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的玄武門之變情節有硬傷,司馬光為什麼明知故犯?

公元626年六月四日,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皇宮北面的玄武門附近發動兵變,當場殺死了他的大哥、皇太子李建成,以及他的弟弟、齊王李元吉。這便是唐朝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玄武門之變。

中的玄武門之變情節有硬傷,司馬光為什麼明知故犯?

“玄武門之變”涉及皇位之爭,因此從謀劃到實施的整個過程肯定是驚心動魄。可是,作為唐朝正史的《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對玄武門之變的過程卻都只是一筆帶過,讓看得人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草草結束了。這其實也很好理解,玄武門之變涉及皇家隱私,以及唐太宗李世民弒兄奪位等敏感話題,所以官方史書中對這些記載是能不提就儘量不提。後來北宋的歷史大咖司馬光在編著《資治通鑑》的時候,對玄武門之變的前後情節給予了大量補充,這才還原了當時這段險象環生的歷史往事,因此後人在談及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往往都是以《資治通鑑》中的內容作為依據。

中的玄武門之變情節有硬傷,司馬光為什麼明知故犯?

不過話又說回來,司馬光作為歷史名家,他的業務水平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描寫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明顯“硬傷”之處,比如在《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唐紀七》中有一段寫道,唐高祖對李世民說:“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這段話的問題出在哪裡呢?首先,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打江山的時候,李世民還是一個不滿20歲的精神小夥,無論是經驗閱歷,還是人脈關係,都比他的父親李淵相差很遠。難道在這期間,正當盛年的李淵什麼事情都不做,光等著李世民給他打天下嗎?從常理上來說,“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就說不過去。

中的玄武門之變情節有硬傷,司馬光為什麼明知故犯?

另外,李淵身邊有一位叫溫大雅的記室參軍,職務類似於今天的秘書。他寫了一本《大唐創業起居注》,其中很明確地指明從起兵到攻下隋都大興城,李淵本人一直都參與其中,是最主要的指揮人。期間李建成和李世民也都各自率軍跟隨父親打江山,兩人所立戰功不相上下。怎麼在《資治通鑑》中就變成了“皆汝之功”呢?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當時李建成已經是大唐的皇太子,國家儲位已定。唐高祖卻對李世民說“吾欲立汝為嗣”。這種話擺明了會挑起儲位之爭,骨肉相殘,唐高祖除非是腦袋突然被驢踢了,否則斷然不會說出如此無腦的話。

中的玄武門之變情節有硬傷,司馬光為什麼明知故犯?

類似上述的“硬傷”在《資治通鑑》描述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還有好多處,比如有個叫傅奕的官員夜觀天象後測出“親王當有天下”,並將此事密奏給了唐高祖。在封建時代,妄議儲君廢立本身就是死罪,傅奕是有幾個腦袋敢直接上這種密奏?所以這事本來就有點蹊蹺。更誇張的是,唐高祖還把這預測結果告訴了李世民。高祖這是嫌自己的兒子為什麼還不趕緊骨肉相殘嗎?實在是不合邏輯。

《資治通鑑》是一部冠絕古今的鉅著,這一點幾乎沒人會提出質疑。以司馬光的聰明才智,他也不會看不出玄武門之變這段情節裡的種種“硬傷”。那麼司馬光為什麼還要明知故犯呢?這其實就涉及了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的目的了。

中的玄武門之變情節有硬傷,司馬光為什麼明知故犯?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是希望編著一部記錄歷朝歷代興衰得失的史書,讓大宋朝的官家能以史為鑑,透過此書知道學習如何治理天下。他在描寫玄武門之變這段情節的時候,側重點並非是李世民有沒有篡改歷史,李建成是不是被冤枉這種與國家無關大局的事情,而是要告誡後世帝王要以玄武門之變“喋血禁門”慘案為教訓,做好繼承人的培養和接班工作。“夫創業垂統之君,子孫之所儀刑也”,唐高祖正是沒有做好這一點,才導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而李唐王朝後來的子孫又紛紛以唐太宗李世民為榜樣,所以唐朝的皇位交接經常充滿變數且頻頻發生流血事件。

中的玄武門之變情節有硬傷,司馬光為什麼明知故犯?

將《資治通鑑》中玄武門之變的這段情節應用到今天,其實也應該對許多人有所啟發。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不少盛極一時的大公司往往在更換了掌門人後發展就陷入瓶頸,甚至因內鬥而走向衰落。如何選擇接班人顯然是關係到一個公司生死存亡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