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5個耳熟能詳的熟語典故,背後的來歷鮮為人知!

1、吃 香

“吃香”一詞據說來源於宋朝。當時京師流傳著“三班吃香,群牧吃糞”的說法。

宋滅唐後,繼承了唐代的制度,在宮廷內設有三班之職,分別為東頭供奉、左右班殿直和殿前承旨。這三班都隸屬於宣徽院。宋朝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另外設定三班院,以崇儀副使蔚進負責的管理,根據個人的功勞和能力,分別委任在院內和院外做事。

5個耳熟能詳的熟語典故,背後的來歷鮮為人知!

當時,在院外做事的有八千餘人,在院內做事的也經常有數百人。這些人身居高位,而平時的工作很簡單,並且權勢越來越大。每年的乾元節,他們都湊錢到廟裡進香,來慶祝聖壽,這叫做“香錢”。判院官常將其餘的錢用作餐錢,據說這就是“吃香”一詞的最初含義。

“吃香”現在泛指受歡迎,受重視。

2、大 夫

“大夫”一詞,作為“醫生”的含義出現,最初來源於宋徽宗政和年間的醫官官職。

宋朝時,醫學制度和醫學教育就有了相當的發展,負責管理醫療行政的官職很多。宋制翰林醫官院醫官就分七級,而官職就更多了,有22種,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醫、和安郎、翰林醫正等等。所以,“大夫”最初是醫官的官職名稱,從那時起,人們就稱呼醫生為“大夫”了。一直到現在,人們仍沿稱醫生為大夫。

5個耳熟能詳的熟語典故,背後的來歷鮮為人知!

另外,大(dà)夫,還作為古代官名使用,現在這種用法已經消失了。西周以後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大夫世襲,有封地。後世遂以大夫為一般官職之稱。秦漢以後,中央要職有御史大夫,備顧問者有諫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諫議大夫之官,至明清廢。隋唐以後以大夫為高階官階之稱號。清朝高階文職官階稱大夫,武職則稱將軍。

現在,“大夫”一詞只作為醫生的代名詞。

3、大亨

“大亨”一詞來源於舊上海。舊時上海稱有勢力的官紳﹑富商或大流氓為“大亨”。

19世紀中葉,英國人約翰?亨生髮明瞭一種名為“亨生”的馬車,當時人們稱這種在車後駕駛的雙輪小馬車為“亨斯美馬車”。第一個擁有這種馬車的華人是《申報》老闆史量才,而且是花費了數十萬銀兩從一個德國人手中買來的。於是,當時的上海人就將擁有這種馬車的人稱為大亨,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另外,在《易經》裡,也經常出現 “亨” 這個字。如《無妄》卦裡,就有“大亨以正”之說。這裡的“大亨”,其實是亨通而順利無阻的意思。

“大亨”, 其最初意思專指稱霸一方的幫會頭目或達官鉅富,現在通指社會上有權勢、有地位的人。

4、導遊

“導遊”一詞是從“響導”一詞演化而來的。

“響導”這一稱謂,在我國古代是軍隊中的一種專用名詞。《孫子兵法》中就有“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響導’者,不能得地利”之語。

春秋時期,大政治家管仲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於沒有熟悉地理的嚮導帶路,齊軍在回家的路上迷失了道路,不知所措。後來,管仲提出一個辦法,說:“老馬之智可用也。”於是就挑選了一匹老馬,解脫了它的韁繩和鞍具,放任它自由自在地往前走。就這樣,齊軍跟著老馬,找到了返回的路。實際上,這匹老馬就起到了嚮導的作用。因此,後來留下一句“老馬識途”的成語,流傳至今。

5個耳熟能詳的熟語典故,背後的來歷鮮為人知!

在我國旅遊業中,早年一直沿用“響導”這一稱謂。後來,將“響”改為“向”,即嚮導。現在,人們也說嚮導,但在旅遊業中又將“嚮導”稱作“導遊”。

5、八婆

“八婆”一詞多用來形容那些平常在生活中對別人的隱私感興趣,沒事喜歡背後議論人,亂講別人閒話的女人。最初來源於香港。

相傳,在香港開埠初期有一個名叫朱燕的女子,她在家中排行第八,人稱“八婆”。朱燕是當地富商何東家族裡的一名傭工。因香港當時是英租界,所以當地英國人很多。

5個耳熟能詳的熟語典故,背後的來歷鮮為人知!

有一次,一個英國商人想得到何東的家族秘密,便收買了朱燕。朱燕被錢財迷昏了頭腦,便偷偷將主人家的家族秘密售予了英國商人。後來被人發現,引起了一場轟動,朱燕的行為被華人嚴厲指責。當時,人們只要提到八婆朱燕,就深惡痛絕,所以“八婆”一詞便成了當時社會流行的負面詞語。

隨著時間的推移,“八婆”一詞逐漸演變成愛管閒事女子的代名詞,並慢慢由港澳臺地區傳到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