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河南農民手工做燈籠,大燈籠一個直徑三米,能賣上千元

河南農民手工做燈籠,大燈籠一個直徑三米,能賣上千元

隆冬時節,天氣下著小雨,在這個寒冷尚未完全到來的季節,一群攝影師來到了河南鶴壁市浚縣王莊鎮東喬莊村浚州宏光燈籠廠,探訪這裡的民間燈籠製作技藝,為大家揭開燈籠製作的神秘面紗。

河南農民手工做燈籠,大燈籠一個直徑三米,能賣上千元

正舉著兩隻大燈籠的女士叫趙國玲,今年42歲,人稱“燈籠西施”。她和丈夫劉廣明經營這個燈籠廠已經十一年了,每年生產幾萬個大小不一的燈籠,銷往全國各地。由於他們的燈籠質量上乘,花樣繁多,歷年來很受顧客的喜歡。

河南農民手工做燈籠,大燈籠一個直徑三米,能賣上千元

據趙國玲介紹,這個燈籠廠也是從小慢慢做起來的,隨著他們技術的成熟,燈籠的種類也逐漸豐富起來,其中最大的燈籠直徑有3米,最小的直徑有10多釐米。另外按材質分有植絨燈籠、八美緞燈籠和羊皮古典燈籠等。價格便宜的幾毛錢一個,貴的上千元一個的也有。不管是商場還是農家,亦或是景區,她這裡都可以量身定做。

河南農民手工做燈籠,大燈籠一個直徑三米,能賣上千元

別看小小一個燈籠,趙國玲說工序複雜著呢,比如要經過分擺(抻)布、裁布、印字花、縫布邊兒、套布、拉布、粘金邊、粘兩頭、穿底、縫邊、粘辮兒等大約九道工序,才能做成一個燈籠。圖中這些工人正在縫製燈籠套,她們把印好圖案、裁剪好的布塊按照要求縫在一起,做成燈籠套。

河南農民手工做燈籠,大燈籠一個直徑三米,能賣上千元

這是工廠裡的老大娘們正在穿骨架,用製作好的鋼絲條穿在塑膠座上。這是支撐燈籠的骨架,以前是用竹子做的,現在全部用塑膠、鐵絲來替代了,替代之後裝配更簡單一些,另外使用起來也很結實。

河南農民手工做燈籠,大燈籠一個直徑三米,能賣上千元

趙國玲的燈籠廠不大,有十幾個鄉親們在這裡忙碌,這些老大娘們一天也能掙個七八十元。她們都是附近村裡的,也不遠,工廠一年四季生產,天不冷了就在院子裡幹活,有說有笑的很熱鬧。

河南農民手工做燈籠,大燈籠一個直徑三米,能賣上千元

這是專門數骨架數量的,上面幾個,下面幾個,有幾層,就能很快的數出來,方便計數。這個發明大大方便了做工的老太太,不用一個一個數了。比如底層15個,頂層1個,就是120個。

河南農民手工做燈籠,大燈籠一個直徑三米,能賣上千元

這是做燈籠穗的,也就是燈籠下面垂著的裝飾。老太太七十多歲了,眼不花,耳不聾,手勁拿捏的很到位,只熱熔斷上一層,如果拿烙鐵不穩,就會把底層燈籠穗熱斷,那就報廢了。

河南農民手工做燈籠,大燈籠一個直徑三米,能賣上千元

這是仿羊皮古典燈籠,裁剪好的塑膠燈片兒,然後用熱熔膠粘在骨架上,粘上花邊兒,裡面是燈口,算是比較高檔的燈籠,近些年比較流行。

河南農民手工做燈籠,大燈籠一個直徑三米,能賣上千元

這個奇怪的裝置是烘乾洞,工人把粘好金色條的燈籠掛在機器上,然後自動轉進去一會兒,燈籠上的膠就幹了,可以收起來套袋了。看完這些生產的過程,感覺河南農民的創業勁頭很足,做工的鄉親們也很能幹,大家能在家門口找到活幹,感覺很不錯。攝影記錄|楊學材(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