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什麼是“雲編排”?陝西電力攜手“懂行人”給你答案!

大力發展“新基建”是我國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的重大戰略部署,“數字新基建”十大重點建設任務的提出,正是主動適應

“能源革命”

“數字革命”

融合發展趨勢的具體體現。

能源網際網路的建設目標是透過能源物聯網技術,持續提升能源網際網路的數字化、自動化、智慧化水平,提高能源基礎設施的靈活性、適應性、實時互動、動態最佳化及協調控制水平,其複雜程度遠遠超出消費互聯,需要跨專業、跨領域的深度融合,是一個長期、漸進的融合創新過程。為此,國家電網公司選擇與華為等一批科技領軍企業簽訂合作協議,

在電網數字化平臺、能源大資料中心、電力物聯網等領域展開合作,推動能源網際網路戰略目標落地實現。

配電物聯網成功邁入新階段

配電物聯網是電力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物聯網和配電網的深度融合,可以形成高效、精準、易運維的新型配電網路形態,能夠做到及時感知裝置狀態、故障研判,快速預警,避免安全隱患造成的損失。

為打通電網的“最後一公里”,國網陝西省電力公司攜手華為於2020年4月成立了聯合創新實驗室,積極探索實踐數字化轉型和創新實踐。

作為聯合創新實驗室的成果,7月陝西省漢中市審計局家屬院配電物聯網示範臺區的成功投運,標誌著國網首臺基於雲編排APP開發技術、營配源端同步感知的臺區智慧融合終端成功掛網執行。

該試點是對APP全生命週期管理和營配融合的進一步探索,推動了配電物聯網新一輪的技術發展。

以良好開發體驗,增強電力企業轉型決心

配電物聯網建設的關鍵在於如何安全、快速和經濟的滿足配電網業務的需求,提升供電水平和用電滿意度,切實為基層班組人員減負,提升效率。

從2017年開始,在國網總部統一部署、多個網省公司通力協作下,華為同中國電科院、南瑞、許繼等合作伙伴一起制定併發布了配電物聯網技術規範、標準和平臺產品,踐行了硬體平臺化、功能軟體APP化等先進物聯理念,為物聯網技術在電力行業的落地打造了範本。在落地推廣過程中,發現APP安全快速的生產、安裝、部署和運維等問題,尚存在改進空間。

透過雲編排,華為成功將軟體功能APP化演進到了APP生產平臺化,實現了APP開發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演進。開發平臺透過視覺化、可拖拽的應用開發技術,實現了低/無碼化開發,降低開發門檻,加速業務需求響應,開發效率提升了近十倍。透過解耦硬體和軟體、解耦技術和業務,統一了標準開發框架,實現了一次開發,多平臺部署、版本少易管控。基於統一的開發平臺,不僅可規避各廠家APP開發的多頭安全風險,同時降低安全檢測難度,大幅提升安全檢測效率。元件高度複用則提升了APP的健壯性。同時,直接從主站下發到物聯終端規模化的遠端部署,避免了耗時耗力的現場運維,實現了降本增效。

陝西省電力公司資訊通訊公司藉助雲編排技術的易用性,自主開發了“數字臺區經理PAD軟體”。雲可視物聯、高度靈活定製、隨需圖形化的資料展現,透過數字儀表盤和曲線成為了臺區更精細裝置運檢、與運維的數字小助手。

原本很抽象的數字化概念,一下子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圖形和工具。“一切靠經驗”從此一去不復返。

現在,供電企業透過使用PAD軟體可隨時隨地檢視每個變壓器、每個分支,甚至每一個使用者的情況。

透過多項資料比對進行綜合分析,供電人從此擺脫了“兩眼一抹黑”,可以更直觀、更清晰地及時發現問題。

用全面感知,提升配電網服務水平

要提升低壓臺區的管理水平,低壓配電網和營銷用電資料業務系統的資料融合、業務貫通是電網數字化的必由之路。在這個過程中,臺區智慧融合終端如何高效接入臺區裝置,實現對配電裝置、用電裝置的全面感知是營配融合的技術基礎。

陝西省漢中市審計局家屬院臺區是標準化的柱上臺區,包含1個變壓器、3路出線、2個分支箱、8個表箱、90個使用者。改造前,電網公司無法主動感知裝置狀態和使用者用電情況。

在臺區智慧化改造過程中,透過安裝智慧融合終端、智慧斷路器、智慧微斷、溫度感測器等裝置,採用IP化HPLC/RF雙模通訊,使用創新的IP化/非IP化寬頻載波混合組網技術,實現了臺區智慧終端直接採集配電裝置、電錶資料。他們還結合雲編排柔性APP技術將各個裝置協同管理,實現了用電資訊採集、低壓臺區側、線路側和客戶側資料採集的營配源端融合。

營配源端資料融合後,透過對臺區營配資料的同步和全面感知,漏電情況一目瞭然。在試點臺區的居民使用者家裡,排查出使用者電視櫃、浴室的線路老化等用電隱患,保障了居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透過營配源端資料共享和同步感知,還可以對停覆電感知、低電壓、重過載和三相不平衡等繼續深化應用,加快使用者需求響應。

你懂行業未來,我懂加速現在

從國網陝西省電力公司提出需求,到漢中試點成功掛網,華為與合作伙伴山東電工、四方、泰豪攜手共進,僅用了2個多月。

這種高效率的背後,是陝西電力優良的營商環境支撐和各方力量的緊密配合。由省電力公司裝置部、網際網路部、營銷部、信通公司、計量中心以及華為、山東電工等組成的聯合創新實驗室,僅用了3天就將漢中試點成果複製到臨潼下河北臺區。

這種高效率的背後也離不開華為多年積累的知識沉澱。華為積極踐行

通用

能力+專業能力=千行百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