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老話說:“過了重陽節,夫妻各自歇”,啥意思

農曆九是“重陽節”,因為九是最大的陽數,雙九相重,所以叫“重陽”。重陽節與清明節、除夕和七月半並稱四大祭祖節,那麼重陽節為啥會成為祭祖節呢?老話說:“過了重陽節,夫妻各自歇”,為啥要各自歇呢?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老話說:“過了重陽節,夫妻各自歇”,啥意思

重陽節有啥寓意?

一、重陽大火向西落,青女顯現寒氣生

重陽節來源於人們對天象的崇拜,是古人送別大火星的一種習俗,大火星乃是青龍七宿的心宿二星。這顆星從春季升起,秋分之後落下。《詩經》中說:“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意思就是農曆的七月,大火星開始西落,天氣逐漸轉涼。到了農曆的八月還沒有結束,九月之後,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天氣變寒,要穿厚衣服了。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老話說:“過了重陽節,夫妻各自歇”,啥意思

而大火星西沉的方向就是西北偏西方位,也就是“戌”位,所以九月為戌月,戌月屬土,為火庫,代表著“大火星”入庫的地方。而青女則是掌管霜雪的女神,乃是吳剛的妹妹,她的琴聲過處,地現霜天飄雪,代表著寒氣成為了季節的主宰。

所以“重陽節”代表著大火星落下,青女顯現,也就是陽氣消失入庫,寒氣出現。因此重陽節並不是“雙陽”相遇,反而是寒氣出現的標誌。寒氣也就是冬季的水氣,冬季為老陰,所以重陽也就意味著陰氣出現。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老話說:“過了重陽節,夫妻各自歇”,啥意思

二、重陽節為雙九

“九”代表最大的陽數,乃是陽氣上升的頂點,也就是老陽。在季節之中,與夏季是相互對應的。夏至那一天是太陽北行的終點,夏至之後太陽就開始向南運行了,所以夏至是白晝最長的一天,過了夏至之後,白晝就開始一天天減短了。而冬至則是太陽南行的極致,之後太陽又開始北返了,白晝開始一天天加長。

所以說:“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也就是說雙陽相遇,就相等於“夏至一陰生”,代表著寒氣出現。比如農曆的七月,是陰氣增強的開始,也是陰生陽的月份,所以叫“鬼月”。而重陽節則是老陽生少陰,代表著老人容易離開,所以重陽節也就成了祭祖節。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老話說:“過了重陽節,夫妻各自歇”,啥意思

三、重陽節的習俗是躲避

重陽節盛行於東漢時期,相傳那時候有“瘟”經常搗亂,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後來一個叫桓景的人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最終他拜費長房為師。有一天師傅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又要出來作惡,你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

臨走時,師傅叮囑他要把村民們帶到山上,每人發一片茱萸葉放在身上,一人飲一口菊花酒,就可以安全度過九月九。這件事在《續齊諧記》以及《後漢書》中都有記載:“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老話說:“過了重陽節,夫妻各自歇”,啥意思

後來這件事就流傳開了,從東漢以後,每年的九月初九就有了登高的習俗,並且還要在手臂上佩戴插著茱萸的布袋,俗稱“茱萸囊”。在《西京雜記》中記載: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每年九月九日,頭插茱萸,飲菊花酒,食蓬餌,出遊歡宴。

茱萸的作用就是用來驅除的,與插艾草和菖蒲的意義差不多。《神農本草經》中說茱萸“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而飲菊花酒以及登高等習俗,都是為了躲避。因為重陽節乃是寒熱交替之時,也是各種細菌滋生之時,所以要躲避。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老話說:“過了重陽節,夫妻各自歇”,啥意思

過了重陽節,夫妻各自歇

重陽節是雙九相逢,民間還有“暗九不過”一說,也就是逢九的生日不過,無論“明九”還是“暗九”都一樣。古人講究平衡,中和為貴,也就是孤陽不生,獨陰不長,萬物不遂,不通不順。而重陽節是兩個至陽之數相遇,所以不生也不長。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老話說:“過了重陽節,夫妻各自歇”,啥意思

夫妻在一起,也就是陽和陰在一起,然而重陽節是兩個老陽相遇,所以要“各自歇”。當然重陽節除了夫妻要分開之外,女兒也不回孃家,也不燒火做飯,也不說重陽節快樂,因為重陽代表陽氣已老,將要入土,所以要說健康不說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