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不想成為“熊家長”,這5本書教你育兒先育己!

作者:愛讀書的人是會發光的

每到暑假,都是“熊孩子”新聞上熱搜的高發期。

人人都討厭熊孩子,但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所呈現的顏色,都是大人一筆一筆塗抹上的。

每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教育觀念錯誤、不明事理的“熊家長”。

不想成為“有毒的父母”,這5本培養正確教育觀念、教你如何為孩子樹立三觀的好書,一定不能錯過。

01

告別“內耗式”親子教育

不想成為“熊家長”,這5本書教你育兒先育己!

其實,不少家長初為父母時,都陷入過這樣的焦慮:

我能勝任家長的職責嗎?

我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

我的孩子將來會埋怨我的某個決定改變了Ta的人生嗎?

育兒是個很難的過程,難在隨著孩子的長大,即使錯了,也沒有機會重來一次。

但有時候,過度的關心反而會適得其反,除了將自己捲入內耗的漩渦,還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

不想成為“熊家長”,這5本書教你育兒先育己!

這本《正念教養》圍繞著5個深受親子關係困擾的家庭展開。兩位作者開創性地採用元認知思維養育法,陪伴這些家庭脫離衝突、逼仄的負面狀態,建立起積極、溫暖的健康關係。

晝夜顛倒,陷入睡眠障礙的孩子,隱藏在背後的厭學牴觸情緒,是否源自父親帶有操控性的捏泥人養育方式?

頻頻失去理智,對孩子暴力相向的母親,她難道不愛自己的孩子嗎?

叛逆的孩子,爭鋒相對的父女,青春期問題是否不可避免?

父母對孩子非黑即白的“貼標籤”,愈演愈烈的手足問題,多子家庭該如何平衡孩子之間的矛盾?

抑鬱、偏激、自我傷害——脆弱又尖銳的孩子,盡心盡力維繫生活的父親,陷入絕望邊緣的單親家庭,究竟是哪裡出了錯?

作者在本書中結合這5個家庭的真實案例,分別闡述了自我核心思維、流動思維、軟性外沿思維、心域思維和平等思維這5種正念思維在親子關係中的應用。

在內卷的時代浪潮中,《正念教養》可以說是給焦慮父母的一劑良藥,引領家長們如其所是地探索自己與孩子的真實需求,釐清矛盾背後的問題所在,實現科學養育。

前段時間,劉畊宏也在自己的必讀書單中分享了這本書。

想要建立良好的家庭、親子關係,不如開啟《正念教養》,找到教養孩子的正確方法!

02

積極、幸福地與生活和解

不想成為“熊家長”,這5本書教你育兒先育己!

不論是作為父母還是孩子,每個人都渴望著和睦而幸福的家庭關係。

但無法迴避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才能擁有幸福?

喬納森·海特把這個人類思考了上千多年的問題,用大象和騎象人的故事驗證了關於幸福的種種假設。

我們的軀體裡的兩個自我,感性的自我像一頭桀驁不馴的大象,另一半理性的自我則像鎮定自若的騎象人,他能進行各種理性的思考、提出理性的要求,但是卻無法完全控制大象的行為。

不想成為“熊家長”,這5本書教你育兒先育己!

很多時候,大象也會勸說騎象人,讓他相信,改變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

也就是說,我們的情感也會誘導理智,讓我們停留在自己的心理舒適區,無法做出改變。

因此,我們要尋求改變,讓理智提供方向,情感提供動力。騎象人指揮大象,到他想去的地方。

這本書裡,作者將現代智慧與遠古智慧、宗教與科學、東方與西方、自由與保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從人類心理機制的角度分析了人們不幸福的原因,闡述了獲得幸福的方法。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時不知道如何溝通、如何解決矛盾,不如讀讀這本書,讓心中的大象和騎象人找到平衡,共同前行。

03

快樂的媽媽=快樂的孩子

不想成為“熊家長”,這5本書教你育兒先育己!

這是一部半自傳、半人類學的家庭教育著作,一經出版即獲得全世界父母和媒體的關注。

美國記者帕梅拉•德魯克曼在巴黎養育孩子之後,驚訝地發現:法國父母看上去並沒有做什麼特殊的功課,但比起美國孩子來,法國寶貝行為得體得多,更有耐心和自控力。

法國孩子6歲前幾乎都不怎麼識字,卻並沒輸在起跑線上,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強,聰明、有創造力,而且極富藝術天分。

難道法國寶貝都是自學成才的?

德魯克曼在書中用自身的經驗和走訪諸多專家的經歷,探討了如何在教育孩子快樂成長的同時,讓自己也成為一名快樂的家長。

不想成為“熊家長”,這5本書教你育兒先育己!

法國媽媽認為:每個孩子都是思想家,他們有強大的內心和成長節奏。他們能夠受挫,更能夠學會等待,就像是隨處播種就能生長的“蒲公英”。

她們的教育方法是,像對待大人一樣尊重孩子,讓他們學會獨立,以理服人,但又要保持權威,讓孩子學會等待。

這是一本育兒書籍,也是一本教會讀者如何當一個優雅的好媽媽、保持女性獨立和自由的書。

04

賞罰分明,不一定是好事

不想成為“熊家長”,這5本書教你育兒先育己!

其實推心置腹地說,不少家長育兒書籍沒少看,也時刻提醒自己,不能用老一輩的錯誤方法教育孩子。

道理咱都懂,可當熊孩子又開始作天作地各種犯渾的時候,實在很難控制住自己揮向他們屁股的雙手;

而當孩子表現好了,獎勵、誇誇也一個不落下。

不想成為“熊家長”,這5本書教你育兒先育己!

可這樣的“賞罰分明”,長遠來看對孩子真的好嗎?

針對這個問題,《無條件養育》提出,這只是治標不治本。

在傳統文化中,孩子如果表現好,大人就會加倍疼愛,給予物質與精神上的支援。

如果孩子犯錯了,大人就會收回以往的愛,懲罰孩子錯誤的行為。從某些程度上講,這種愛是有附加條件的,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無條件養育指的是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讓其感受到父母的愛始終是無條件的。

父母無條件地尊重、接納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需迎合父母。

不想成為“熊家長”,這5本書教你育兒先育己!

作者建議父母以正向均衡的方法取代賞罰教育,這樣才能培育出自律、有同理心、身心健康的孩子。

這本書的主題並非侷限於管教,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講,它告訴我們如何與孩子相處以及如何看待並感受他們。

養育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雙向滋養,只有當父母不再用“為你好”之類的枷鎖控制孩子時,才能在養育過程中獲得愛的滋養,與孩子共同成長。

05

不要把孩子侷限在框子裡

不想成為“熊家長”,這5本書教你育兒先育己!

“雞娃”這個詞流行了這麼多年,有些人對這種教育方式嗤之以鼻,但更多的家長在焦慮情緒的驅使下,還是忍不住“雞”起自家孩子。

原本家庭氛圍一派和氣,可只要輔導孩子學習,瞬間就變成“戰火紛飛”。

家長們常常前一秒還柔聲細語,下一秒就歇斯底里。

但這種”望子成龍“,真的能讓我們把孩子打造成理想中的”別人家的小孩“嗎?

不想成為“熊家長”,這5本書教你育兒先育己!

牛津大學心理學博士,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園丁與木匠》裡指出:高手父母與普通父母的主要區別在於,你是“園丁”,還是“木匠”。

木匠式父母養育孩子,就像木匠打造傢俱一樣,嚴格按照預先設計好的圖紙,長年累月精雕。這樣被精心“打造”出來的孩子,不少都兼具“十八般武藝”,卻也猶如流水線上的產品,缺乏個性。

而園丁式父母會把孩子看作一粒有無限可能的“種子”。他們不會預先設定孩子未來的模樣,而是致力於為孩子提供安全、自由、健康、愛意滿滿的成長環境。

他們在關鍵時刻會進行必要的修剪,但一定不會傷害到“主幹”。

不想成為“熊家長”,這5本書教你育兒先育己!

書中提出,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高手。如果你想做有遠見的父母,那千萬不要讓孩子過早進入成人學習模式,更不要用成人的思考模式給孩子設限。

你是木匠,還是園丁?不妨翻開這本書,對號入座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