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不久前,央視探索頻道全程跟拍了湘西土家族老人粟學禮張家界懸崖峭壁上化身蜘蛛俠,採摘山珍“巖耳”過程。整個過程驚心動魄,600米垂直絕壁上,老人僅憑著腰間一根繩索,在雨後光滑的石壁上晃來蕩去,尋找並採摘著這種湘菜中最高階食材,稍有差池就會粉身碎骨。近距離的航拍,讓人隔著螢幕手心出汗,屏神靜氣到最後只剩下一個念頭——用命去換這些山珍野味究竟值還是不值?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攝製組跟拍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土家族採耳老人粟學禮

巖耳,湘菜中最珍貴食材,沒有也不應該有之一。之所以被列為最珍貴食材,因為野生巖耳純粹是用命換來的,已不能用錢來計算。筆者瞭解了一下近兩年巖耳市場價,普通巖耳每斤1000~1200元,好的可以賣到2000元。安徽黃山,江西廬山,四川大巴山等懸崖峭壁上,都有這種採耳人。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山珍巖耳

巖耳又叫石耳或石衣,長於懸崖峭壁的陽面,而且只長於石英砂岩絕壁上,別的岩石上沒有,雨後石英岩峭壁才會出現。 且生長特別緩慢:“3年一個疤,5年銅錢大,20年後巴掌大。”苛刻的生長條件,超級緩慢的生長速度導致了這種山珍數量極其稀少。據悉,目前野生巖耳有市無價,畢竟要錢不要命的人如今已越來越少,也不是誰都能做大膽大心細並擁有一套飛簷走壁的絕活。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這種職業不是一般人能從事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收穫有點少

這種既屬於高階食材也可入藥的菌類山珍,常見於我國西南山區,採摘已有數千年曆史。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

“石耳,形如地耳,山憎採曝魄遠,洗去沙土,做茹,佳品。《粵志》明目益精,善發冷氣,多和生薑實乃良,為石耳甘性平無毒。《藥性考》石崖懸耳,氣並靈芝,久食色美,益精悅神,止老不毀”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湖北《恩施縣誌》中對也有記載:

巖耳,食中珍品,民間佳餚,有去熱清火滋補之功能,和肉羹或燉雞味道鮮美,立為貢品。

對採集巖耳的危險性,我國典籍中更有大量記載:

採巖耳者長繩束腰,一頭琯鐵釘,陷石罅漸移,間或偶遇飛虎剪繩,立摔成齏粉,故十足珍貴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採集巖耳之所以危險,丟掉性命的人也多。主要他對採耳者身體和技術要求非常高,除膽大心細心理素質好外,臂力也要大,還要有徒手攀巖能力,不然沒辦法進入凹處採摘。過去的麻繩,麻綜合股,中間還會加入竹絲,雖然耐磨但也非常重。現代尼龍繩分量雖然輕,但很容易在移動過程中被鋒利岩石割斷。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這個有點過分了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巖耳燉雞

毗鄰張家界的中湖,興隆,索溪等地,曾有一些終身以採巖耳為職業者,他們被稱為“勇敢的採耳客”。採耳客第2天進山前,當天晚上都會進行“封山祭”,就是焚香燒紙祭山神避山鬼。以紙畫“萬法歸井”符,是為“碼子”,偷偷用石塊壓在進山十字路口隱蔽處,進山前先看兆頭,紙灰原地不動屬於兆頭好,可以採。紙灰打旋或升空而去,這是凶兆,萬萬不能進山。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還需要臂力

巖耳雖和木耳都屬於菌類,顏值也有點相似,但完全是兩種菌類,木耳烏黑色,巖耳正面烏黑或灰黑色,上面有細刺和絨毛,背面長著類似青苔淡綠色膜,中間還有梗與寄生岩石相連。

野生巖耳,是名貴山間珍品。除屬食用美味外,藥用價值也極高。十二大功效驚豔無比:延緩衰老;促進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動脈硬化;消炎抗輻射抗潰瘍;降血糖;抗生育;抗癌防突變;降脂,明目,益精;清熱解毒消潰瘍;對腸炎支氣管炎療效極好;抗凝血。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注意安全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收穫

由於野生巖耳數量太過稀少,且採摘風險太大,人工培育的巖耳如今已開始大量進入市場,至於味道藥性,當然和野生巖耳無法比肩,價格也就四五十元一斤,好的有上百元。

蓋房子的,永遠買不起房子是勞力與勞心者最本質區別。這種吸天地靈氣日月精華來之不易的野生菌類,採耳人誰又捨得拿去燉雞?每一朵巖耳中,都有著他們為了生存不顧死活的見證,無論採擷多少都會換成錢,努力拉把著一家人向前走。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生之不易,活之艱難,是下層百姓永遠的寫照,也許這就是命運吧。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讓人心驚膽顫的職業:採耳

作者論鑑@今日頭條文化領域創作者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只供參考交流(配圖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