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手握七萬兵馬,為何在綿竹之戰輸給了鄧艾兩千人

三國末,蜀魏大戰,魏將鄧艾偷渡陰平,前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率領七萬蜀兵集結與綿竹,與鄧艾兩千人決戰於綿竹,結果卻是蜀軍大敗,基本全軍覆滅,諸葛瞻及其長子諸葛尚等眾多蜀將均戰死,這是為何?諸葛武侯的兒子真的是廢物嗎?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手握七萬兵馬,為何在綿竹之戰輸給了鄧艾兩千人

諸葛瞻七萬對鄧艾兩千人是《三國演義》寫的,但史實並非如此,若諸葛瞻真的七萬人打鄧艾兩千人,不說鄧艾軍長途跋涉,蜀軍以逸待勞,就是正常交手,估計鄧艾早就被嚇跑了。

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今絆姜維於沓中,使不得東顧,直指駱谷(儻駱道),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漢中。——《晉書帝紀第二·文帝》

據史料記載,當時魏軍約十八萬人共兵分三路伐蜀,東路軍和中路軍各由鍾會和諸葛緒帶領,而西路軍由鄧艾帶領,約有三萬多人。

而蜀軍的主力部隊都在姜維手上,而諸葛瞻率領迎戰鄧艾的蜀軍撐死也就兩萬人。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手握七萬兵馬,為何在綿竹之戰輸給了鄧艾兩千人

當時蜀軍主力基本都在姜維手中,而諸葛瞻率領的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戍衛軍,戰鬥力是遠遠不如鄧艾手下實戰經驗豐富的正規軍的。

而且漢中失守後,姜維退守劍閣,鍾會率軍圍困劍閣,但此時魏軍的補給出現了斷裂,而且魏軍久攻劍閣不下,鍾會都產生撤軍的打算了,遠在成都的劉禪也認為成都還是很牢固安全的,因此蜀軍根本沒有防範,鄧艾打過來了,蜀軍才匆忙組織反抗,蜀軍此時計程車氣也是十分低下的,而魏軍面臨著背水一戰,無法撤退,但只要攻下成都就是頭功,因此士氣十分旺盛。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手握七萬兵馬,為何在綿竹之戰輸給了鄧艾兩千人

諸葛瞻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諸葛瞻出生時諸葛亮已經四十六歲,但諸葛瞻少年時也足夠聰明,但活在諸葛亮的光環下,諸葛瞻也有些名過其實,因為諸葛亮的關係,當時不管朝廷有什麼善政,不管是誰提出來的,老百姓都傳是諸葛瞻提出的,諸葛瞻是有德才的,但名過其實。

諸葛瞻的軍事素養其實並沒有得到過系統的鍛鍊,從綿竹之戰只能說當時的諸葛瞻確實犯了很多軍事大忌。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手握七萬兵馬,為何在綿竹之戰輸給了鄧艾兩千人

戰前,諸葛瞻曾悲憤地說道:

“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

雖然諸葛瞻作為一個官二代,官途坦蕩,但其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身上的壓力也是挺大的,他要迫切想要證明自己,他作為諸葛亮的兒子是夠資格的。

尤其是諸葛亮選擇了姜維作為自己軍事方面的繼承人,這會讓諸葛瞻更加心裡不平衡,因此諸葛瞻迫切想要透過此戰證明自己,所以他選擇了效仿當面周亞夫“以梁疲敵”之策,但諸葛瞻太天真了,鄧艾可是老兵油子,這無疑給鄧艾鑽了空子。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手握七萬兵馬,為何在綿竹之戰輸給了鄧艾兩千人

當時黃崇勸說諸葛瞻搶在鄧艾前面佔據險要,絕不能讓鄧艾進入平原,但諸葛瞻卻依然堅持自己的主意,不聽黃崇的,這讓黃崇失聲痛哭,但無濟於事。

後諸葛瞻不據險死守,等候南中和建平的蜀國戰略預備軍的支援,反而與魏軍正面交戰,最終蜀軍被魏軍擊潰,諸葛瞻與其子諸葛尚及眾多蜀漢將領全部戰死,鄧艾長驅直入,兵臨成都城下,劉禪投降。

戰前鄧艾曾勸過諸葛瞻,併為其許下保薦其為琅琊王,但被諸葛瞻嚴詞拒絕,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並沒有為其丟臉,守住了諸葛家的忠義之名。

司馬炎曾讚美諸葛瞻:

“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