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針灸治療: 尿失禁

尿失禁是在清醒狀態下小便不能控制而自行流出的一種疾病。可分為充溢性尿失禁、無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壓力性尿失禁五類。充溢性尿失禁是由於尿路有較嚴重的機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瀦留,當膀胱內壓上升到一定程度並超過尿道阻力時,尿液自尿道中滴出;無阻力性尿失禁是由於尿道阻力完全喪失,膀胱內不能儲存尿液,患者站立時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反射性尿失禁是由上運動神經元病變導致患者不自主地間歇排尿(間歇性尿失禁),排尿無感覺;急迫性尿失禁是由於逼尿肌無抑制性收縮而發生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是當腹壓增加時(如咳嗽、打噴嚏、上樓梯或跑步)即有尿液從尿道排出。

本病屬中醫學“小便不禁”範疇。多由於勞傷、憂思、疲勞、病後氣虛、老年腎虧等,使下元不固、膀胱失約而致。其他如溼熱、瘀血積於膀胱、產後傷脬等亦可致尿失禁。

【臨床表現】

在清醒狀態下小便不能控制而自行流出,或因咳嗽、噴嚏、行走、直立、用力、心情急躁、激動、大笑、高聲呼叫、受到驚嚇或聽到滴水聲時,小便自行流出。

小便常規檢查一般正常。膀胱尿道造影可確定有無梗阻、梗阻部位及程度。

1。腎氣不固 小便不禁,尿液清長,神疲怯寒,腰膝痠軟,兩足無力,舌質淡、苔薄,脈沉細無力。

2。脾肺氣虛 尿意頻急,時有尿自遺,甚則在咳嗽、談笑時也可出現尿失禁,小腹時有墜脹,面白氣短,舌淡紅,脈虛軟無力。

3。溼熱下注 小便頻數,排尿灼熱,時有尿自遺,溲赤而臭,舌質偏紅、苔黃膩,脈細滑數。

4。下焦瘀滯 小便不禁,小腹脹滿隱痛,或可觸及腫塊,舌質暗或有紫斑、苔薄,脈澀。

1。基本治療

治則:腎氣不固、脾肺氣虛者補氣固本,針灸井用,補法;溼熱下注、下焦瘀滯者清熱化溼、通瘀固脬,針刺為主,瀉法。

處方:以腎和膀胱的俞、募穴為主。

中極 膀胱俞 腎俞 三陰交

方義:中極、膀胱俞為俞募配穴法,可調理膀胱氣機,增強膀胱對尿液的約束能力;腎俞補腎固澀;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可調理脾、肝、腎的氣機。四穴相配,共奏益腎固脬之功。

加減:腎氣不固加關元、命門補腎固本;脾肺氣虛加肺俞、脾俞、足三里補益肺脾;溼熱下注加陰陵泉、行間清利溼熱;下焦瘀滯加次髎、太沖活血行滯。

操作:刺中極、關元時針尖朝向會陰部;肺俞、脾俞不可直刺、深刺;關元、命門多用灸法;其他腧穴常規針刺。

2。其他療法

⑴ 耳針:取膀胱、尿道、腎。毫針針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⑵ 電針:取氣海、關元、中極、足三里、三陰交。腹部三穴針刺時要求針感放射至前陰部。電針用疏密波或斷續波刺激30分鐘。每日l~2次。

韓某,男,67歲。中風後遺症患者,經用針刺、中西藥物綜合治療4個多月,癱瘓肢體功能恢復良好,但二便失禁症狀未見絲毫改善。經用中極、關元、會陰、長強、四神聰諸穴,每日以電針低頻率、疏密波刺激30分鐘,並以當歸、黃芪、維生素B1、B12注射液各2ml注射於會陰、長強二穴。治療1周後,患者白天即能自己上廁所排便。續治l周後,夜間也可以自醒起床排便。至此,大小便完全得以控制,痊癒出院(王啟才。針醫心悟。第l版。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1:527)。

【文獻摘錄】

1。《針灸聚英》:小便不禁,灸陰陵泉、陽陵泉。

2。《針灸大成》:小便不禁,承漿、陰陵、委中、太沖、膀胱俞、大敦。

3。《古今醫統》:小便失禁,陰陵泉、氣海,並宜灸。

4。《針灸學手冊》:尿失禁,針承漿、曲骨、膀胱俞、陰陵泉、太沖,灸曲骨、大敦。

【按語】

1.針灸治療本病有較好療效,但應注意對原發病的治療。

2。加強鍛鍊,增強體質。經常作收腹、提肛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