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態度決定健康【周未薦書】

【周未薦書】

態度決定一切。這一切之中包含對身體健康的態度,《生命的另一種可能》作者,用大量的科學實驗試圖證明一點,

我們人類對健康的態度決定了健康狀態。

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非物質的心靈和物質的身體是什麼關係呢?我們的心理真的可以影響我們的身體嗎?如果可以,心理在多大的程度上影響我們的身體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的心理對身體健康有直接影響,當然,心理對身體的影響除了研究中發現的積極效果外,也存在著一些我們無法否認的消極影響。

最明顯的不利影響是對健康的消極定勢思維——認為年齡大了一定不健康。當我們這樣認為時,如自證預言一樣,也一定會實現自己對健康的想法。反之,只要突破固化、刻板的思維定式,打破我們所認為的生命極限,我們就可以改變。作者鼓勵我們從目標出發,而不是從現狀出發。在面對疾病、衰老時,我們更需要去打破傳統的觀念,勇於做出不同的假設。強調不做評價、不貼標籤。不要標籤化某種行為。當我們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模式後,一方面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你的身體狀態確實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即使改善程度不大,你也會因為更積極的觀念而有所收益。

還有就是安慰劑效應有著難以想象的顯著效果,但是也要小心反安慰劑效應的存在。在安慰劑效應應用方面:我們也許可以將安慰劑效應變為一個有益的心理定勢,透過先給被試服用安慰劑,然後告訴他們服用的只是安慰劑,實際上都他們自己的功勞,從而打破我們關於身體極限的心理定勢。

作者使用大量的安全對積極和消極的看法對健康的影響做研究。研究表明積極觀念的人壽命要長的多。持樂觀信念的個人之所以恢復得更快,不是因為他們否認自己生病了,而是更主動關注自己的恢復情況,這種關注有利於及時發現併發症,並促進身體的恢復。

在醫療歷史上,醫學所征服的每種疾病,都曾被認為是不可能治癒的,古代一次小小的風寒就有可能導致病人致命,但在現代醫學技術下,風寒已經早已不是什麼重大疾病。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做出這樣一個推論:我們現在認為一定會死亡的癌症,也並沒有那麼可怕。在未來的多少年後,治癒癌症也許也會由不可能變成可能。

所以發生改變的關鍵在於,我們要堅信存在改變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也強調,這並不是醫生不值得相信,也不是要求你質疑醫學界,畢竟醫生有著比普通患者要專業得多的知識和經驗,作者建議的是,你要對自己的健康更為負責,對醫生論斷持一種理性的,辯證的態度。

作者是積極心理學家——埃倫·蘭格。個人認為本書的亮點是:將心理和身體看作一個整體系統,用心理的變化影響身體,透過體察身體變化獲得自己獨特的體驗和判斷,從細微變化中發現改變的可能。

最後,還是要提醒讀者,相信改變可能發生,他最終或許不會發生,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我是張偉,正在建立個人知識庫,贏得109000元踐行大獎。

立即掃碼即可開始構建你的個人知識庫,還能贏109000元獎金。