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6歲女生被騙3萬不服,又被騙5萬...靠聲音月入過萬?坑比你想得深

16歲女生被騙3萬不服,又被騙5萬...靠聲音月入過萬?坑比你想得深

圖片來源:西部決策影片截圖

“靠聲音副業賺錢”“教你說話就能月入過萬”“小白也能聲音變現”……你會選擇相信嗎?

7月18日,#女生被騙3萬後不服氣又被騙5萬#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話題顯示,一名16歲的女孩因喜歡配音,在網上找了一份聲播暑假兼職,

並得知如果想要接到配音的工作,需要先刷單

。隨後,該女孩先刷了兩單並向對方轉賬

3萬餘元

,就在要刷第三單時,被其母親發現並報警。

此時,該女孩因意識到被騙要聯絡對方理論,沒想到

又被對方騙走了5萬元

16歲女生被騙3萬不服,又被騙5萬...靠聲音月入過萬?坑比你想得深

圖片來源:西部決策影片截圖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中還存在以兼職配音“月入過萬”為噱頭的培訓班、兼職,有些不僅不是天上掉餡餅,還是埋伏下的陷阱。

兼職配音實為被騙刷單?

正當“女生被騙3萬後不服氣又被騙5萬”的事件引起熱議時,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

用“兼職配音”作為誘餌,實則是騙取消費者信任進行刷單的事件並不是個例

“此前我在一個聽書平臺上也曾收到私信,詢問是否對兼職配音有興趣,可以介紹相關資訊。在新增對方QQ號為好友後,對方先讓我下載了一個軟體,說是用於接活,此後又發給我一段文字,作為試錄音內容並傳至軟體上。”據有聲書愛好者張先生回憶,提交試錄音後,很快便收到對方回覆,稱透過稽核,還發來10元費用。但此後若想再接活,對方卻稱

需要先提升自己在軟體中的信譽值,方式則是按照他們的要求完成刷單、代購等任務

張先生表示,“這會兒我便覺得有些不對勁,沒敢再往下與對方接觸。後來在網上查詢發現,很多人都是透過這種方式中了圈套,被騙了數千甚至上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本月,揚州警方剛剛公佈的刷單類詐騙警情中,就包括利用兼職配音引流,將受害人吸引到相關手機軟體後再引到刷單上的例子,

有大學生因此被騙了近20萬元

16歲女生被騙3萬不服,又被騙5萬...靠聲音月入過萬?坑比你想得深

除此以外,在5月底,廈門警方同樣提醒市民群眾不要輕信網路上所謂“無門檻”“高收益”“零要求”的兼職廣告,而背後起因便是有受害人看到兼職配音能賺錢,

按照對方要求代購多筆訂單,被騙走數萬元

4000元培訓班報名費打水漂

正當不少受害人困於“兼職配音實則刷單”的陷阱時,還有一部分消費者也是被聲音、配音能賺錢的噱頭所迷惑,上了

培訓班

的當。

消費者田先生表示,今年以來不時能在一些社交平臺上看到類似“學習配音後副業月賺超主業”的帖子,都是一個人講述自己在培訓班學習配音後月收入猛漲,甚至僅配音副業便能月入過萬元的經歷,後續恰好在一個帖子下看到開設配音培訓班的資訊,便進行諮詢。

據田先生透露,當時客服稱繳納

4000餘元的報名費

後,會進行5個月的培訓,小班教學,也包含5次一對一指導,培訓結束後保證提供工作機會。但繳完了費,他發現課程並非小班教學,

只是一撥人線上觀看錄製的影片,此後也沒有承諾的工作機會

,4000餘元就這麼打了水漂。

16歲女生被騙3萬不服,又被騙5萬...靠聲音月入過萬?坑比你想得深

消費者劉女士也有類似經歷,“我是在社交平臺上看見的配音培訓班資訊,4個月課程不到3000元,

保證後期有工作機會

,但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只是在矯正普通話,也沒有人講述配音實踐經驗,課程結束後雖然有所謂的提供工作機會,但

我所在的班級里根本沒有學員被對方選中

”。

當消費者發現培訓課與此前宣傳存在出入後,也與對方進行聯絡,想要退回全款,但得到的答案

或是推脫,或是無法退全款,或是表明今後會繼續提供工作機會

。“後來我再次翻閱當初簽約的報名須知才發現,上面並沒有提及如果沒有工作機會將退還全款的條目,只是說會提供工作機會,因此也難以用此來讓對方退回全款。”劉女士無奈地表示。

天上不會掉餡餅

毋庸置疑,有聲行業的市場規模近年來正在日益增長。據易觀分析釋出的《2022年中國音訊市場年度綜合分析》顯示,

2022年我國線上音訊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過500億元,使用者規模則有望達到6。3億人

,同時線上音訊使用者已經普遍建立起為音訊內容付費的意識,超六成表示在過去一年有過付費經歷。

正是在市場的發展下,有聲行業受到的關注度日益增長,不僅資本層面紛紛在該領域加碼佈局相關業務,普通消費者在使用音訊的同時也萌生了入行的興趣,此時不法分子便有了鑽空子牟利的漏洞。

16歲女生被騙3萬不服,又被騙5萬...靠聲音月入過萬?坑比你想得深

配音師王鳴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行業的發展確實給了配音從業者更多的工作機會,但這並不代表是一個毫無門檻、輕鬆便能上手的工作,每年大量專門學習播音的畢業生走向社會,最終都只是真正有聲音條件又有專業能力的人才能在行業站住腳跟,躋身行業前列的更是少數。而

沒有經過培訓、聲音條件也不足的消費者如若只是自身興趣,可以進行嘗試,但很難真正走進配音行業

在數字文創產業智庫研究員李傑看來,天上不會掉餡餅,圈套依舊是圈套,只不過披上了一層配音的外衣來裝飾自己,引誘消費者的注意,從而達到自己牟利的目的。因此消費者需要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如若真正對配音有興趣,從正規渠道進行體驗

,不要輕信既無門檻又能有高收入的誘餌資訊。

記者丨北京商報沸點調查小組

編輯丨汪乃馨

圖片丨揚州網警微信截圖、西部決策影片截圖、壹圖網、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