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赤壁之戰後,曹操為啥不再打1次江南?最後12年,他到底在幹啥?

漢中之戰,曹操曰:“既得隴,何望蜀?”(引用自《後漢書》)。給大家講人心要知足的大道理。西征馬超也算不得什麼國戰,更像是被逼無奈的邊境防禦反擊。濡須口被孫權雲淡風輕地文青嘲諷:

“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也不過笑嘻嘻地拿著信對左右說:“孫權不欺孤也!”還對著長江嘆息:“生兒子就應該生像孫仲謀這樣的啊!”這和赤壁之前的:“孤欲與將軍狩獵於江南。”(《資治通鑑》)那副囂張氣焰相比,幾乎不可同日而語。

活脫一副姨母態。

為啥?

赤壁之戰後,曹操為啥不再打1次江南?最後12年,他到底在幹啥?

難不成赤壁一役後,曹操的心氣不夠了?不再像以往那樣殺伐果斷了?非也。

來拉個最後12年的魏武征伐清單吧

:211年,出征馬超韓遂,215年,出征張魯。218——219年,與劉備鏖戰漢中。219年,準備親征關羽(只是其時關羽已經敗了)。

再加上前後各2次的四臨巢湖。

11年內8次出征。

大漢魏王的征伐頻率依然還是很高的。規模不大?來個最典型的: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進軍濡須口,號步騎四十萬(《資治通鑑》)。這規模算大不?

赤壁之戰後,曹操為啥不再打1次江南?最後12年,他到底在幹啥?

當然了,再像以往那樣對待袁紹、袁術、張繡、呂布之類的。動不動就”大破之“自然是沒法比。保持了強度卻不能得到相應的結果。無非是

難以抗拒天下三分大勢的無奈

而已。曹老闆一直很努力,而且努力至死,只是戰勝不了頭風和時間。

一方面,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最好時機。南方2家都站穩了腳跟,再想剪除已經很難。孫權這邊:赤壁之勝的最大意義在於

幫助其完成了內部整合

。張昭那批“帶路貨”,從對北方政權的跪舔仰慕(魯肅:累官固不失州郡也)。

很快轉變為——事實向這些人證明了:江東確實有割據自保的能力。4年後的濡須之戰就可以看出,

僅僅是為了維持淮南防線

(戰略相持戰)。曹老闆和東吳已經打得很膠著,不再像以往那樣成碾壓態勢。

赤壁之戰後,曹操為啥不再打1次江南?最後12年,他到底在幹啥?

與劉秀時期相比,漢末的北方是一個因為戰亂、瘟疫、人口逃亡的北方。漢末的南方又是一個開疆、恢復、人口接納的南方。足以構建另一套獨立的行政體系。而劉備這邊,最大的意義在於

趁亂找到了荊南落腳地。

僅僅是一個江陵城,對於曹魏來說,也是終其亡國也沒可能逾越的坎。具體可參考223年:江陵攻伐戰。由曹丕坐鎮,集曹真、張郃、夏侯尚等名將,面對東吳朱然的

數千病弱之兵,足足圍攻了6個月也沒能打下來。

那麼210——214年,曹操攻取江陵有多大難度就可想而知了。曹操重振旗鼓,再次南下之心,從來都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赤壁之戰於208年11月結束。

僅僅4個月之後,209年3月,曹操便“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

赤壁之戰後,曹操為啥不再打1次江南?最後12年,他到底在幹啥?

同年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期間可能是覺得譙水還不夠大,轉場又去了淮河搞水軍訓練。而且從《武帝紀》的記載來看

,整整一年都在鼓搗這事

。約摸著這水戰之踵,已經成了雄心之殤。

另一方面,統一天下重要嗎?重要。然而對於業已54歲的曹操來說,未必是第一重要。從54歲到66歲,

最後這12年裡,曹操在幹嘛?

來看看這人生倒計時吧。”罷三公,置丞相。“——208年,54歲。”討馬超、韓遂。“——211年,57歲。

”天子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212年,58歲。”策命為魏公。“——213年,59歲。”天子使魏公位於諸侯王上。“——214年,60歲。”徵張魯。“——215年,61歲。”進公爵為魏王——216年,62歲。“

赤壁之戰後,曹操為啥不再打1次江南?最後12年,他到底在幹啥?

”敗漢中——217年,64歲。“然後就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去世,享年66歲。翻一年,曹丕代漢,滅漢立魏矣。此時的曹操,在

事業發展達到一定體量的時候

(十分天下居其七:十個州)。

自然要考慮的:是”有限責任“,還是”換股上市“的問題。我和漢獻帝的關係該怎麼處理?到底是持續漢家王朝,還是把偌大個基業寫進”基本法“,納入”遺產稅“?自己究竟是做周公還是周文王?

優秀的兒子有很多,江山該留給誰?

經年以來,那麼多的謀臣良將,他們到底支援誰啊?像荀彧那樣,一直

把我當外包,然後想解約的。

最後是要殺掉,還是殺掉,還是殺掉呢?所有的這些問題,都涵待解決。重心回到廟堂之上,為曹家後人鋪好一條妥善之路而已。

赤壁之戰後,曹操為啥不再打1次江南?最後12年,他到底在幹啥?

有人說,赤壁之戰是曹操的人生分割線。至此以後,便收起了一統天下的雄心。甚至還因為他喜歡文學,把從討伐董卓開始,

一直到“酈酒臨江”的詩作

拿出來說事:你看,大漢魏王並非不想捲土而來,只是累了、疲了、倦了。

搞得好像他有那個能力似的。曹操的詩篇,讀讀也就算了。真要當成心路歷程。豈不聞他左手能作詩“生民無遺一,念之斷人腸”,右手也能造就徐州、宛城之屠幾十萬,堵得泗水不能流麼?一直覺得,曹操向來

是歷史上比較高估的1個人。

赤壁之戰後,曹操為啥不再打1次江南?最後12年,他到底在幹啥?

就像後世太宗評價裡的:

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說起來挺苦澀的。劉邦是48歲才開始起兵。但人家運氣好,僅僅5年就滅了項羽一統天下。比起劉秀,起兵14年也就一統了天下。一個從30歲開始領軍,到赤壁那年,已經54歲。24年了。

連北方也無法統一。你還能指望他幹啥?好了,客觀點,不是老曹不努力,而是大耳朵太狡猾。兩句話:老賊欲代漢久矣。從一開始只管軍事鬥爭,到軍事鬥爭、篡位奪權、家務瑣事牽扯精力,最後就是你看到的結果,

各條線都壓住了,但也沒辦法更進一步。

赤壁之戰後,曹操為啥不再打1次江南?最後12年,他到底在幹啥?

捎帶,本來“奸雄”一詞嘛,早已成了石錘。不料被波了一次“鐵粉”,形勢所迫也就罷了。後來某教授愛品三國,夾帶私話強洗了一波。此節目受眾甚廣,哪怕是個

小學生只要不聾也能聽個樂呵

,民間影響大。再加上如今社會禮儀堪憂。

一大堆成功學、厚黑家奔走四方,本著人不要臉萬事能成的態度,連司馬宣王都有人粉。就更別說面子活做到高層次的曹孟德了。曹操:我隔三岔五屠個城,到了21世紀都能被追捧,再看看隔壁那個傻子,當了一輩子好人被人罵假仁義。這波不虧啊。

這“可愛”,如我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