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分鐘問卷搞定你需要的“營養包”?專家:不靠譜

現代快報訊(記者馬壯壯於露文/攝)養生,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屬生活方式了,據說現在00後都開始養生了。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目前有一種私人定製營養補充劑悄然流行,你在線上平臺做一份問卷,然後相關程式會根據問卷結果給你配好需要補充的營養素,比如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最後打包好每日劑量提供給你。營養專家表示,僅靠回答問卷的方式給出營養補充建議是欠妥的,正常能靠食補解決的,一般不建議服用補充劑。

三分鐘問卷搞定你需要的“營養包”?專家:不靠譜

△藥店中的保健食品銷售專區

定製營養補劑走紅,年輕人迷上養生

年輕人用什麼方式養生?已經不是一邊熬夜一邊喝枸杞水的“朋克”養生了。現在年輕群體中流行起了個性化定製營養補劑的概念。不用去醫院也不用去藥房,個性化定製流程全部在網上完成,然後搭配好的營養補劑就寄到家中了。一天一包,看起來十分方便。

在社交平臺搜尋關鍵詞,你會看到不少使用經驗的帖子,還有網紅博主做起了推廣。這些定製補劑不再是一大堆瓶子,而是給你打包分配好。先不說有哪些補劑,光是看外包裝的顏值,就很新潮,一個長方體的盒子,裡面有一串按天包裝的補劑,憑這一點就戳中了不少年輕人的喜好。

現代快報記者瀏覽發現,有網友曬出了自己的個人定製營養補劑。她提到,每天吃這樣小小的一袋,輕輕鬆鬆就能獲取所需的維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這種吃法為什麼能在社交平臺出圈?有人指出以前家裡瓶瓶罐罐的營養品多到打架,現在有商家能定製出營養包,更加省心,也不會漏掉某種營養補劑。

還有消費者認為,自己總忘記吃營養品,這種專屬個人的營養補劑增加了儀式感,不僅不會忘記,還讓人有發朋友圈的衝動。而且,每天放在包裡,健康、衛生又方便。在網友曬出的圖片上記者看到,營養補劑顏色多樣,顏值也很高。這位網友還介紹,每次定製一個月的量,每日飯後服用,小袋包裝隨身攜帶。為了避免漏服,她還給自己設定了提醒服用的時間。還有考研人士比較忙碌,擔心營養不均衡,定製了維生素,每天一袋針對腦力和睡眠補充營養,每天花費大概10元。

三分鐘問卷搞定你需要的“營養包”?專家:不靠譜

△某平臺給記者定製的營養補劑方案

三分鐘問卷調查,給你私人定製健康方案

現代快報記者搜尋發現,在社交平臺或者網購平臺,關於定製營養補劑的品牌有不少。這些品牌的定製方法基本上一致:做一個線上的問卷,然後資料分析出個人的營養報告,得出應該補充何種營養劑的結果,再推薦給消費者。

記者隨機選擇了某定製營養補劑品牌的旗艦店,在店鋪首頁就有測試按鈕。點進去後,介面顯示有“完整測試”和“簡單測試”兩種模式,問卷是由營養師團隊設計的,僅用於為個人定製營養補劑。記者花了3分鐘時間完成了完整測試問卷,這些問題包括身高、體重、營養目標、工作生活情緒狀態、飲食情況、運動頻率和近期服藥情況等等。

三分鐘問卷搞定你需要的“營養包”?專家:不靠譜

△某平臺給記者定製的營養補劑方案,三個月需要花費513。9元

提交問卷後,平臺給出了健康測評,報告認為記者的首要營養目標是面板,另外還要補鐵。對於熬夜等習慣,平臺推薦了乳薊提取物、南非醉茄提取物。在介紹完報告後,平臺為記者定製了基礎方案,其中包括了乳薊提取物、南非醉茄和鐵,選擇三個月的用量合計需要513。9元。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這些店鋪大多標註的是海外旗艦店,比如韓國等,補劑的產地也是這些國家。完成下單後,商家由海外郵寄到消費者家中。記者檢視發現,這些店家定製的流程也大致相同,都是基於完成網路問卷,根據結果提供所謂的定製化方案。

三分鐘問卷搞定你需要的“營養包”?專家:不靠譜

△有網友吐槽定製的維生素變質

是不是“智商稅”?有人提出質疑

“定製你的專屬營養”“維生素吃對了才健康”“你的營養師朋友”……在一個月銷超過1000單的連結中,類似的描述被用作宣傳語。按照記者的問卷結果,客服表示,裡面的營養補劑都是工作人員分裝的,每日服用一袋即可,包裹裡也會有產品介紹的小冊子。社交平臺上火爆的定製營養補劑,在消費評論區中也有人提出質疑,比如包裝表面的印刷不清晰。還有消費者遇到了補劑變質的情況,一袋袋封裝好的補劑,部分膠囊出現了黑色斑點。

做一次測評,三個月的補劑要花五六百元,面對這個價格有人質疑,營養素片劑有這麼貴嗎?會不會掉進“智商稅”坑裡了?還有人表示,問卷中的問題看起來很詳細,但是選項卻有些模稜兩可,比較主觀,有些選項選哪個都比較合適自己。

專家:憑問卷給出營養補充建議欠妥

透過回答問卷給出營養補充建議靠譜嗎?現代快報記者聯絡了南醫大二附院主管營養師梁婷婷,她表示,這些平臺基本上是透過個人資料、個人生活習慣等來判斷消費者是否缺失某些營養素,這些問題雖然細緻,但放在每一個人身上,還是存在個體上的差異的。比如說,有人的胃腸道吸收狀況不好,那麼光透過問卷判斷就不夠準確了。

在正規醫院的營養門診,醫生會透過目測、稱量身高體重、更細緻的諮詢、醫療檢測等做出個人營養狀況的判斷,還有比較重要的就是階段性跟蹤和後期干預。“網上這種手段比較新潮,可能很多年輕人可以接受,但這是不夠準確的。”梁婷婷認為,平臺只是透過詢問每天食用肉類的份數、是否經常食用動物血液或者肝臟等問題,就判斷記者需要補鐵,但是在臨床上醫生要先拿到醫學檢測報告,在資料支援下才能判斷一個人是否缺鐵。“對於鐵的補充,我們會讓大家在半個月或一個月後再做血常規、微量元素的檢測,看補充到什麼程度了,然後再根據最新的資料調整劑量。另外鐵補多了,也會帶來其他元素的失衡。”

此外她還提到,國外生產的營養片劑是否適合國人使用這還要打一個問號。而且醫生要在特定範圍內、特定情況下,才會推薦營養補充劑,同時不會推薦大家長期使用,有些營養補充劑只適合短期內使用。“能靠食補解決的,我們不建議服用補充劑。”梁婷婷認為透過問卷的方式判斷營養是否缺失有些欠妥,這些商家標榜的是個性化,其實從臨床的角度上來看,這還不夠個性化,建議大家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補充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