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天宮畫展”之後還有哪些航天精神大餐

“天宮畫展”之後還有哪些航天精神大餐

吳志堅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8所供圖

儘管已經過去1個多月,但中國空間站首次“天宮畫展”的舉辦讓許多人記憶猶新。一份評估報告顯示,“天宮對話”、青春與星空對話“天宮畫展”相關話題點選量突破4。9億。

這場聲勢浩大的畫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中國航天基金會、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8所等單位舉辦。作為活動的“策展人”之一,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最近對活動進行了“覆盤”,總結經驗,同時思考未來開展航天科普的方向。“天宮畫展”達到了弘揚載人航天精神的活動目標,不少人還看到了它的科普意義、教育意義。

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天宮畫展”並非一個獨立的活動,而是一個過程性活動的一部分。“青春與星空對話”活動在2021年夏天啟動,分為童心繪夢、千里追夢、文昌圓夢、天舟載夢、星火傳夢5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讓中西部的孩子畫太空畫,畫作被選中的學生,可以免費前往文昌、酒泉等地,置身飛船發射現場,隨後,他們的畫作被天舟飛船送上空間站,最後一個環節就是“天宮畫展”。

吳志堅透露,儘管在天上辦畫展是一開始就決定了的,但活動的效果實際上超出了預期。他也在思考,怎麼把航天精神傳遞到普通人的心坎裡?

“航天事業‘萬人一杆槍’,如果說我們國家在航天方面有什麼優勢的話,那其中之一就是我們的科研隊伍年輕。”吳志堅說,航天事業的發展,需要後繼有人。站在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中西部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有限,讓中西部的孩子參與活動,可以實現“一人帶動一片區域”,有很強的傳導效果。

他介紹,此前中國航天基金會也開展過不少與青少年有關的活動,但此次活動確實需要各方下“大決心”。談到如何考量把畫作送上天宮的“成本”,吳志堅幽默地回答:“航天發射確實有一個成本問題,我們開玩笑說航天員也不能太胖。但這件事情不能算經濟賬,相比於其社會意義,成本太渺小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吳志堅認為,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前,青少年的培養問題、航天人才的培養問題,就是活動組織者們的“擔當使命”之一。他覺得自己有責任為孩子們提供“視野和平臺”,為孩子們創造發展機遇。

執行當然也很重要。在吳志堅看來,執行必須絲絲入扣才行。航天基金會的同事很贊同,大家覺得吳志堅身上隨時貼著“細緻”的標籤。

吳志堅開玩笑說自己是“復讀機”,在為孩子們舉辦的活動中,他反覆提醒大家要注意細節。他說:“這些孩子們是在用仰望的眼神看著我們,我們自己必須有良好的形象。”科普講座現場,儘管講授的內容他都知道,但吳志堅依舊“認真聽講”,為的就是給孩子做榜樣。在他看來,航天科普活動不僅要為孩子們提供科學知識,更要提升他們的素質修養,讓航天精神流淌在孩子的血液裡。

“天宮畫展”之後,吳志堅與同事正在思考下一步如何進一步做好航天科普。他希望科普工作能納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頂層設計中去。他認為,科普不應碎片化,應該“體系化”,要搞清楚科普的規律、要素、隊伍等建設的內在邏輯。同時,科普應更加“精準化”,要搞清楚“對什麼樣的人講什麼事”。

太空畫已經“上天”了,以後還能做得更好嗎?吳志堅回答:“已經有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