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廣西農村有一件老工具,它的名字叫禾剪,一般人不知道怎麼使用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人們發明了很多奇特的生產工具,不僅提高了勞動和生產效率,還算是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物質財富。比如,在廣西民族博物館中,收藏了一種另類的工具,現在的人別說使用了,就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究竟是什麼奇特的工具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廣西農村有一件老工具,它的名字叫禾剪,一般人不知道怎麼使用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廣西民族博物館位於南寧市青秀山,毗鄰邕江,佔地面積約8。6萬平方米,是一座民族物質文化類專題博物館。自2009年民博開放以來,每年都要接待100多萬人參觀和遊覽,讓廣大市民和遊客對民族文化也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瞭解。近年來,民博也在快速發展,收藏了數萬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包括青銅器,金銀器和陶瓷器,以及多彩的民族刺繡和各種民俗物件,展現了廣西壯美的民族文化,也進一步的促進了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

廣西農村有一件老工具,它的名字叫禾剪,一般人不知道怎麼使用

在民博眾多的藏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牛拉橇飾變形羽人紋銅鼓,融水苗族百鳥衣和侗族燒藍吊花鈴銀頭插等。不過,還有很多別具一格的勞動工具,有一些還是其他地方沒有的,比如在瑤族文化館中,有一件像彎刀一樣的東西最奇特,它長約42釐米,是用老毛竹加工而成的,並且在一端還卡了一個銅片。一開始,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一件武器,但實際上和武器不沾邊,而是禾剪。

廣西農村有一件老工具,它的名字叫禾剪,一般人不知道怎麼使用

據館內專家介紹,禾剪是一種古老的生產工具,顧名思義就是剪禾苗的剪子,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卻也是割的。如果您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銅片內部還鑲嵌了一塊鐵片,它就是禾剪的刀頭。眾所周知,廣西地區盛產水稻,尤其以糯米稻最多,而禾稻就是專門收割糯米稻的工具。在其他的農村地區,收割稻穀的時候都是用鐮刀,人彎腰站在田裡割,而禾剪的使用方式就不一樣。在用禾剪收割糯米稻的時候,人站在田裡不需要彎腰,把禾剪帶銅片的一端握在手裡,然後用另一端把稻禾鉤過來,順勢就滑到了另一端,接著一手握著禾杆,在刀頭上輕輕一用力就斷了。

廣西農村有一件老工具,它的名字叫禾剪,一般人不知道怎麼使用

禾剪的使用需要多加練習,用得熟以後收割糯米稻的速度驚人,而且一根根的都十分整齊。值得一提的是,禾剪也有一段發展過程,比如廣西民族博物館的這件禾剪是早期的形態,到後來它就變短了,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大小,如此就更加方便攜帶。再後來,廣西的其他民族還出現過一種沒有把子的剪,它只有一個銅片和刀頭,不過多了一個手繩。在使用的時候,先要把手繩系在手腕上,以防止在收割的過程中掉地上,然後把銅片刀頭握在手心裡即可,使用方式大同小異。

廣西農村有一件老工具,它的名字叫禾剪,一般人不知道怎麼使用

到上世紀90年代,在廣西的一些偏遠山區,還依然有村民在用禾剪收割稻穀,不過此時的禾剪形態又發生了一些變化。如果按照當地人的說,這種剪就是“飛鳥剪”和“龍脊剪”。“飛鳥剪”的形態很像那種老式的刮面刀,在使用的時候用大拇指發力割斷稻禾杆;而“飛鳥剪”更像一把袖珍型的小鋤頭,在使用的時候要用小拇指夾住,雖然也很順手,但用久了還是會磨爛手皮。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很多家庭都開始採取機械收割,因此禾剪也在一點點地失去它的用武之地,以至於有一些都走進了博物館,成為過去勞動生活的見證者。不過,在一些機械所不能及的地方,禾剪也還在發揮作用。最近幾年,有些專家前往廣西一帶的山區農村調查,就依然發現了一些鋒利的禾剪,說明了它們也剛剛才被主人使用過。據村民表示,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會用禾剪了,等這一輩人幹不動了,或許禾剪就真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因此也希望禾剪能被更多人知道。

廣西農村有一件老工具,它的名字叫禾剪,一般人不知道怎麼使用

農具是一代人的回憶,也是民族文化最好的體現,雖然很多農具在現代的機械化發展中都逐漸被淘汰,但是我們也不能將它們摒棄或遺忘,應該都收藏起來,也算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一份珍貴禮物。除了禾剪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農具也都如此,都值得進入博物館,永遠地收藏下去。

參考資料:

《廣西民俗文化》作者:廖明君,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