢其功於一役。

當莫斯科會戰進入關鍵時刻,希特勒為什麼不增加對莫斯科的投入?

希特勒認為,只要打下莫斯科,戰役便可以安穩的告一段落,蘇軍將被趕進寒冷的荒原之中,暫時失去反攻能力。

然而德軍並沒能打破莫斯科的防禦,反倒讓自身被拖在了城下。

蘇軍前期以衛星城和無畏的坦克反突擊阻止了德軍的深入。中期又透過層層堅固的防禦帶和人命死死卡住了德軍。

德國的兵力並不是不夠,但他們被蘇聯帶入了消耗戰略中,根本無法發揮一貫的閃擊戰打法。

等到德軍明白的時候,莫斯科之戰的局勢已經變得很微妙。

當莫斯科會戰進入關鍵時刻,希特勒為什麼不增加對莫斯科的投入?

許多德國軍人都意識到,此時不應該再打了,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冷靜的接受失利,然後以最小的損失撤離,然後再尋求反擊。

德軍總部也明白風險,但如果不拿下莫斯科,德軍戰略上的優勢就不復存在了,倒不如苦點累點再血拼一把。

實際上,德軍已經為打破莫斯科戰役的局勢展開過不少努力,包括髮動新的行動,追加兵力,增加航空保障,但要麼收效甚微,要麼被蘇軍挫敗。

而且對於喜歡賭博的希特勒而言,他根本就不會接受失敗,他要的是勝利。

結果,德軍被蘇軍透過戰略焊死在莫斯科城下。

漫長的補給線和糟糕的交通是德軍最大的軟肋,前沿大軍越多,德軍的補給形勢就越嚴峻,以至於造成了杯水車薪的局面。

比如常說的“德軍不準備冬衣”,當年德軍其實準備了不少冬衣,甚至還搶了蘇聯被服廠日夜趕製,但脆弱又漫長的補給線實在令人絕望,他們需要負擔彈藥,燃料,人員,食物等很多東西,哪個都重要。

當莫斯科會戰進入關鍵時刻,希特勒為什麼不增加對莫斯科的投入?

當時戈林曾經對希特勒保證,能靠空軍完成對莫斯科德軍的補給,但德國人顯然高估了當時航空運輸的能力以及部隊的消耗速度。

於是德軍硬是被拖到了冬季,陷入了最可怕的進退兩難境地。

這會兒想撤也不可能了,還談什麼增加力量打贏?

當莫斯科會戰進入關鍵時刻,希特勒為什麼不增加對莫斯科的投入?

德軍尷尬的要命,就算突破蘇軍外線防禦,攻進莫斯科,等待他們的還有同樣血腥艱難的巷戰。

所以,實際上戰爭進行到11月底的時候,德軍已經可以說失敗了,只是退無可退,不得不硬撐著尋找其它轉變的戰機。

當莫斯科會戰進入關鍵時刻,希特勒為什麼不增加對莫斯科的投入?

但那年冬天的嚴寒依然超出了德軍的預計,缺少彈藥、食物補給的軍隊規模雖大,戰鬥力缺失卻非常嚴重。

嚴寒給德軍坦克、大炮等重灌備也帶來了致命威脅,它們被凍壞,凍癱,或者變得非常難以使用。

此時蘇聯從遠東調集了大批部隊,作為生力軍投入到戰場,在1941年12月5日開始轉入全面大反攻。

蘇軍已經適應嚴寒,而德國的集團軍群卻變成了叫花子。

當莫斯科會戰進入關鍵時刻,希特勒為什麼不增加對莫斯科的投入?

即便如此,德軍某些部隊還是在連續慘敗,大批部隊被圍殲的局勢下完成了節節防禦和區域性反擊,阻止了蘇軍擴大戰果,形成了相持局面。

當時德國也確實發生了後方產能與前方消耗的矛盾,隆美爾在北非打得如火如荼,卻也消耗了大量的重灌備,讓希特勒痛並快樂著。

1941年北非的局勢已經轉向下坡路,德意軍隊損失慘重,補給卻極度缺乏,41年11月的時候反倒給英軍反攻了,差點被全殲。

而蘇聯的列寧格勒等地區也一直在堅守和反抗,這座城更狠,他們在德軍重圍中堅持了900天。

德國莫斯科戰役的失敗,與急進的戰略有脫不開的關係,並不是兵力不足,而是重重大軍都被套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